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天體測量學

天體測量學的一個分支,它的任務是建立一個基本的天文參考坐標系。這個參考坐標系以基本星表的坐標系統來體現。基本天體測量學的主要內容包括精確測定恆星位置、自行和歲差常數,最後編製成基本星表。編制基本星表是一項極其浩繁的工作,編制過程中需要綜合處理幾十本乃至上百本初始星表。這些初始星表必須是絕對星表,即刊載的恆星位置應當用絕對方法測定(見天體位置的絕對測定)。編制基本星表首先應將各初始星表歸算到同一曆元,這就需要歲差常數和自行的精確值。一本基本星表所提供的基本的天文參考坐標系,一般只能用二十年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本天體測量學
  • 隸屬:天體測量學
  • 領域:天文學
  • 任務:精確測定恆星位置等
簡介,作用,

簡介

各初始星表所採用的光行差常數和章動常數不盡相同,必然使星表之間存在系統差,因此還必須將各初始星表歸算到同一天文常數系統。
把初始星表歸算到同一曆元和同一天文常數系統後,它們提供的某一恆星的坐標仍然互不相同,這是因為各種星表都無例外地存在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星表的系統誤差表現為某一區域內所有恆星的坐標都有大致相同的偏差,並隨不同的區域而變化。星表的赤經和赤緯的系統誤差可分別表示為:式中ΔA是分點改正,對一本初始星表來說是常數;Δαα、Δαδ、Δαm分別是因赤經、赤緯、星等不同引起的赤經系統誤差;Δδα、Δδδ分別是因赤經、赤緯不同引起的赤緯系統誤差。初始星表的系統誤差來源於不同的觀測者、儀器以及其他觀測條件。
既然無法知道恆星的真實位置,實際上就不可能得到星表的絕對系統誤差,所以只能將各個初始星表互相比較來求得它們的相對系統誤差。利用這些相對系統誤差,就可把全部初始星表都歸算到同一坐標系統──基本星表坐標系統。對於初始星表的偶然誤差可用妥善的數據處理方法,並根據通用的加權平均的原則使之減小。權的大小根據儀器質量、觀測和處理的方法、觀測的數量等情況來評定。

作用

一本基本星表所提供的基本的天文參考坐標系,一般只能用二十年左右。由於恆星自行和歲差常數的誤差隨著基本星表的使用年限的延長而增大,因而星位的誤差也相應地增大。因此,必須不斷地利用更多的最新觀測成果來更新基本星表的坐標系統。編制基本星表主要依靠絕對星表。為了改進已得到的恆星坐標和自行以及為了增加星數,還要利用相對星表。由測時和測緯資料求得的星位改正,對於編制基本星表也很有價值。
長期以來,基本天體測量是以地面光學觀測為基礎的。射電干涉和空間技術的發展,為提高基本天體測量的精度和建立更精確的基本的天文參考坐標系,展現了更寬廣的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