堯壩鎮

堯壩鎮,隸屬於四川省合江縣,位於川南黔北結合部,地處東經105°42′,北緯28°45′之間,處於瀘赤路(瀘州——赤水)中段,距合江37公里、瀘州22公里、赤水27公里。堯壩鎮轄9個行政村及1個社區。

堯壩鎮是四川省先進文化鄉鎮、四川省文化模範地區、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瀘州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古鎮匯集了川黔兩省的濃厚歷史文化和古風民俗,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西部川黔古鎮,是響譽川黔的文化名鎮、影視基地、佛教勝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堯壩鎮
  • 外文名稱:Yaoba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瀘州市合江縣
  • 下轄地區:轄19個行政村,142個社,1個街道居委會
  • 政府駐地:堯壩場
  • 電話區號:0830
  • 郵政區碼:646204
  • 地理位置:川黔邊
  • 面積:63.5平方公里
  • 人口:3萬(2015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古街道、古民居群、九龍聚寶山等
  • 機場瀘州藍田機場瀘州雲龍機場
  • 火車站瀘州北站
  • 車牌代碼:川E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基本概況,經濟,社會事業,鄉鎮建設,文化體育,教育,醫療衛生,發展動態,歷史文化,名勝古蹟,進士牌坊,堯壩古街道,凌子風舊居,東嶽廟,大鴻米店,旅遊指南,

建置沿革

1933年置堯壩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92年識字鄉併入建堯壩鎮。1997年,面積63.5平方千米,人口2.9萬,轄白村、照壩、田壩、仁灣、後村、柳山、井橋、乾壩、方咀、曹咀、楊柳旁、獅子山、莊谷山、鼓樓山、多寶寺、仙頂、地灣、青岡坪、鍋圈岩19個行政村和堯壩一街、二街2居委會。 2002年,面積63.5平方千米,轄19個行政村142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總人口29013人。 2004年,面積63.5平方千米,轄19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29013人。
2007年11月5日,合江縣人民政府《關於堯壩鎮適度調整村級規模的批覆》(合府發[2007]298號):撤銷照壩村,併入白村;撤銷乾壩村,併入井橋村;撤銷多寶寺村,併入仙頂村;撤銷田壩村、後村,新設團結村;撤銷曹嘴村、柳山村,新設向石塔村;撤銷楊柳榜村、獅子山村,新設上灣村;撤銷莊谷山村、地灣村,新設識字村;撤銷青桿坪村、鍋圈岩村,新設天堂壩村;撤銷仁灣村、方嘴村、古樓山村,新設鼓樓山村。
堯壩鎮堯壩鎮

行政區劃

堯壩鎮轄白村、團結村、井橋村、向石塔村、鼓樓山村、上灣村、識字村、仙頂村、天堂壩村、堯壩社區等9個行政村及1個社區。
堯壩鎮堯壩鎮
堯壩鎮(Yaoba)位於合江縣西南部,距縣城30千米,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公路可達瀘州、赤水、合江。景點有堯壩古鎮。
代碼510522105:~001堯壩社區 ~201白村 ~202團結村 ~203井橋村 ~204向石塔村 ~205上灣村 ~206識字村 ~207天堂壩村 ~208鼓樓山村 ~209仙頂村

基本概況

堯壩鎮位於合江縣西面,江陽、納溪、合江三縣區結合部,距合江縣城37公里。堯壩鎮在北宋皇佑年間便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驛站,是古江陽到夜郎國的必經之道,有“川黔走廊”之稱。堯壩鎮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省級文化先進鄉鎮、歷史文化名鎮和市級平安創建示範鎮、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市級綜治模範鎮。堯壩鎮境內氣候適宜,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是合江縣的生豬、板山羊生產大鎮,合江縣萬擔繭鄉鎮,盛產荔枝、柚子、青果、板栗等名優水果;麻竹、楠竹等竹木資源十分豐富。
堯壩鎮堯壩鎮
堯壩,乃川南古鎮,位於合江縣西,江、納、合三縣區結合部,古代為四川入黔必經孔道,距合江縣城38公里,處於瀘州至赤水的直線中段。

