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古文獻紀錄的中國歷史氣候研究是氣候變化和人類生存環境的演變問題備受關注,但這些問題的解答須藉助於對過去氣候的研究。人們需要通過對長達數百、數千、數萬年甚至更長的古氣候記錄的分析來認識氣候變化的規律和特徵,以確認當今的氣候在漫長的氣候演變歷史中所處的位置,推測未來的氣候變化。現有的氣象觀測記錄通常只有幾十年,少數地點可達一百多年,遠不敷用。各國科學家千方百計地通過歷史文獻的記載,通過對冰芯、沉積物、珊瑚、樹輪、石筍等自然證據的研究來獲取過去氣候的信息。不過這些由自然證據取得的氣候代用資料往往藉助於實驗室手段作年代測定,存在著不確定性,相比之下,歷史文獻記錄具有時間、地點記載明確的優點而備受青睞。中國歷史文獻中的古氣候記錄則以其數量大、內容豐富、時間長、地域廣等特點而久為國際科學界所期待。利用歷史文獻記錄來進行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的研究也逐步開展,取得成果。
基本信息,主講人簡介,內容摘要,
基本信息
基於古文獻紀錄的中國歷史氣候研究
主講人簡介
張德二 女,九三學社社員,1960年南京大學氣象學院入學,1965年南京氣象學院畢業、1986-88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修。現任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特邀文史委員。歷任中國氣象局科技委委員,中國氣象科學院研究員、學術委員,中科院西安黃土第四紀國家重點實驗室、蘭州冰芯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國家氣候中心古氣候室主任,中國氣象學會氣象史志委員會副主任, 長期從事氣候變化研究。
內容摘要
氣候變化和人類生存環境的演變問題備受關注,但這些問題的解答須藉助於對過去氣候的研究。人們需要通過對長達數百、數千、數萬年甚至更長的古氣候記錄的分析來認識氣候變化的規律和特徵,以確認當今的氣候在漫長的氣候演變歷史中所處的位置,推測未來的氣候變化。現有的氣象觀測記錄通常只有幾十年,少數地點可達一百多年,遠不敷用。各國科學家千方百計地通過歷史文獻的記載,通過對冰芯、沉積物、珊瑚、樹輪、石筍等自然證據的研究來獲取過去氣候的信息。不過這些由自然證據取得的氣候代用資料往往藉助於實驗室手段作年代測定,存在著不確定性,相比之下,歷史文獻記錄具有時間、地點記載明確的優點而備受青睞。中國歷史文獻中的古氣候記錄則以其數量大、內容豐富、時間長、地域廣等特點而久為國際科學界所期待。利用歷史文獻記錄來進行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的研究也逐步開展,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