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堵口

堤防堵口即河(湖、海)堤被洪水衝決,對口門進行堵復的工程。河堤決口,按水勢有奪流與分流兩種情況。在河床高於兩岸地面,決口後易於造成全河奪流,堵口需在不斷流的情況下,進行堵口,稱為堵水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堤防堵口
  • 地區:湖、海
  • 形式:按水勢有奪流與分流
  • 方式:需在不斷流的情況下,進行堵口
簡介,歷史記錄,常用方法,

簡介

一般河流,河床低於兩岸地面,決口時分流一部分,等待洪水退落後,口門斷流後堵口,稱為堵旱口;也有因口門進水量大,有繼續擴大淹沒區的危險,在水情有利的條件下,也採取了汛期搶堵的措施。海堤決口,當潮水退落,多採用斷流堵旱口的辦法。一般說堵口,多指堵水口而言。堤防堵口方法有立堵、平堵及混合堵三種,與興建水利樞紐時的截流方法基本相同。但堤防堵口有一定的特殊性,由於堵口地點不能選擇,往往交通條件、技術條件和料物等受到一定的限制。

歷史記錄

中國遠在公元前100多年前,黃河堤防就有堵口工程的記載。規模較大的,如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河南有濮陽瓠子堵口;元至正十一年(1351)山東省曹縣白茅決口採用沉船法堵口等。中國過去河堤堵口多用立堵。在黃河及其他一些河流常用埽工進堵。堵合時,可根據水勢情況,用單壩或雙壩進堵。埽工主要材料為稭料(或柳枝)、土料、繩纜、木樁等。它是用樁、繩,縛束稭料,用土逐層下壓料物入水,直到河底,成為一個埽體,節節推進。最後留缺口寬10~25m(龍門口),進行合龍。此法優點是便於就地取材,使用工具簡單,能在深水急流中施工(水深最大可達20m左右);埽工有一定可塑性,能適用各種不同土質的河底。缺點是當口門縮窄後,水流集中,沖刷力大,易於跑埽,造成工程失利。

常用方法

堵口用單壩立堵合龍時,一般採用合龍埽方法一次堵合。如口門水頭差大,可用雙壩合龍,正壩進行拋柳石枕合龍,邊壩用合龍埽合龍,比較穩妥。合龍後為防止堵口壩漏水的工程措施,稱為閉氣。一般用加修後戧或堵口門後加築圍堤等辦法。中國近代堤防堵口,除用埽工外,對分流較少的口門,有的在口門兩端分向中間打2~4排樁,排樁之間填柳梢,壓石或袋土進堵;有的用躉船為拋填基地,用塊石籠體或袋土向中間進堵,同時澆築土戧,最後進行合龍。荷蘭海堤堵口,因受潮汐影響,採用過水沉箱法合龍,即根據口門、流量設計沉箱數目,低潮時放置沉箱,每個沉箱設有開敞式閘門,按要求啟閉,以泄水擋水,直至合龍。
堤防多處決口時,一般宜先堵下游口,後堵上游口,先堵小口,後堵大口。因先堵上游口,下游口的流量勢必增大,增加下游堵口作業的困難。但上游口如過流很少,也可先堵上游口。如上下口過流差不多,而相距又遠,仍以先堵下游口,再堵上游口為宜。有的圩區,上口進流,依靠下口泄出的,則先堵上口,後堵下口為宜。要根據具體情況,相機進行。
堵口前進行口門地段的地質、水下地形及口門水流的勘測工作。重大堵口,要做模型試驗。對堵口的壩位,應選在離口門跌塘上游一定距離,形成一弧形圈壩(見圖),這樣進堵時,水位壅高易於分流入正河。對全河奪流的堵口,要在口門上游原河道內選好引河的位置,開挖引河。進堵時,在口門上游先修挑水壩多道,以便水流通過引河能歸入正河。在河道灘面較寬,口門距河岸較遠的情況下,應在臨河灘面繞築圍堤,以利進堵。堵口一般在枯水季節進行,海堤堵口應避開風暴大潮時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