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細菌模板法合成貴金屬納米結構材料的研究

基於細菌模板法合成貴金屬納米結構材料的研究

《基於細菌模板法合成貴金屬納米結構材料的研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高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細菌模板法合成貴金屬納米結構材料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高峰
  • 依託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納米科技已經在諸多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納米材料的製備一直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從長遠來看,研發綠色環保型納米材料是將來的發展趨勢,符合建設經濟環保型和低碳社會的發展要求,具有重要的意義。本課題以細菌作為模板,製備具有生物形貌的納米結構材料,並研究產物對細胞的生物安全性,以期能夠仿生製備出性能優異、生物相容性好的納米材料。課題著重研究以不同形貌和種類的細菌為模板,仿生構建不同結構特徵的無機納米材料,研究其形成機理、形貌結構及功能特性,建立方法簡單可行的無機納米材料製備的新技術。本課題的研究意義在於將微生物技術與納米製備技術相結合,為製備結構多樣性的無機納米材料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且綠色環保,生物相容性好。.貴金屬納米材料具有優良的電學、光學、催化等性能,套用領域廣。課題以仿生製備貴金屬納米材料為代表,開展研究,建立製備方法,研究其生長機制及與細胞的生物學效應。

結題摘要

納米材料的製備及其生物醫學套用一直是研究的熱點。課題採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麵包酵母菌為原料進行發酵,通過控制發酵液的pH值製備不同形狀和大小的金納米材料,在酸性條件下可合成邊長在50nm - 800nm的金納米片;在中性條件下可合成直徑在50-250nm的金納米花;在鹼性條件下可合成粒徑在10-50nm的金納米顆粒;將得到的金納米片分離後再分散在去離子水中,4℃冰櫃放置2周可獲得螺旋型金納米片。同樣採用酵母菌的發酵液製備了粒徑在2.5-30 nm不同的銀納米粒子,通過分析表征探討了發酵液製備金、銀納米材料的機理。採用細胞增殖抑制實驗(MTT方法)評價了製備的銀納米粒子對Cos-7細胞的毒性,實驗結果表明,當銀納米粒子濃度達到0.2mg/mL時,Cos-7細胞的活性仍高於90%。將製備的銀納米粒子與耐氨苄青黴素大腸桿菌一起培養,當銀納米粒子濃度達到19 μg/mL時能完全抑制耐氨苄青黴素大腸桿菌的生長,結果表明,用該方法製備的銀納米粒子細胞毒性小,能抑制耐抗生素細菌的生長,可套用於生物醫學領域。 採用牛胰核糖核酸酶A(RNase A)為模板和穩定劑合成了粒徑為1.61nm左右的螢光金納米糰簇(RNase-A-AuNC),螢光發射波長為682 nm。研究了金納米糰簇的螢光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將Vitamin B12共價偶聯到金納米糰簇上,體外用於人結直腸腺癌細胞(Caco-2細胞)的螢光成像分析。結果表明用該方法製備的金納米糰簇螢光性能穩定,用不同波長光激發後發射波長不變,螢光壽命長,細胞毒性小,且偶聯上Vitamin B12後對Caco-2細胞有很好的靶向性,且發射波長在近紅外區,非常適用於生物體內的螢光探針,在生物醫學領域具有良好的套用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