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卡娜娃是當今國際樂壇難得的抒情女高音,她多才多藝魅力非凡,風度翩翩之中給觀眾的印象總是像她的歌聲一樣恬美、親切……回望自己走過的路,迪·卡娜娃自豪地說:“我生命中注定是為歌唱而生!”迪·卡娜娃的嗓音亮麗甜美,色彩豐富圓潤,充滿了強烈的音樂感召力。她在歌唱時用聲非常明智,從不一味追求聲音的戲劇性,而是以抒情的嗓音,豐富的色調,敏銳的樂感和真摯情感來飾唱不同時期、不同性格的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莉·特·卡娜娃
- 國籍:紐西蘭
- 職業:歌唱家
- 性別:女
簡介,個人經歷,人物事件,社會活動,
簡介
基莉·迪·卡娜娃是蜚聲國際的紐西蘭女高音歌唱家,從一名社會福利院裡的棄嬰到人皆艷羨的天王巨星,創造了不可思議的奇蹟。2008年1月2日,這位被譽為“世界第一抒情女高音”的歌唱家將首次訪華,在國家大劇院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
個人經歷
1944年3月6日,紐西蘭北島吉斯伯恩市的庫克醫院裡,克萊爾·瑪莉·迪莉莎誕生了,她就是後來蜚聲世界歌壇的基莉·迪·卡娜娃。同年4月,被生活所迫的媽媽把她送到了吉斯伯恩市的社會福利院,卡娜娃的人生就在這撕心裂肺的生離之苦中開始了。
出身農家,來自北島地區的毛利人湯姆將她收留,他為女嬰取名“基莉”,毛利語中就是“銀鈴”的意思,仿佛預示著基莉將以銀鈴般甜美的歌聲為世人帶來歡樂。卡娜娃的養母尼奧出身於英國的一個音樂世家,卡娜娃在養母的薰陶下,從小就喜歡唱歌,在尼奧的家庭音樂會上,小卡娜娃稚嫩悅耳的童聲,給親朋好友們平添了不少歡樂。
1956年,12歲的卡娜娃離開陪伴了她十多年的故鄉,隨著父母一起搬到奧克蘭市的布洛克豪斯海灣區,以便到聖·瑪麗學院跟隨女高音希絲特·瑪莉·萊奧學聲樂及樂理。卡娜娃與生俱來的音樂才能很快就受到萊奧的器重並傾其畢生所學地在樂理及聲樂技巧上給予她指導。卡娜娃知道自己的音樂天賦遠勝讀書,16歲時卡娜娃在恩師萊奧和母親的鼓勵下第一次參加了歌唱比賽,當時她以一曲蘇格蘭民歌《通往小島之路》贏得冠軍。這次獲獎使卡娜娃的一生起了極大的變化,也為她的歌唱事業奠定下良好的基礎。
1966年,卡娜娃獲得紐西蘭政府設立的“伊莉莎白女王二世”藝術獎學金,使她赴英深造的心愿終於得以實現。1965年,她在加摩比爾大賽榮登冠軍。同年9月,在墨爾本的太陽歌唱比賽中以《溫柔的嘆息》和《愛與音樂》榮奪桂冠。這個冠軍頭銜為卡娜娃贏得一座銀獎盃、560鎊獎金和1300鎊獎學金、歌劇二重唱獎和歌劇院金星獎。她還受邀到當地電台錄音和接受民謠獎,並與墨爾本唱片公司簽約。卡娜娃在澳大利亞獲得大獎的訊息很快就傳遍了紐西蘭,卡娜娃的歌唱事業也從此翻開了嶄新而多彩的一頁。
1968年,卡娜娃返回紐西蘭,參加了歌劇《卡門》的演出。1969年在倫敦坎登音樂節演出羅西尼的歌劇《湖上少女》。1971年12月,卡娜娃在倫敦科文特花園歌劇院演出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劇中她扮演阿爾瑪維瓦伯爵夫人。
人物事件
不幸的人生起點
提到卡娜娃就不能不提她傳奇的身世,卡娜娃出身紐西蘭原住毛利族,出生不到五個星期的卡娜娃便被送入孤兒院。後經人收養,養父是毛利人,養母是英國貴族的後裔,而且與英國著名的作曲家薩利文是親戚。卡娜娃是個聰敏、懂事卻略帶反叛性格的女孩。3歲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的身世,所以從小就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性格也有點兒與眾不同。
充滿愛與幸福的童年
