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MRI對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的視神經病理演變規律的研究

基於MRI對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的視神經病理演變規律的研究

《基於MRI對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的視神經病理演變規律的研究》是依託鄭州大學,由史大鵬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MRI對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的視神經病理演變規律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史大鵬
  • 依託單位:鄭州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LHON)有明顯的遺傳異質性和臨床表型不一致性,視神經病理改變與其有密切關係.由於缺乏理想的LHON動物模型和人體視神經病理活檢受到限制,LHON的發病機制和視神經病理演變過程至今仍然不明。前期我們採用磁共振對多種視神經病變研究證實DTI參數的改變可以反映視神經脫髓鞘或軸索損傷等病理變化。基於此,本研究擬採用3.0T磁共振視神經常規MRI高分辨結構像、SE-EPI序列視神經DTI掃描、視神經DTT全局纖維束重建等多種技術顯示不同基因位點突變、不同臨床表型、不同發病時期LHON視神經的形態信號、體積大小、視神經纖維髓鞘和軸索生物學特性以及視神經纖維束的外形和連續性等改變,定性定量評價視神經病理變化種類和程度,研究LHON視神經病理變化特點和演變規律,揭示LHON基因遺傳異質性與臨床表型不一致性之間的內在聯繫,為探討LHON的發病機制提供視神經病理變化依據。

結題摘要

本項目採用3.0T磁共振等多種技術對不同基因位點、不同臨床表型和不同發病時期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HON)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研究:①採用視神經MRI斜冠狀位脂肪抑制技術測量視神經的截面積、直徑和視神經纖維體積;②採用小視野DTI成像方法測量、分析了視神經DTI參數FA值、MD值、λ//、λ⊥值;③採用全腦DTI研究了後部視覺通路FA值、MD值、λ//、λ⊥值以及白質結構網路;④進行了DTI參數和視野平均缺損(MD)、視網膜神經纖維層(RNFL)厚度之間的Pearson’s關聯分析;⑤進行了視皮層以及全腦皮層結構和功能網路研究等;⑥進行了與LHON部分相關病變的視神經及腦部異常的研究。通過上述研究取得了以下重要進展:①解決了不同基因位點突變、不同臨床表型和不同發病時間視神經萎縮診斷問題,並定量評價視神經異常出現的時間和程度;②定量分析了雙側視神經彌散參數的異常及變化規律,為該病臨床診斷和治療效果隨訪的重要依據;③發現了LHON視覺通路白質纖維、顳葉聽覺中樞和邊緣系統白質FA值、MD值、λ//、λ⊥值異常,證實了腦白質受累範圍和程度;④確認了視覺通路腦白質FA值異常與視野缺損及RNFL厚度異常改變、聽性腦幹反應測試(ABR)等相一致,為視網膜神經病理改變和部分患者神經性耳聾及情緒狀態異常找到了影像學理論根據;⑤發現了LHON視皮層病變與全腦皮層結構和功能網路相互關係;⑥觀察了視網膜色素變性、青少年黃斑變性等病變的視神經及腦部異常表現。研究成果初步揭示了視神經病理變化特點和病理演變規律,基本澄清了基因遺傳異質性與臨床表型不一致性的內在聯繫,為LHON的臨床診斷、發病機制的研究及病理演變的跟蹤隨訪提供了可靠依據和診斷方法,建立了國內LHON家系和散發病例臨床資料和視神經DTI參數資料庫,為更深入地研究創造了條件,圓滿完成了預定的各項研究目標。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