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模式的工程——軟體開發過程中的模式使用指南》是201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加)LeeAckerman,CelsoGonzalez。
基本介紹
- 書名:基於模式的工程——軟體開發過程中的模式使用指南
- 作者:(加)Lee Ackerman, Celso Gonzalez
- ISBN:978-7-111-39811-0
- 出版時間:2012-10
基本信息,內容摘要,作譯者介紹,目錄,
基本信息
叢書名:軟體工程技術叢書
版次:1/1
開本:16
定價:¥69.00
內容摘要
本書是目前唯一講解基於模式的工程(PBE)的專著,由兩位具有30餘年軟體行業從業經驗的資深軟體工程專家撰寫。軟體工程領域泰斗、UML之父Grady Booch親自作序推薦。本書透徹而系統地闡述了PBE的原理和實踐方法,為在軟體開發過程中成功地使用各種模式提高開發效率、改進軟體質量和交付成功的軟體提供了絕佳指導。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PBE的定義、模式實現實例,模式的構思、創建、包裝和消費,以及PBE與軟體開發過程的關係;第二部分詳細講解了PBE模式及其指導方針,包括發現模式、設計模式、創建模式、包裝模式、消費模式,以及在模式中使用DSL;第三部分討論了PBE的優點和在經濟方面的考慮,以及軟體工程師對它的誤解;第四部分是附錄,收錄了PBE的詳細定義、開發方法、相關工具選項、模式和指導方針、子系統外觀模式的規範等重要資源和信息。
本書介紹了一種新的軟體工程方法——基於模式的工程,這種方法為軟體工程師更好地套用已有的各種模式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隨著我們積累的模式越來越多,理解和掌握如何在軟體開發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正確地套用模式已經變得十分重要。
—— Kyle Brown
IBM Software Group傑出工程師,《Persistence in the Enterprise》作者
Lee和Celso在本書中所提供的指導意見可以解決困擾許多軟體工程師的難題。本書將堅實的理論與實用的案例結合在一起,可以為學習PBE的軟體工程師提供很好的指導。
—— Gregory Hodgkinson
軟體工程專家(在軟體生命周期相關的工具和方法領域成就卓著)
自從GoF的名著《設計模式:可復用面向對象軟體的基礎》問世之後,軟體中的設計模式已經成為一種通過最佳實踐解決某些特定問題的偉大方式。這本書對如何管理公司內部的設計模式以及如何編寫最佳實踐提供了極為實用的建議。
—— Dave Hendricksen
Thomson-Reuters公司軟體架構師
Lee和Celso為所有軟體開發機構提供了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參考書,它提出了一種新的軟體工程方法——基於模式的工程(PBE)。本書通過頗具價值的研究案例及其詳細分析,充分闡述了如何管理和使用企業已經存在的各種模式。作為軟體工程師,我們應該理解使用模式的必要性和好處。PBE提供了一個框架,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率,並提高企業內部的模式的可復用性。
—— Davie Sweis
Robert Bosch LLC公司解決方案架構師
Lee和Celso在交付密集型軟體系統方面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在本書中,他們將自己在該領域所掌握的最佳實踐和方法毫無保留地引入交付密集型軟體系統的工程實踐中,並且通過擴展案例進一步演示了如何系統地套用這些實踐和方法。本書為使用基於模式的工程的系統總結了大量最佳模式和反面模式。隨著密集型軟體系統的複雜度和重要性的不斷增加,作為軟體工程師,我們的責任就是交付高質量的系統。這本書將幫助你在這條道路上順利前行。
—— Grady Booch
軟體工程領域泰斗、UML之父
作譯者介紹