養父母對卡娜娃異常疼愛,為了撫平卡娜娃幼小心靈的創傷,他們教她學習音樂,學習歌唱。由於卡娜娃的嗓音特別美妙,因此他們給她取名為基莉 迪 卡娜娃,“基莉”在毛利語中是“銀鈴”的意思,由此,這也注定了卡娜娃必將以銀鈴般甜美的嗓音為世人帶來歡樂的命運。 也許是基莉 卡娜娃的身世感動了上帝,在她以後成長的道路上曾得到過無數貴人的相助。先是養父母的辛勤培養,1956年,在卡娜娃渡過她的第12個生日後,便隨著父母一起遷居奧克蘭,父母如此良苦用心是為了讓卡娜娃能在奧克蘭跟隨著名的聲樂教育家萊奧學習歌唱。隨萊奧的學習使卡娜娃的歌唱天賦嶄露頭角,隨後又得到毛利基金會的資助,得以專業學習,這使得卡娜娃在少年時就獲得了多項歌唱比賽獎狀。
風華少年
19歲時,卡娜娃在紐西蘭聲樂大賽上贏得冠軍,一時風靡紐西蘭全島。1966年,卡娜娃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一筆獎學金,赴英國倫敦歌劇中心學習。在學習期間經常參與歌劇中心和英國各地的歌劇演出,從實踐中汲取了舞台經驗,為她的歌唱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68年,卡納娃在紐西蘭參加了歌劇《卡門》的演出。不久又在英國倫敦坎登音樂節演出了羅西尼的歌劇《湖上少女》,她的表演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隨後她又應邀在倫敦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演出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在劇中飾演伯爵夫人,卡納娃精彩的表演引起轟動,第二天的《金融時報》評論道:“一顆璀璨的巨星誕生了!”
邁向事業的頂峰
雖然在事業的初始階段,卡娜娃就已經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真正讓她名揚國際樂壇的卻是1974年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臨時頂替演唱威爾第歌劇《奧賽羅》。這場演出原定的女主角、著名女高音斯特拉塔斯因病突然取消演出,大都會只得急忙找尋找替身,又遇時間緊,離開場只有3個小時的時間,又由於該場演出還要由電視台向美國以外的地區直播,因此許多人都不敢接受。劇院找到卡娜娃,希望她能臨危救場。隨後卡娜娃在只有一小時的練習時間後就戲劇性地首次登上了大都會歌劇院的舞台,她超水平的發揮,獲得巨大成功。最後一次謝幕的時候,樓上的觀眾竟然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把節目單撕碎了向舞台拋灑,卡娜娃飾演的“苔斯狄蒙娜”以唱演俱佳大獲好評,引起轟動。
這場成功的演出不僅使卡娜娃聲名遠播,身價倍增,也成為她的歌唱事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轉折點。從此,契約如雪片般飛來,她每年都要在世界頂級的歌劇院內演出,卡納娃那輕盈、圓熟、豐滿而自然的歌聲,以及動人的舞台形象使她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烈的歡迎。卡娜娃在聲樂領域的崇高威望和卓越貢獻,使得世界許多著名大學紛紛授予她榮譽博士學位的稱號,這其中就包括牛津和劍橋。
歌唱特色
卡娜娃的嗓音屬於抒情女高音,與普萊斯、弗蕾妮這樣的女高音相比,她的音域不算特別寬廣,音量也不太大,但音色十分明亮音質卻非常豐潤、光滑、清麗、自然而甘美,聽來有一種特殊的魅力。但她成功的秘訣並不僅僅因為音色,她的樂感十分細膩,豐富而敏銳。演唱歌劇時,善於把握角色的性格和劇情的推移,並通過音色的變化、情感的濃淡對比,以及情境的外部氛圍等因素來塑造聲音的形象。
