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
- 外文名:Ruins of Kilwa Kisiwani
- 地理位置:坦尚尼亞林迪地區
世界文化遺產,基本數據,遺產描述,世遺委員會評價,遺產介紹,歷史來源,
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數據
遺產名稱: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和松戈馬拉遺址
Ruins of Kilwa Kisiwani and Ruins of Songo Mnara
入選時間:1981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
地理位置:S8 57 28.008 E39 31 22.008
遺產編號:144
遺產描述
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和松戈馬拉遺址,為坦尚尼亞的一處古代遺蹟群,位於坦尚尼亞林迪地區的基爾瓦·基西瓦尼和松果島,1981年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與松戈馬拉聯合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從十三世紀到十六世紀,基爾瓦的商人從事黃金、白銀、珍珠、香水、阿拉伯陶器、波斯土陶以及中國瓷器的貿易,許多印度洋上的貿易是由他們經手的。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保存有壯觀的遺蹟,極為精美、完好如初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伊斯蘭建築蜚聲海外。這些遺蹟和島上幾公里以南的石城遺蹟,及渺無人煙的長方型房屋,使得這一地區成為南方歷史中心。海岸邊散布著小漁村,這個國家其他地區進行發展的時候,這裡沒有絲毫變化。位於松果島北部的松戈馬拉遺址建於14世紀末,曾一度是繁華的商貿中心,控制著沿印度洋地區的大部分貿易活動。至今還完好的保存著5座清真寺及多處用矮護牆圍起來的民居。遺址西南部是一座宮殿,它由一座大院及環繞大院四周的房屋組成。大部分房屋內部都用藍色的陶瓷來裝飾,並且帶有穹頂。
1981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和松戈馬拉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遴選依據標準(iii):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和松戈馬拉遺址為9世紀至19世紀東非海岸斯瓦希里文化和商業的發展提供了特殊的建築、考古和文獻證據,為該地區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動態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基爾瓦基斯瓦尼大清真寺是東非海岸最古老的現存清真寺,它有16個圓頂和拱形間隔,有一個獨特的規劃。它真正的大穹頂可以追溯到13世紀,直到19世紀,它一直是東非最大的穹頂。
世遺委員會評價
在海岸邊的兩個小島上,保存著兩個被早期歐洲探險家所稱頌為偉大的東非港口的遺址。從13世紀到16世紀,基爾瓦商人從事黃金、白銀、珍珠、香水、阿拉伯陶器、波斯土陶以及中國瓷器的貿易,許多印度洋上的貿易是由他們經手的。
遺產介紹
古老的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ruins of Kilwa Kisiwani)位於坦尚尼亞的南部海岸邊,這個遺址正慢慢地融入到繁茂的叢林和周期循環的無情潮汐中。曾經,這裡是斯瓦希里人的文化和文明中心,但是現在,基爾瓦基斯瓦尼所留下的僅僅是城鎮裡破舊的建築塊——火燒的石灰石、珊瑚堆,以及一些破碎的瓦片。這裡除了多年前種植的、見證過地區繁榮昌盛的蔥鬱椰子樹和古老的樹種外,什麼也沒有留下來。
歷史來源
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曾經是整個東非海岸的貿易中心,也是繼商隊和獨桅帆船遠征活動所組成的複雜社會網路之後,鼓勵斯瓦希里人走向繁榮和昌盛的驅動力。而位於松果島北部的松戈馬拉建於14世紀末,也曾一度是繁華的商貿中心,控制著沿印度洋地區的大部分貿易活動,至今還完好地保存著5座清真寺及多處用矮護牆圍起來的民居。正是這兩個“偉大的東非港口”,見證了斯瓦西里文明的興衰。如今,斯瓦西里語是使用人數最多的非洲語言,更成為坦尚尼亞的唯一官方語言。
13至15世紀的時候,基爾瓦基斯瓦尼的社會發展達到了全盛時期。他們與莫三比克的索法拉(Sofala)、東部的印度、北部的阿拉伯半島進行貿易活動,進一步推動了基爾瓦的財富發展,並使其達到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高度。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都認為:基爾瓦和其周圍的松戈馬拉遺址(ruins of Songo Mnara)一同構成了坦尚尼亞國內關於斯瓦希里文明的最重要遺址之一。
陳舊的清真寺、蘇丹的宮殿,以及商人們的房屋——它們的牆壁都是由珊瑚和石灰石建造而成,但是在這個相當破舊的國家裡,它們卻是比較華麗的建築物了。在這裡,無花果樹的枝條在破敗的窗子裡自由穿越;海邊棕櫚樹發出的沙沙聲則一直響透耳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