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碳生產率的中國對外貿易損益分析及戰略應對》是依託復旦大學,由陳紅敏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碳生產率的中國對外貿易損益分析及戰略應對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陳紅敏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對外貿易中伴隨著物質和能量的流動,也隱含著碳足跡的進出口。本研究提出將碳足跡作為一種環境資源投入,從投入產出效率角度審視貿易碳足跡。從而貿易的碳損益不再局限於一國淨出口或淨進口碳足跡,而在於同樣的碳足跡投入是否能帶來更大的產出,即碳生產率問題。因此,本研究擬將碳生產率的內涵擴展到包含單位碳足跡的GDP效應和就業效應兩方面,從而在環境、經濟和社會的三維視角中考察貿易碳足跡及其損益問題。並擬利用投入產出分析方法,在核算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碳足跡、GDP效應和就業效應的基礎上,比較分析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碳生產率差異及其發展態勢,比較中國出口貿易與國內消費、投資的碳生產率差異,從而揭示當前的外貿發展是否有利於我國以最小的環境資源損耗獲得最大的經濟社會產出?在此基礎上,利用因素分解方法揭示影響中國外貿碳生產率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機制,從而以單位碳足跡的福利最大化作為依據,對我國的外貿結構和政策調整提出建議。
結題摘要
大量研究顯示我國是貿易隱含能和隱含碳的淨出口國。雖然貿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我國GDP 和就業的增長,但也對我國的能源環境形勢構成了巨大壓力。在面對日益嚴峻的國內國際減排壓力下,需要回答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是:中國大量能源與碳足跡的隱性(淨)出口是否值得?為此,本項目基於資源生產率的概念,從經濟、社會與環境三維視角來考察中國對外貿易的損益狀態,並將資源生產率的內涵擴展到單位資源投入的福利產出這一層面,同時包含單位能源(碳排放)投入的GDP效應和就業效應兩方面內容。利用投入產出分析,本項目核算並比較了中國對外貿易、國內消費和投資所誘發的能源消費、碳排放、GDP以及就業。研究結果顯示,單位隱含能出口的就業效應隨時間遞減,這意味著通過出口貿易擴大來獲得就業機會的增加,所需付出的能源與環境代價將越來越高。而與消費和投資的橫向比較顯示,出口貿易資源投入的GDP效應和就業效應均小於國內消費。這意味著相較於國內消費,出口貿易規模的擴大並不利於平衡我國的資源環境壓力和經濟社會利益。而我國當前以產品貿易為主的貿易結構也進一步加劇了這種失衡。因此,向內需主導的發展方式轉型是我國協調平衡經濟、社會與環境三方利益的必然選擇,而就貿易本身而言,由產品貿易向服務貿易轉型,由GDP導向轉向以就業為導向,並逐步向人力資本密集型方向發展,有助於平衡我國對外貿易的能源環境壓力和經濟社會利益,也是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