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多省是蒲隆地共和國的17個省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隆多省
- 行政區類別:省
基隆多省是蒲隆地共和國的17個省之一。
基隆多省是蒲隆地共和國的17個省之一。基隆多省是蒲隆地共和國的17個省之一。蒲隆地共和國劃分為1個直轄市(布瓊布拉市)和17個省,各省名稱如下:布班扎、布瓊布拉、布魯里、坎庫佐、錫比托克、基特加、卡魯齊、卡揚扎、基隆多、...
基隆市,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基隆市地處台灣島東北角,毗鄰新北市,臨近台北市,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曾是台灣省萬商雲集的重要港口。全市面積133平方公里,人口37萬人(2019年8月)。為台灣北部重要的國際商港,加上境內島嶼...
位於中國台灣省基隆市。中山區面積:10.52平方公里。人口:586465人 區情概況 行政區類別:區。下轄行政區:24里537鄰。郵遞區號:203。教育 大專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高級中學 天主教聖心中國小(完全中學)基隆市立中山高級中學(...
信義區是位於中國台灣省基隆市東側的行政區。2000年總面積約10.67平方公里,17,573戶,50139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4698.8人,現分為十八個里。基本概況 信義區的範圍,在清代和日據初屬田寮港莊,深澳坑莊和大水窟莊;1920年,...
基隆火山群是台灣火山地形保存最完整的地區,它像一部地質百科全書,記錄了台灣數百萬年來大自然的滄桑變遷。基隆火山群形成於280萬至20萬年前之間,屬於比較年輕的火山群。根據地質學的板塊構造學說,中國台灣省位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
謝國梁 謝國梁,中國台灣省基隆市市長。
法王寺 法王寺,是座落在台灣基隆市仁愛區(舊・堀川町)的寺院。台灣日治時代明治45年(1912年),中澤慈愍作為天台宗修驗道的布教所建立。大正9年(1920年),改稱“法王寺”直到現在。
海會寺,位於台灣基隆八堵橋頭正道山,為台灣專一淨土宗道場,由道源法師創建於1951年農曆四月八日,同年冬,依山建成大雄寶殿。歷史沿革 海會寺,位於台灣基隆八堵橋頭正道山,為台灣專一淨土宗道場,由道法師創建於1951年農曆四月八日...
1949年5月,改組成立“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基隆市工作委員會”,藉由發行地下刊物《光明報》與成立共產思想與書籍讀書會,發展共產勢力。1949年8月遭國軍保密局破獲,經長期搜捕活動後,至1951年2月止,前後逮捕並槍決鐘浩東校長及主要幹部...
仁愛區是中國台灣省基隆市面積最小、人口密度卻最高的一區。位於基隆市商業精華區,緊鄰基隆港區,工商興盛,人口稠密,區內有基隆火車站、基隆港,縱貫鐵路、中山高路公路皆以此為起點,交通發達。簡介 基隆市仁愛區 位置:東經191.44...
七堵區為中國台灣省基隆市最大的行政區域,面積為56.2659平方公里,占全市42.78%。該區山坡地較多,占80%,平地狹小,占20%,僅西南隅北五堵一帶略有平地。區內群山環抱,風景優美,有鄉村風味。行政區劃 基隆市七堵區 位置 東經...
暖暖區,中國台灣基隆境內區,位處中國台灣省基隆市南方。簡介 暖暖區東與新北市瑞芳區交界,西連七堵區,南與新北市平溪區十分寮接壤,北與仁愛區為鄰,過去部落分為碇內、東勢坑、西勢坑、暖暖街、八堵等地,在暖暖街附近可見...
旭川河,位於台灣省基隆市,又稱基隆運河、旭運河,屬於基隆港水系,是基隆市區的主要河川之一。旭川河原為基隆市區的石硬港河(現在的南榮河)下遊河道,基隆市區的第一條街肆──崁仔頂街就建於河畔。1929年,日本人開始基隆港的...
1626年(明天啟六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灣北部,在台灣北部的雞籠(今基隆)與社寮島(今基隆和平島)築城,並稱之為“聖救主城”(即聖薩爾瓦多城),之後又占領蛤仔難(今宜蘭),並在滬尾(今新北淡水)興建“聖多明哥城”(今紅毛城原址附近...
南麂鎮是中國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的一個海島鎮。位於溫州市平陽縣東南海面、距鰲江鎮30海里,溫州市50海里,離中國台灣省基隆市140海里。東面稻挑山為中國領海基線點。最大島嶼為南麂島,是鎮政府所駐地,因島形似麂而名。南麂列島由52...
中國台灣省台中港舊稱梧棲港,位於中國台灣省台中市清水區。 港口背向大肚山,濱臨台灣海峽,大甲溪及大肚溪分別自其南北出海,地形上突出於台灣海峽西海岸,於1982年完成港灣建設,為十大建 設的重要工程之一,與高雄港、花蓮港、基...
位於台灣省基隆市西北方安樂區,居外木山漁港後標高231公尺的大武侖山上,因其地勢險要,而成為扼守基隆港西側的重要據點。在18世紀鴉片戰爭及19世紀中法戰爭時,清廷均派重兵駐防。炮台規模宏大,保存完整,雖已喪失軍事用途,卻仍...
棉花嶼,位於東經122度6分,北緯25度30分,距離中國台灣省基隆東北方約65公里,全島皆被火山熔岩給覆蓋,堅硬多孔的岩脈因具有較強的抗風化與抗侵蝕性質,經年累月下形成了岩骨,和岸邊的海蝕洞成為此島嶼的特殊地質景觀。棉花嶼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