經濟

境內氣候適宜,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是合江縣的生豬、板山羊生產大鎮,合江縣萬擔繭鄉鎮,盛產荔枝、柚子、青果、板栗等名優水果。麻竹、楠竹等竹木資源十分豐富。堯壩素有“小香港”之稱,商貿發達,交通通訊方便。明清建築獨具特色東嶽廟,進士牌坊和居民群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攝入《狂》、《米》、《瀘州起義》等影視鏡頭。仙嶺秀色,神仙古洞,古樓險峻,望娘灘傳奇等待開發景點,均具較高觀賞價值。
堯壩鎮堯壩鎮
古鎮標誌性建築是大鴻米店,為清嘉慶年間武進士李躍龍所建,著名導演黃健中在此執導拍攝了影片《大鴻米店》。先後拍攝了《狂》、《大鴻米店》、《山風》、《瀘州起義》、《英雄無界》、《功夫驕子》等十多部片子,著名導演凌子風、郭寶川、黃健中,影星許晴、尤勇、陶澤如、楊昆、石蘭都來過這裡。
2015年,堯壩鎮總產值51859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4002萬元,人均純收入12060元,有鄉鎮企業25個。

社會事業

鄉鎮建設

截至2015年末,堯壩鎮新鎮建設累計投入4.3億元,拆遷面積16萬平方米,完成行政、住宅、商業建設面積29萬平方米,水電暖配套設施齊全,綠化面積2萬平方米,道路硬化12公里,移動、電信網路覆蓋全鎮,基本實現了戶戶通電話;自來水普及率達100%;有農行、郵政等金融機構;組建專門的環衛清潔隊伍,配備了30名保潔員,建成了垃圾中轉站。

文化體育

2015年,堯壩鎮建成了200餘平米的文化活動場所和圖書室,新建了室外體育健身場等服務居民的配套設施。

教育

2015年,堯壩鎮對現有的學校、醫院等進行了改擴建。新鎮中學容量達到1000人,國小容量達到800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5年末,堯壩鎮衛生院擁有60張床位,達到了一級甲等綜合性衛生院標準。

發展動態

多年來,勤勞樸實的堯壩人民在這片鐘毓靈秀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澆灌出一枝奇葩:集鎮初具規模,寬闊的大街和接踵而起的高樓,呈現出新型集鎮風貌。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化先進鄉鎮,朱小南等著名專家認為堯壩古鎮完全具備申報四川省省文化名鎮的條件。2000年被市政府命名為小康鎮。改革的浪潮正衝擊著這片熱土,堯壩,將邁開更加堅實的步伐。
堯壩鎮堯壩鎮

歷史文化

堯壩古鎮歷史悠久,是合江最早的六大古寨和八大古鎮之一。北宋元豐(1078-1085)年間,合江設定二鄉六寨,堯壩寨為軍事要寨,居六寨之首;南宋嘉定(1208-1224)年間,合江劃分一鄉七里二十都、六寨十九集市,堯壩居白馬里第13都,稱為堯壩集市;至清雍正七年,編為合江西鄉堯壩支;光緒年間(1906)屬西四區堯壩鄉,解放後改為堯壩鎮。堯壩人傑地靈,名人薈萃。在這鐘靈毓秀的土地上,孕育了清嘉慶年間武進士李躍龍、反清鬥士任大容、近代革命鬥士梁自銘、著名導演凌子風、美學奠基人王朝聞、著名作家李子英、打工文學扛鼎者周崇賢、著名美術設計師楊洪烈等一批優秀名人。
堯壩鎮堯壩鎮
堯壩古鎮依山傍水,鎮周青山翠疊,河岸綠竹搖曳。鎮內古街保留完好,建築完整,有小青瓦房2000餘間。上街房依山而建,高低起伏、錯落有致,下街房寧靜平和,瓦脊連成一線,形成有節奏、有韻律的民居群落。鎮內茶館、酒肆、打鐵鋪、飯館、旅店、打鐵鋪一應俱全。堯壩鎮古民居以其宏大的規模和完好的保護程度,被清華大學古建築著名教授陳志華稱之為“川南古民居的活化石”。
堯壩鎮堯壩鎮
堯壩鎮匯集了川、黔兩省的濃厚歷史文化和古風民俗,是享譽川黔的文化名鎮、影視基地、佛教聖地。鎮上先後拍攝了《》、《大鴻米店》、《山風》、《瀘州起義》、《英雄無界》、《功夫驕子》等十多部影片。
堯壩古鎮的景點主要有古街道、古民居群、進士牌坊、東嶽廟、大鴻米店、娘親古榕、九龍聚寶山、興順號、添壽堂、神仙洞、茶鹽古道豆花館、龍眼井、喻嘴河、渣口石水庫等。古鎮還有特色油紙傘、土布、竹編等工藝品出售。鎮上還有黃粑、豬兒粑、水豆花、蕨苔、天堂筍、竹筒飯等特色小吃。

