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ESDA的近百年來南京城市社會空間分異格局演變研究》是依託南京師範大學,由徐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ESDA的近百年來南京城市社會空間分異格局演變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徐旳
- 依託單位:南京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研究以長時段南京城市社會空間分異格局為研究對象,選取多個典型年份人口街道單元數據為基礎,以ArcGIS、Geoda為平台,構建以街道為基本空間單元的多年份南京城市人口社會屬性資料庫,以ESDA分析技術為主要手段,結合多種計量統計和空間統計方法,分析不同歷史階段以南京為代表的中國城市社會空間分異的格局特徵,進而比較不同制度環境下,人口密度、人口職業/行業、人口受教育程度、住房等社會屬性的空間依賴性與異質性的差異,探討社會空間分異格局演變過程的形成機制,並根據當前南京城市社會空間分異格局現狀及演化趨勢,以目標政策調控為手段,提出相對應的城市規劃、城市住宅建設等方面的對策建議,既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對進一步研究中國城市社會空間結構發展規律也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同時豐富中國城市社會空間分異研究的實證案例,為中國城市社會空間分異研究提供方法與數據支撐。
結題摘要
本研究利用ESDA數據挖掘方法對案例城市南京近百年來的城市社會空間分異演化格局演化進行全面的過程分析,重點對南京近現代城市發育期(1928-1936)以及現代城市轉型時期(改革開放後至今)的兩個時間段的城市空間格局演化的特徵進行深入分析,認識到:中國城市長時間尺度的城市社會空間分異格局演化呈現較為明顯的周期性,即近代中國城市社會空間分異的程度較為明顯,而在中國社會由資本主義進入社會主義建設階段後(1952-1978),中國城市社會空間分異的程度大幅降低,改革開放以後至今,中國城市社會進入轉型期,城市社會區空間結構的空間分異和複雜程度顯著增加,三個歷史時期城市社會空間分異程度呈現“高—低—高”的周期性變換特徵。基於定量視角的中西方城市社會空間結構特徵比較,無論在靜態的特徵還是長時間尺度城市社會空間結構演化過程兩方面差異顯著,西方經典的城市社會空間結構理論很難直接套用於中國城市空間結構的分析和解釋。本案例研究還採用意向地圖等質性研究方法,在全面剖析南京社會空間分異格局演變過程形成機制的基礎上,就南京城市社會空間分異做出了“更為破碎化”的趨勢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