Lee Ackerman 資深軟體工程專家,有30餘年軟體行業從業經驗,對基於模式的工程有非常深刻的研究和認識,在模式、模型驅動開發、XML和SOA等方面也擁有豐富經驗。現擔任Emphasys Group 公司的產品副總裁兼CTO,曾擔任IBM SWG競技項目高級認證IT專家和SOA市場部行銷經理,曾利用基於模式的工程的方法幫助IBM改進了Rational軟體產品體系的架構和開發方法。
Celso Gonzalez 資深軟體工程專家,有30餘年軟體行業從業經驗,IBM Rational
目錄
譯者序
序言
前言
致謝
第一部分 理解PBE
第1章 基於模式的工程的定義2
1.1 基於資產的開發2
1.2 模式4
1.3 工程4
1.4 基於模式的工程5
1.5 使PBE獲得成功的模型6
1.5.1 PBE核心價值7
1.5.2 PBE模式和指導方針8
1.5.3 PBE實踐9
1.6 PBE結果實例10
1.6.1 服務團隊:portlet概念驗證10
1.6.2 軟體開發商:產品更新10
1.6.3 娛樂行業:增強MDD10
1.6.4 政府:部門之間的集成11
1.7 為什麼需要PBE11
1.8 重要定義13
1.8.1 模型13
1.8.2 元模型13
1.8.3 範例14
1.8.4 領域特定語言14
1.9 小結14
第2章 模式實現的實例16
2.1 模式實現的類型16
2.2 UML模式實現16
2.2.1 抽象工廠模式16
2.2.2 非循環依賴模式18
2.2.3 服務提供者模式19
2.2.4 主-明細模式20
2.3 模型到模型的模式實現21
2.4 模型到文本的模式實現22
2.4.1 Bean Factory模式實現22
2.4.2 Hibernate模式實現23
2.5 不同實現的組合使用23
2.6 小結26
第3章 案例研究簡介27
3.1 概述27
3.2 與團隊的會面27
3.3 Oslec的開發過程28
3.4 計畫概述29
3.5 案例研究路線圖30
3.6 小結31
第4章 疊代0:構思32
4.1 開始33
4.2 PBE焦點33
4.3 LogoAuction應用程式的需求34
4.3.1 功能性需求34
4.3.2 LogoAuction的域模型36
4.3.3 非功能性需求38
4.4 架構詳述39
4.4.1 LogoAuction的邏輯架構40
4.4.2 LogoAuction的部署架構43
4.4.3 LogoAuction數據架構46
4.5 記錄所使用的模式47
4.6 機會確認47
4.7 評估候選模式48
4.8 小結50
第5章 疊代1:創建模式52
5.1 啟動疊代53
5.2 設計子系統外觀模式53
5.2.1 理解子系統外觀模式的本質53
5.2.2 子系統外觀範例56
5.3 創建子系統外觀模式規範63
5.4 創建子系統外觀模式的實現63
5.4.1 創建JET組件63
5.4.2 實現模式的UML前端73
5.4.3 測試完整的模式實現80
5.5 小結81
第6章 疊代2:模式的包裝82
6.1 啟動疊代82
6.2 把子系統外觀模式套用於新的子系統83
6.3 包裝模式84
6.3.1 創建模式的文檔84
6.3.2 創建模式包裝85
6.4 使模式可以被復用85
6.4.1 模式元數據86
6.4.2 模式評審過程87
6.5 小結88
第7章 疊代3:模式的消費89
7.1 啟動疊代90
7.2 在一個新子系統中使用這個模式90
7.2.1 安裝模式實現90
7.2.2 把模式套用於用戶管理子系統91
7.2.3 提供模式的反饋93
7.3 對拍賣項管理子系統進行重構以套用模式93
7.4 小結96
第8章 PBE和軟體開發過程97
8.1 PBE實踐簡介97
8.2 場景中的PBE角色和任務98
8.3 PBE實踐起步100
8.4 在自己的過程中利用PBE實踐102
8.4.1 Scrum103
8.4.2 OpenUP104
8.4.3 極限編程105
8.5 小結107
第二部分 PBE模式和指導方針
第9章 PBE模式和指導方針簡述110
9.1 模式和指導方針與PBE的其他元素之間的關係110
9.2 PBE模式和指導方針導航111
9.2.1 第10章:基礎111
9.2.2 第11章:發現模式112
9.2.3 第12章:設計模式113
9.2.4 第13章:創建模式114
9.2.5 第14章:包裝模式115
9.2.6 第15章:在模式中使用領域特定語言116
9.2.7 第16章:消費模式116
9.3 小結117
第10章 基礎模式和指導方針118
10.1 模式118
10.1.1 貫穿始終的模式使用118
10.1.2 分塊式模式創建120
10.1.3 簡單解決方案空間122
10.1.4 單模式-變化的用例124
10.2 指導方針125