名勝古蹟

進士牌坊

進士牌坊座落於古街最南端,為堯壩古鎮清代建築物。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皇帝嘉獎庚午科武進士李躍龍功績而御立。牌坊雕刻精美,匠心獨運,坐北向南,石結構,三重檐四柱三間,斗拱歇山式建築,通高7.8米,面闊8.8米。牌坊上匾額、題對保存完好,一、二重檐上題有“營守府”“賜進士第”字樣。中間兩根石柱上刻有“景明北停處提刑按察仗司按察使王正常題”的楹聯:
堯壩鎮堯壩鎮
對天仗以呈能,勇冠貔貅之隊;
戴宮花而煥彩,榮耀桑梓之邦。
石柱背面題詞:
宴預陰揚,銀榜金花初得意;
名題雁塔,銅筋鐵肘盡稱奇。
左側落款是“特授四川成都府成都縣正堂候補州正堂王太雲題贈”等字樣。

堯壩古街道

堯壩古街道始建於明清時代,為南北走向,長1000米,寬5米。街面彎曲呈S形,採用山區青石板和長條石鑲嵌而成,跌宕起伏,無梯步,能通行車輛。北街是由新房子周其賓為代表的周氏家庭修建,南街是由武進士李躍龍為代表的李氏家族修建,素有周半場、李半場之說。街道兩旁有小青瓦房屋2000餘間。上街房依山而建,高低起伏、錯落有致,下街房寧靜平和,瓦脊成一線連貫,形成有節奏、有韻律的民居群落。家家有巷道和天井,戶戶有木樓,房屋進深一般為四至六間屋,房後有小路與水井相連。牆壁為夾竹壁、古樸的木板壁或厚實的大方磚壁。有的房屋為了防火,戶與戶間還建有風火牆。門多數為木質雙扇,大門兩側是裝卸方便的板門,也有置木榫逗格子窗,繁複而新奇的圖案,或雕飾靈動的吉祥靈瑞於圖中,隨處可見石雕、石獅等。古民居群中,武進士李躍龍公館、紳士周其賓公館、茶館、染房、酒肆、客棧、戲樓,石雕、木雕、窗欞、亭台等無不古風遺存。雖歷經幾百年風雨,仍古色古香,以其宏大的規模和完好的保護程度,被眾多專家所關注。清華大學著名古建築教授陳志華稱之為“川南古民居的活化石”,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讚揚古鎮是:“淳淳民風依舊,多情千載悠悠”。
堯壩鎮堯壩鎮

凌子風舊居

凌子風,誕生於1917年,祖籍堯壩陳牆上。祖父在清光緒時做過管錢糧的京官,父親凌望超任北洋工業學堂實驗工廠廠長,其姐凌眉琳、姐夫李苦禪都是齊白石的高徒。凌子風受姐影響,報考北平美術專科學校。在校三年間,舉辦過個人畫展。1934年,參加共產黨外圍組織“中國美術大聯盟”。1937年到延安後,參加西北戰場服務團,任編導委員長。1943年任魯迅藝術學院教授。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回東北電影製片廠指導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中華兒女》的拍攝,在錄音棚中曾十天十夜不休息,被香港同仁譽為“拚命三郎”。其作品有《中華兒女》、《李四光》、《邊城》、《春桃》等。1990年,凌子風回祖籍堯壩古鎮拍攝了《狂》片。此片是他藝術生涯中的“壓軸戲”,是他一世人生中的最後傑作。凌子風先後獲得“為爭取和平自由而鬥爭獎”,多次獲“百花獎”和“金雞獎”等最佳導演獎。凌子風舊居雖然略顯窄小,但充滿了文氣,特別是屋中一株黃桷樹,鬱鬱蔥蔥,枝繁葉茂,特具凌老風骨。這是凌子風早年離家時,在盆子裡栽種的,原無人照料,卻生命頑強,竟把盆子脹破,根須傳入地中,順石壁攀援,終成大樹。老街上的人說,這樹樹茂根深,凌家必出大人物呢!說歸說,但凌子風坎坷的人生道路和他對電影藝術執著的追求,就象這株黃桷樹一樣,百折不回,直指參天。
堯壩鎮堯壩鎮

