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理性思維的電子檔案管理

基於理性思維的電子檔案管理

《基於理性思維的電子檔案管理》指出電子檔案是電子計算機的伴生物。作為其伴生物的電子檔案也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由單一形式到多媒體集成方式的發展過程。以電子檔案為基本單元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不僅深刻地影響著我國檔案事業的內在要素,同時也極大地改善了我國檔案事業的生態環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理性思維的電子檔案管理
  • 作者:麻新純 徐辛酉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6月1日
  • 頁數:264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64076139
  • 外文名: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 類型:人文社科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基於理性思維的電子檔案管理》主要內容包括:電子檔案定義、電子檔案種類、文本檔案、數據檔案、圖形檔案、圖像檔案、視頻檔案、聲音檔案等。《基於理性思維的電子檔案管理》由麻新純,徐辛酉著

圖書目錄

緒論
第1章電子檔案辨析
1.1電子檔案定義
1.2電子檔案種類
1.2.1文本檔案
1.2.2數據檔案
1.2.3圖形檔案
1.2.4圖像檔案
1.2.5視頻檔案
1.2.6聲音檔案
1.2.7命令檔案
1.2.8多媒體檔案
1.3電子檔案屬性
1.3.1數位化特性
1.3.2對計算機的依賴性
1.3.3對元數據的依賴性
1.3.4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的相對獨立性
1.4電子檔案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1.4.1電子檔案與機讀檔案
1.4.2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
1.4.3電子檔案與虛擬檔案
1.5電子檔案理論研究的方法論
1.5.2歷史主義的方法
1.5.3辯證思維的方法
1.5.4系統論的方法
第2章電子檔案檔案屬性
2.1電子檔案具有檔案屬性
2.1.1檔案屬性界說
2.1.2電子檔案具有檔案的原始記錄性
2.1.3電子檔案具有檔案的知識性
2.1.4電子檔案具有檔案的信息性
2.1.5電子檔案具有檔案的價值性
2.2電子檔案引發的檔案屬性異化
2.2.1原始記錄性的異化:數位化的原始性形態
2.2.2知識屬性的拓展:休閒性和研究性
2.2.3信息屬性的延伸:網路化和社會化
2.2.4價值屬性的實現:主體的自由性和滿足性
2.3電子檔案的法律證據性
2.3.1電子檔案作為法律證據的可采性
2.3.2電子檔案證據性的審查判斷
2.3.3電子檔案證據性的保障
第3章電子檔案理論新詮釋
3.1電子檔案時代來源原則的嬗變
3.1.1來源原則的紙質化形態
3.1.2來源原則面臨的挑戰
3.1.3來源原則的“重新發現”
3.1.4來源原則的電子化形態
3.2電子檔案綜合鑑定理論
3.2.1檔案價值鑑定理論實踐基礎的異化
3.2.2現有檔案價值鑑定理論的局限性
3.2.3電子檔案綜合鑑定方法
3.3電子文檔管理一體化理論
3.3.1文檔管理一體化的基本特徵
3.3.2文檔管理一體化的理論基礎
3.3.3文檔管理一體化的實踐基礎
3.3.4文檔管理一體化的主要障礙
3.3.5文檔管理一體化的實現
第4章電子檔案保護系統論
4.1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保護的差異
4.1.1保護技術差異
4.1.2保護思想差異
4.2電子檔案保護系統構建原則
4.2.1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原則
4.2.2科技性保護與管理性保護相結合原則
4.3電子檔案保護系統總體架構
4.3.l電子檔案保護的系統性
4.3.2載體保護
4.3.3自然環境保護
4.3.4社會環境保護
4.4電子檔案保護層構建策略
4.4.1載體安全保護
4.4.2信息安全保護
4.4.3自然環境保護
4.4.4社會環境保護
第5章電子檔案控制論
5.1控制論與電子檔案管理
5.2電子檔案的前端控制
5.2.1電子檔案前端控制的提出
5.2.2電子檔案實施前端控制的必要性
5.2.3電子檔案實施前端控制的條件
5.2.4電子檔案前端控制的實施過程
5.3電子檔案的全程控制
5.3.1電子檔案全程控制的提出
5.3.2電子檔案全程控制的實現
5.4電子檔案元數據控制
5.4.1電子檔案元數據控制的提出
5.4.2電子檔案元數據控制的必要性
5.4.3電子檔案元數據控制的實現
第6章電子檔案管理社會化
6.1資訊時代電子檔案管理社會化的提出
6.1.1電子檔案管理社會化的含義
6.1.2電子檔案管理社會化的動因
6.1.3電子檔案管理社會化的啟示
6.2電子檔案收集社會化
6.2.1電子檔案收集社會化的社會根源
6.2.2目前我國電子檔案收集社會化的瓶頸
6.2.3電子檔案收集社會化的啟動措施
6.3電子檔案整理社會化
6.3.1電子檔案整理社會化的現實根源
6.3.2電子檔案整理社會化的表現
6.4電子檔案鑑定社會化
6.4.1電子檔案鑑定難題引發的電子檔案鑑定社會化
6.4.2電子檔案鑑定社會化的四維視野
6.5電子檔案保管社會化
6.5.1電子檔案保管社會化的社會根源
6.5.2兩種保管模式比較與電子檔案保管社會化
6.5.3電子檔案脆弱性引發的保管社會化
6.5.4檔案信息資源戰略背景下的電子檔案保管社會化
6.6電子檔案編研社會化
6.6.1電子檔案編研社會化的時代特徵
6.6.2電子檔案編研社會化的合作機制
6.6.3電子檔案編研社會化的激勵措施
6.7電子檔案利用社會化
6.7.1電子檔案利用社會化的社會基礎
6.7.2電子檔案利用社會化的制約因素
6.7.3電子檔案利用社會化的啟動措施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麻新純,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博士,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中國檔案學會理事、檔案保護委員會委員,廣西檔案學會常務理事。研究方向主要有檔案保護理論與技術、電子檔案管理等。主持參與省級以上課題6項,出版專著(含合著)6本,發表論文50篇,教學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9項。徐辛酉,檔案學碩士,經濟師,現為廣西民族大學檔案館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科技檔案情報價值實現、檔案知識管理等。參與國家社科課題1項,發表論文20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