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細菌模板法合成貴金屬納米結構材料的研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高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細菌模板法合成貴金屬納米結構材料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高峰
- 依託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基於細菌模板法合成貴金屬納米結構材料的研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高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於細菌模板法合成貴金屬納米結構材料的研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高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納米科技已經在諸多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納米材料的製備一直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從長遠來看,研...
模板合成法就是將具有納米結構、形狀容易控制、價廉易得的物質作為模板,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相關材料沉積到模板的孔中或表面而後移去模板,得到具有模板規範形貌與尺寸的納米材料的過程。模板法是合成納米複合材料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納米材料研究中套用最廣泛的方法,特別是製備性能特異的納米材料,模板法可以根據...
《軟模板法自組裝新型磁性金屬納米結構及其性能研究》是依託南京大學,由鐘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 磁性金屬納米結構自組裝體系在新一代量子器件、超高密度磁記錄介質、量子信息技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這一領域的研究從合成、組裝到性能測量、量子器件研製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本項目在總結...
《貴金屬微/納結構陣列及其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效應》是依託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由段國韜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本項目利用單層膠體晶體模板技術,結合電化學沉積等方法,合成巨觀尺度(平方厘米量級)貴金屬微/納結構陣列,研究其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效應。主要包括:不同結構參數貴金屬微...
本書主要介紹了納米材料的液相合成方法,包括貴金屬及其合金納米晶的合成,水熱/溶劑熱法、模板法合成納米材料,超細納米晶的合成方法,並從理論角度探討了納米晶的生長機理。全書內容豐富,介紹了大量合成反應體系,以期從多方面啟發讀者了解整個納米材料液相合成方法,為研究者從原子/分子的層次設計新材料和新結構提供...
本書主要介紹了納米材料的液相合成方法,包括貴金屬及其合金納米晶的合成,水熱/溶劑熱法、模板法合成納米材料,超細納米晶的合成方法,並從理論角度探討了納米晶的生長機理。全書內容豐富,介紹了大量合成反應體系,以期從多方面啟發讀者了解整個納米材料液相合成方法,為研究者從原子/分子的層次設計新材料和新結構提供...
4、利用對凹槽陣列圖案的過刻蝕調控以及電化學焊接現象在刻蝕圖案側壁上實現波狀結構的模板促進電沉積,在有氧環境下得到導電性能優良的超長準一維金屬結構陣列。此外,我們還關注了金膜電極上的化學轉化效率問題(產物與貴金屬電極材料的原子比接近1:1),從而明確了引入鈍化襯底表面活化手段對於納米結構電沉積製備的...
《多酸納米材料的模板法合成及性質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岳斌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採用軟、硬模板法合成尺度可控、維數可調、組分可變的多酸納米材料。軟模板法利用表面活性劑與多酸的相互作用,在水熱或溶劑熱條件下,實現對零維納米粒子、一維納米線納米管的可控合成,著重研究其光、電特性及光...
博士畢業於西南大學潔淨能源與先進材料研究院,並留校工作。2016年12月加入青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能源與環境材料研究院,現主持山東省重點研發計畫、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研究方向 (1) 低載量貴金屬納米結構催化劑設計合成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 (2) 高活性非金屬電催化劑設計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3) 低溫燃料...
粒徑和形貌控制是軟界面膜模板法合成納米顆粒的關鍵技術。為解決這一難題,本項目提出以一定界面膜強度的反膠團為模板輔以超濾膜為可控微分布器製備納米顆粒的新思路,研究軟界面膜的強度、極性對納米顆粒生長的誘導、控制效應以及表面活性劑分子在晶核特殊側面的吸附作用,建立顆粒粒徑分布和界面強度、極性相關聯的數學...
此外,還對包括納米材料的吸附性質和催化性質、化學還原法製備銀納米鏈狀材料及其近紅外吸收特性與光熱轉換性質、貴金屬核殼納米結構的合成及其表面電漿共振特徵與光學性質、多羥基法合成貴金屬納米顆粒、貴金屬雜化納米結構的催化性質等進行全面補充介紹。本書可供從事貴金屬材料、貴金屬深加工、冶金、化工、新材料等...
