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行為機理分析的行人過街安全提升方法研究

基於行為機理分析的行人過街安全提升方法研究

《基於行為機理分析的行人過街安全提升方法研究》是依託南京理工大學,由周竹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行為機理分析的行人過街安全提升方法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周竹萍
  • 依託單位:南京理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作為弱勢交通群體,行人在交通事故中最易受到傷害。為提升行人安全,本項目擬從分析行人過街行為機理出發,遵循行為干預的原理,提出行人過街安全提升方法。圍繞行人個體過街與群體過街的差異性,探究外因和內因作用下,行人過街的行為模式與心理規律,構建行人個體過街、結伴過街和從眾過街行為的決策模型;考慮外部客觀因素,基於設施因素對行人過街行為的影響效應,提出行人信號、二次過街設施、安全過街智慧型輔助設施等的設定方法;考慮行為本因,基於行為的心理學建模結論,對違法過街行為進行心理干預和行為干預,提出面向不同群體、針對不同行為的行人交通安全宣教方法。預期成果可為相關部門開展行人安全意識培養、過街設施規劃設計、行人行為管理提供理論指導和決策依據,從而有效減少行人交通事故,營造以安全為基調,人、車、路協調發展的交通環境。

結題摘要

作為車外交通參與者,行人在交通事故中最易受傷害。從行為機理分析出發,提出行人安全提升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與社會意義。本項目研究內容有:(1)行人過街行為與交通安全相關性分析;(2)行人過街行為機理建模;(3)面向安全提升的行人過街設施設計;(4)行人交通安全宣教方法。 重要結果、關鍵數據、及科學意義分述如下: (1)統計分析行人行為與事故數據,發現行人違法過街的危險度為守法過街的5.91倍。研究行人違法率與人車衝突總數的相關性,發現違法率與衝突有正相關性。科學意義在於:建立行為與安全的相關性分析通道,從直接和間接兩個角度驗證“通過改善行為能夠有效提升安全”。 (2)基於計畫行為理論,建立行人過街行為決策模型。基於行人的心率實驗,研究發現心率變化與過街行為有相關性,如等待時間超過20s行人普遍出現不耐煩情緒。科學意義在於:首次將心率實驗用於行人過街行為研究,為未來更完善的行人行為生理指標研究提供可能。 (3)按照不同運動模式構建效用函式,建立個體行人運動模型。將自由流2496和非自由流2729個行人數據用於標定模型,627個行人作為對照數據,發現模型準確率為80.26%。基於速度障礙和距離約束線理論,建立雙人結伴行人運動模型和多人結伴運動模型。科學意義在於:①首次將速度障礙理論引入至行人運動模型構建,分析雙人結伴避讓模式多樣性;②提出的距離約束線概念有較強可擴展性和較高的可靠性;③有效驗證了行人微觀狀態的避讓與結伴特性以及巨觀狀態的分層現象。 (4)提出行人信號、二次過街設施、停車線、人行橫道寬度、交叉口倒角深度、行人安全過街智慧型輔助設施等設定方法;設計行人交通安全宣傳手冊,提出行人交通安全宣教方法。 項目執行期間,發表學術論文12篇,其中8篇被SCI/SSCI/EI檢索;撰寫專著1本、教材2本;申請發明專利4項、公開2項;依託項目培養碩士生6名。項目成果可為相關部門開展行人安全意識培養、過街設施規劃設計、行人行為管理提供理論指導與決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