東嶽廟

九龍聚寶顯巍峨,堪領聖地禪林,閱盡塵世滄桑六百載;萬馬歸槽呈壯闊,試問萍蹤遊客,能識如來妙諦幾多人。
堯壩鎮堯壩鎮
這幅頗含深意的對聯,是堯壩古鎮400年前的一座廟堂門前的傑作。在古鎮的中央,有一座紅牆圍成的古廟,這就是東嶽廟。它臨古街道,依九龍聚寶山而建。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清康熙三年(1664),邑人杜天福募眾增修。清嘉慶元年(1796)邑人陳以堯募眾重修。廟前有火神廟牆,旁邊有一燈桿,高近二十米,上掛十二盞玉皇燈。古廟呈階梯形,從古街道到廟頂高差近50米,大體分為三級。第一級為戲台,戲台在臨街山牆背後,兩邊為席樓(俗稱男、女經樓),是古時有錢人看戲的座位;戲台前為二十九步石梯,是古時窮人看戲的座位,可容近千人觀看演出;席樓下供奉著火神、瘟神、川主等菩薩,還有蔡倫、張飛塑像;戲台前端護欄由上下兩塊木雕組成,上塊為“群仙圖”,下塊為古戰場畫面,有許田射鹿、三讓徐州、甘露寺招親、呂布戲貂蟬、大戰長坂坡、七擒孟獲等。整個畫面金戈鐵馬,人馬剽悍踴躍、神形兼備。第二級是靈官殿,供奉道教護法神將王靈官、財神趙公明、文昌帝和彌勒菩薩,兩邊有城隍殿、堯王殿和禪室雲房、客舍廂房。從第二級再登十數級石梯,即到第三級東皇殿,是古廟的最高層,供奉著本廟主祀之神——東嶽大帝。相傳,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是祭祀東嶽大帝的日子。人們多在這一天舉辦東嶽廟會,祭祀大帝,以禳災祈福。1993年東嶽廟被列為“瀘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嶽廟,像一顆璀璨的夜明珠,融人間真氣,燃燒在堯壩,也磁石般地吸引著四面香客,八方眾僧,成為佛教的聖地。由它散發出的佛光,可以蕩滌你心靈的塵埃,淨化你浮躁的心境,消融你煩悶的情緒,孕育你濟世的心芽,正如那廟堂門前的一副對聯云:
廣結善緣南北東西皆福地;
勿貪名利榮華富貴亦浮雲。

大鴻米店

大鴻米店為清嘉慶年間武進士李躍龍所建,為古鎮形象建築。米店臨街,偎依在老街中段的小山丘上,坐東向西,占地約800平方米,為江南風格的全木質建築,分上下兩層,為雕欄串花結構,裡面是寬敞而典雅的樓閣,崢嶸軒峻,古香古色。米店兩側高聳的風火牆完好,獨具一格。著名導演黃健中曾在此執導拍攝了《米》片,凌子風在此拍攝了《狂》片。
堯壩鎮堯壩鎮
古鎮陳列館
古鎮陳列館屬明清仿古建築,又結合了現代的審美意識,占地約600平方米,共分為三個館。第一館為《滄桑堯壩》,介紹了堯壩的沿革,包括24個望娘灘,24個半邊山的傳奇,堯王傳說,夜郎古道風光,鼓樓山風情等內容,以繪畫、詩詞為主。第二館為《川南民俗》,集中介紹了川南民風民俗的特點,如犁頭、紡車、風簸、水車等生產工具及茶樓酒肆中的生活用具,為觀眾提供了認識川南黔北風土人情的實例。第三館為《木雕精萃》,展示了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各種家庭生活用具,如床、桌、茶桶、菸具等。第四館為《漢代石棺》,展示了合江漢棺的部分藏品,讓人領略合江及堯壩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澱。

旅遊指南

進出交通
堯壩鎮由瀘州乘坐開往堯壩的公車,或由瀘州乘往赤水(九支)方向的車,途中於新店下車,換乘其他交通工具行約6公里至堯壩。
氣候與游季
堯壩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適宜春秋兩季前往遊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