《基於交聯導電聚合物的納米感測材料》是依託西南大學,由徐嵐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設計合成幾種交聯網狀全共軛的導電聚合物聚苯胺(CPANI)和聚吡咯和(CPPy)通過模板法合成控制合成納米形貌的交聯共軛聚合物(Nano-CCPs)結構,通過四探針技術表征聚合物的導電率,紅外(FT-IR)、紫外(Uv-...
此外,利用硬模板方法,設計合成其他納米結構,如酚醛樹脂/二氧化矽複合納米纖維、二氧化矽/聚多巴胺納米纖維、五氧化二鉭/PVDF納米管等。(iii)以手性介孔酚醛樹脂為碳源,製備手性碳材料、碳化矽材料,並研究其電化學性能。該項目的科學意義在於:(1)二肽、三肽及四肽衍生物自組裝行為的系統研究,揭示了超分子自...
通過改變反應條件及超分子自組裝體的結構控制介孔碳和納米碳管的手性結構,並利用漫反射圓二色譜、掃描和透射電鏡對產物的手性進行深入解析,研究介孔碳和納米碳管旋光活性的來源。最後,研究所得手性碳材料在對映體分離、電磁波吸收以及超級電容器等領域的套用 結題摘要 本項目旨在通過超分子模板法製備手性介孔碳和...
本課題擬採取理論分析、數值計算和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對高光譜近場顯微成像進行研究,內容包括:首先利用時域有限差分法探討在寬頻激發光源的作用下貴金屬納米結構的光場與不同的近場光學探針的光場在成像過程中的相互作用;然後從實驗上發展掃描定位與光譜儀CCD同步控制的成像關鍵技術以及從光譜數據中同步合成高光譜像的數據...
研究方向 主要集中在材料表(界)面與電化學方法研究,具體工作包括:低維度納米結構材料的製備及其套用;電磁功能材料的研究;導電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套用;纖維表面處理與先進複合材料製備;貴金屬濕法冶金新工藝研究。學術成果 1.第五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三等獎,甲醛在鉑納米顆粒修飾電極上的電化學回響及其套用,...
2009.07~ 山東大學晶體材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 以推動膠體顆粒與納米晶在能源和環境領域中的套用為目標,申請者緊緊圍繞合成納米晶基功能材料時涉及的物理化學問題和構效關係展開研究,並綜合考慮化學合成方法和組裝方法的簡便和污染等實際問題。從合成納米結構基元出發,研究貴金屬納米晶的成核和晶體...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生物納米技術和高通量生物分析。研究方向:新型納米材料標記的生物晶片。研究方向:基於自組裝技術的分子光開關。主要研究方向:貴金屬納米粒子的合成與修飾;以納米粒子為基礎可控構建納米結構;以納米粒子為標記物的生物晶片等高通量分析技術的研究及套用;納米粒子表面酶過程和藥物篩選的研究。代表論著...
她研究組還開展了貴金屬基催化劑等材料的表面結構、應變、成分分布等研究。2007年—2012年期間,以朱靜為首組成的產學研小組研發了中國高速列車空心車軸,“高速列車車軸材料、熱處理及製造技術”獲4項中國發明專利,於2016年分別獲創新大賽特等獎和“發明創業獎-項目獎”金獎。學術論著 根據2019年7月清華大學材料學院...
本項目中,我們繼續發展並完善了基於“密度梯度離心分離”的納米分離方法,以貴金屬、半導體、納米碳材料等無機功能納米材料及其複合結構為研究對象,建立了基於“管中實驗室”的高效分析手段,實現了納米顆粒合成機理、原位反應與組裝過程的監測與分析,促進了納米結構液相合成方法學與組裝方法學的進步。通過微擾探討影響無...