10.2.1 域驅動的模式126
10.2.2 模式搜尋127
10.3 小結129
第11章 發現模式130
11.1 模式130
11.1.1 反面模式130
11.1.2 模式機會132
11.1.3 重複解決方案134
11.2 指導方針135
11.2.1 確定業務影響135
11.2.2 模式描述136
11.2.3 模式收穫137
11.2.4 更新現有的模式139
11.3 小結140
第12章 設計模式141
12.1 模式141
12.1.1 複合模式141
12.1.2 範例分析143
12.1.3 中間相遇模式的設計145
12.1.4 模式實現146
12.2 指導方針147
12.2.1 受限的可變點147
12.2.2 模式創建生命周期149
12.2.3 模式實現的可擴展性151
12.2.4 團隊模式實現的使用153
12.3 小結155
第13章 創建模式156
13.1 模式156
13.1.1 模型到模型的模式實現156
13.1.2 模型到文本的模式實現159
13.1.3 UML模式實現162
13.2 指導方針165
13.2.1 模式實現的自動創建165
13.2.2 模式規範166
13.2.3 模式測試169
13.3 小結171
第14章 包裝模式172
14.1 模式172
14.1.1 嵌入式模式實現指南172
14.1.2 可供應的模式實現174
14.2 指導方針175
14.2.1 創建模式文檔175
14.2.2 創建模式關係文檔176
14.2.3 使模式文檔容易訪問178
14.2.4 把相關的模式包裝在一起179
14.2.5 模式的包裝180
14.2.6 模式的版本181
14.2.7 在模式文檔中使用模型182
14.3 小結183
第15章 在模式中使用領域特定語言184
15.1 模式184
15.1.1 DSL模型模板184
15.1.2 集成模式和DSL186
15.2 指導方針189
15.2.1 創建DSL189
15.2.2 設計DSL190
15.2.3 DSL中有意義的圖示192
15.3 小結194
第16章 消費模式195
16.1 指導方針195
16.1.1 用模式交流設計196
16.1.2 用模式設計解決方案201
16.1.3 模式的密度202
16.1.4 需求驅動的模式選擇204
16.1.5 用模式進行重構205
16.1.6 大範圍模式優先206
16.1.7 使用資產庫207
16.1.8 使用模式定義理解現有的解決方案208
16.1.9 使用模式尋找模式209
16.2 小結210
第三部分 其 他 話 題
第17章 PBE的優點212
17.1 提高生產率212
17.1.1 復用212
17.1.2 模式的組合213
17.1.3 模式實現214
17.2 改進質量214
17.3 促進交流215
17.4 更好地利用技能和專家知識216
17.5 加強管理217
17.6 小結219
第18章 PBE的經濟考慮220
18.1 PBE的關鍵經濟因素220
18.2 模式的來源220
18.2.1 模式的選擇標準221
18.2.2 模式來源的建議223
18.3 PBE的採用224
18.3.1 工具224
18.3.2 方法改進225
18.3.3 培訓225
18.3.4 文化改變226
18.3.5 模式的獲取成本226
18.3.6 模式的支持成本226
18.3.7 模式的開發成本226
18.4 模式實現226
18.5 PBE項目227
18.5.1 系統集成商227
18.5.2 IT公司228
18.5.3 獨立軟體開發商228
18.6 小結228
第19章 PBE的誤解229
19.1 PBE抹殺了創造力229
19.2 PBE引入了項目風險230
19.3 模式確認並不適合所有人230
19.4 模式應該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使用231
19.5 PBE過分形式化231
19.6 PBE只用於設計232
19.7 PBE只用於前向工程233
19.8 關聯之罪234
19.9 PBE需要特定開發商的工具234
19.10 小結235
第四部分 附 錄
附錄A PBE定義238
附錄B PBE和其他開發方法245
附錄C PBE的工具選項249
附錄D PBE模式和指導方針252
附錄E 子系統外觀模式的規範254
附錄F PBE實踐介紹263
參考書目和資源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