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硅藻的生物吸附成形研究》是依託中國農業大學,由張文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硅藻的生物吸附成形研究
- 依託單位:中國農業大學
- 項目負責人:張文強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於硅藻的生物吸附成形研究》是依託中國農業大學,由張文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於硅藻的生物吸附成形研究》是依託中國農業大學,由張文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生物吸附成形,是利用生物材質、結構吸附效應,進行微納顆粒的吸附、搬運、排布操作,實現基於功能微納顆粒的複雜結構成形,滿足...
《砷與硅藻表面信息化合物互動作用及其吸附機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張建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針對水質指示生物硅藻敏感性受不同形態砷污染影響的問題,選擇適於不同營養水平水體的五種典型淡水硅藻,運用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原子力顯微鏡(AFM)和電感耦合電漿質譜聯用(ICP-MS)等技術,...
研究以典型海洋底棲硅藻Navicula sp.為研究對象,著重研究了硅藻的爬行和吸附機理,並基於其粘附機理髮展了一種有效綠色防止硅藻污損的塗層技術。主要的成果有: 1、通過硅藻結構及其力學性能的研究,獲得了,發現了硅藻的吸附組織結構和外殼的良好彎曲能力。矽殼的這種彎曲能力歸因於矽殼的三維多孔納米結構,它是硅藻適應...
《污損硅藻在固相表面的附著機理研究》是依託南昌大學,由李燕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地區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污損硅藻在固體表面的附著廣泛而頑固,易使防污材料失效。目前針對硅藻附著機理的研究僅初步揭示了部分固體表面性質對硅藻初始附著行為的影響,硅藻附著位點的選擇機制和附著後對特定表面的適應機制皆不清楚。本項目擬...
海鏈藻是全球沿岸水域常見的優勢浮游植物和赤潮生物,也是硅藻門的模式物種。該屬種類繁多,已報導近400個分類單位。我國關於海鏈藻的研究相對較少,物種多樣性仍不明確。此外,近年分子系統學研究已經證實,目前建立的海鏈藻屬並非單系起源,但是該如何進行系統學修訂,仍是難題,未有進展。本項目基於建立的單克隆培養...
整個區域為海拔3400米以上的山原,是一個完整的自然地理區,不論地質地貌、水文氣候或生物區系都有獨特的特徵。.本項目擬對若爾蓋濕地及其附近水域各種類型水體進行廣泛的藻類標本採集,測定記錄水體的理化環境因子,利用光鏡和掃描電鏡對硅藻進行研究,探索若爾蓋濕地及其附近水體的硅藻組成和區系特徵、硅藻種類分布與生活...
浮游化”大規模培養技術。硅藻的附著性能與誘導活性不受影響,只用了6天時間,密度可高達800萬cells/ml,顯著優於傳統的2-3個周。③附著變態信號通路的初步研究:三種不同性質的活性因子(離子、神經遞質、天然微生物膜)作用下,Ca2+通道呈現了同樣的參與性,表明幼體附著變態過程中信號通道與傳導方面具有共性。
完成了通過對微生物模板製造學分類,完善了微生物形狀“資料庫”,為更好地利用不同類型的生物提供了重要參考;研究了以硅藻和螺旋藻為代表的生物模板,表征分析了不同生物模板和同一生物模板的不同部位的彈性變形能力;研究了以硅藻為代表的無機材質(SiO2)的酸洗腐蝕成形和群體密排成形,實現了生物單元的變形加工調...
《三江平原濕地硅藻植物的分類生態研究》是依託哈爾濱師範大學,由范亞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濕地是藻類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區域,硅藻是其中最有研究價值的藻類之一,作為水生植物中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硅藻在濕地生態系統演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相關研究卻很少。三江平原濕地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沼澤...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自然界“奇葩”光合物種——硅藻如何利用其獨特結構去高效地捕獲、利用光能。台北時間2019年2月,知名學術期刊《科學》以長文形式線上發表了這一成果。基於該研究,科學家未來有望設計出可以高效“捕光”的新型作物。中科院植物所的沈建仁和匡廷雲研究團隊解析了硅藻的主要捕光天線蛋白...
《角毛藻屬硅藻的種類多樣性和分子系統學研究》是依託華南師範大學,由李揚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角毛藻是全球海域常見的優勢浮游植物和藻華生物。該屬種類繁多,已報導500多個分類單位,但普遍認為只有1/3至1/2的種名是有效的,需要開展二次研究和修訂工作。本項目擬以角毛藻及其系統學鄰近屬種為研究...
2014.01—至今 國家青年自然科學基金基於硅藻的生物吸附成形研究項目負責人 2013.01—至今 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於旋翼機作物遙感信息獲取分析技術項目負責人 2013.01—至今 新教師科研啟動基金 基於移栽種苗的視覺判別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2012.01—2014.12國家863項目面向有毒環境下的對靶噴灑機器人研究開發與套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