研究興趣 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可控合成(結合軟、硬模板、自組裝等)太陽能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二氧化碳轉化等 功能性光(電)催化材料(環境淨化、污染物去除等)新型光(電)催化材料 主要成就 長期致力於太陽能光電催化材料和非貴金屬輔助催化劑的設計與開發,以及相關光電催化反應機理的研究;以第一或通訊作者...
研究方向 貴金屬電材料的製備、自組裝與套用 研究內容 膠體納米顆粒的組裝 發展了不同了將膠體納米顆粒組裝成有序結構的方法: 1. 利用多晶凍的微結構作為模板將金納米球和納米棒組裝成一維的鏈狀結構; 2. 利用雙親二嵌段共聚物作為穩定劑和包覆劑將金屬納米顆粒組裝成三維多面體團簇,如八面體和二十面體團簇; 3...
側重利用海洋生物材料(如海藻、蛋白質等)作為模板,採用常溫、常壓及水相條件下合成貴金屬、金屬氧化物以及金屬碳酸鹽和磷酸鹽等結構的化合物,闡述各類金屬離子與生物體相互作用的機制,利用現代材料表征技術觀察所得到的微納米結構,與細胞作用驗證其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這些生物法製備的海洋生物仿生納米材料將重點...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676024/B0610)抗EMI用納米鐵磁性材料/聚合物複合多層膜及其吸波機理 負責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776032/B0610)複合納米M型鐵氧體寬頻吸波材料的可控制備及吸波規律 負責 總裝預研項目 薄膜型***吸波材料的研究, 2006-2010(排序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071037/B0111)聚苯胺薄膜上貴金屬納米結構...
該工作是三元硼碳氮超硬材料合成領域中首次採用低溫低壓的方法成功製備單晶納米結構” 。2 .生物基納米晶定位生長技術 (1) 燃料電池Pt 基納米催化劑:利用T4 噬菌體衣殼控制合成及組裝的貴金屬納米粒子尺寸小,粒徑分布均勻,介於3.0 ~4.5nm 之間, 呈單分散狀規則排布於T4 噬菌體衣殼表面。製備的T4 噬菌體...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二維超薄貴金屬納米材料的銀模板法合成及其在電催化中構效關係的研究,2017.01-2020.12,在研。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高溫穩定的三明治結構介孔負載型貴金屬納米材料催化劑, 2014.01-2016.12,已結題。代表論文:1. Chem. Sci. 2017, H. Liu, P. Zhong, K. Liu,...
螢光納米材料的可控合成 通過“自下至上”的化學合成方法,實現半導體納米晶量子點及納米金屬團簇的可控合成。控制納米晶的形貌及尺寸,對其螢光性能進行精確調控。研究螢光納米材料的表面處理技術,實現螢光納米材料的油相/水相相互轉變。基於貴金屬納米結構Plasmonics效應的感測器設計 發展貴金屬、銀納米結構的可金控合成方法...
1999年,博士論文《納米材料的溶劑加壓熱合成、結構及性能》被國務院學位辦公室和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4]。 2003年,作為學術帶頭人主持化學科學部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5],也是截至2016年基金委化學部唯一一位女性擔任的群體學術帶頭人。 2009年1月—2013年11月,擔任科技部重大研究計畫...
研究方向 1. 3D列印用金屬球形粉末的製備 2. 燃料電池貴金屬納米催化劑的研究 學術成果 參研課題:1. 巨觀尺度複合磁納米結構的構築和磁性能 2. 磁等離激元複合納米結構的磁光效應研究 研究成果:發表的論文:(已發表SCI論文7篇)1. Cheng Z, Lei C, Huang H, et al. The formation of ultrafine ...
主要研究興趣點為:非貴金屬基納米結構的可控制備及其電催化性質的研究;二維過渡金屬化合物的課程製備與磁學、電學性質調控。承擔課程 普通物理實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項目 2020.08 - 2021.07 主持博士後面上基金:鐵基碳化物納米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ORR性能的磁回響;2021.01 - 2023.12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