卡娜娃喜歡扮演那種瘋狂的角色,並總能將這種亢奮演繹得淋漓盡致。作為有著“世界第一抒情女高音”美譽的卡娜娃,演唱範圍並沒有僅僅局限於歌劇領域,而是在歌劇的基礎上廣泛涉獵宗教歌曲、藝術歌曲、電影音樂、音樂劇、輕歌劇、民歌,甚至還有流行歌曲。她自豪地說:“我注定是為歌唱而生。”
英國皇室座上賓
被英國女王特別授予大不列顛王國女爵士榮譽稱號的卡娜娃,在當今英國皇室的慶典上總是離不開她的歌聲。1981年,在英國皇儲查爾斯王子與黛安娜王妃結婚大典上,卡娜娃被邀到聖保羅天主教堂內演唱了亨德爾神劇《參孫》中的“光輝的天使”,通過衛星電視作轉播,全球約有6億人收看了這次節目。1995年卡娜娃又應邀在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生日國宴上,以及2002年在白金漢宮舉行的英國女王登基50周年的慶典音樂會上演唱,由於卡娜娃對聲樂藝術傑出的貢獻,
來遲了20年的音樂會
早在上世紀的80年代,國內各大演出公司就一直在不斷地力邀其訪華演出,儘管卡娜娃本人也表示非常想到中國獻藝,但由於她在歐美的演出計畫繁忙,因此在與她同級別的歌唱家如帕瓦羅蒂、多明戈、卡雷拉斯、卡巴耶等都相繼來華後,卡娜娃的訪華計畫卻始終未能成行。隨著她這一代大師級歌唱家的相繼退出舞台,以及帕瓦羅蒂的猝然離世,都促使人們更加渴望能夠在中國的舞台上一睹卡娜娃的身影。這次“勞力士榮譽呈現——世界第一抒情女高音卡娜娃獨唱音樂會”得以在北京舉辦,對於期盼了她近20年的中國聽眾來說,終於可以圓上一個多年的夢想!
社會活動
迪·卡娜娃是一位富有愛心的歌唱家,她深知自己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從一位灰姑娘變成天使,完全是受到很多好心人的無私幫助。因此在2004年60歲生日時,迪·卡娜娃向媒體宣布成立“基莉·迪·卡娜娃的朋友們基金會”。 慈善基金會的職能是希望成為有志獻身於藝術的紐西蘭年輕人的良師益友,給他們提供經濟上的資助和事業上的援助。
有人問迪·卡娜娃做這些事情的初始動機是什麼時,迪·卡娜娃回答說:當一個來自紐西蘭偏僻小城的女孩成為了這個時代世界歌劇舞台上最好的女高音時,並不完全是辛勤和努力造就了這樣的成就,還有來自許多人的無私幫助和愛心奉獻,因此當我今天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我也要用我的一片愛心去回報社會,去幫助那些與我當年一樣需要別人幫助的年輕人,去實現他們的夢想,像我一樣擁有國際性的成功事業。
經過幾年的運作和發展,以基莉·迪·卡娜娃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們獲得了包括勞力士等許多企業、社會團體以及個人的大力支持,為扶助社會貧困人群及幫助有才華的青年音樂家事業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現在已有多名受基莉·迪·卡娜娃基金會資助的年輕紐西蘭音樂家在英國、德國、義大利獲得巨大的成功。
基金會最近的一個項目是贊助了一位非常著名的歌劇歌唱家和老師Jenny Wollerman進行一個調研的旅程,在英國進行3個月的現狀觀察,然後把這些成果和音樂教師們分享,並進行一系列的研討會和聯絡,希望使那些有抱負的紐西蘭年輕音樂學生考慮到英國去接受更進一步的音樂教育。
迪·卡娜娃說:“對於基金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我感到非常欣喜。基金會已經有了它自己的生命,在未來的日子裡將會不斷有需要幫助的年輕音樂家出現。我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因此我熱愛並珍惜每一秒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