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協同演化的企業發展研究

基於協同演化的企業發展研究

《基於協同演化的企業發展研究》是2016年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潔、魏方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協同演化的企業發展研究
  • 作者:劉潔、魏方欣
  • 出版時間:2016年10月1日
  •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0964476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基於協同演化的企業發展研究》藉助生態學、複雜科學、突變和共生理論、系統動力學及微分方程幾何理論等原理。從協同演化的生態學角度對企業經營管理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協同演化的企業管理理論與方法,系統剖析了企業生態系統的內涵與主要特徵;建立了企業經營管理協同演化的動態演化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幾何理論深入研究企業生態系統的動態演化規律和演化機制,從外部協同演化和內部協同演化兩個角度研究了企業管理的兩個根本問題。即企業內部穩定性及對外環境的適應性。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辯請霉舉景和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演化理論的研究進展
二、其他學派對企業演化理論的研究和貢獻
三、企業生態學
四、系統科學櫻鞏棵鞏和複雜性理論
五、協同演化理論
第三節 研究的主要內容與方法
第四節 研究的技術路線圖和主要創新
一、技術路線圖
二、主要創新
第察洪遙一篇 基本理論與方法
第一采棄墓章 經濟學與管理學哲學思想的演變——從鬥爭到協同演化
第一節 文藝復興與西方個人主義哲學的興起
一、自由城市與商業資本主義的興起
二、西方個人主義哲學的興起
第二節 大衛·休謨與亞當·斯密的人性論及社會發展理論
一、大衛·休謨的人性論與社會發展理論
二、亞當·斯密的市場自由競爭倫理
第三節 強化鬥爭的達爾文哲學與社會達爾文主義
第四節 20世紀中葉前西方經濟學與管理學哲學思想的本質
第五節 東方哲學思想
第六節 20世紀中葉後經濟學與管理學哲學思想的根本轉折——協同與協調
本章小結
第二章 企業生態學
第一節 生態系統
一、生態學
二、企業生態系統
第二節 企業演化和生物演化的類比
一、企業組織和生物組織的類比
二、企業演化和生物演化的類比
第三節 企業生態系統的本質——協同演化
一、自然生態系統中的協同演化
二、企業生態系統中的協同演化
第四節 基於協同演化的企業經營管理理論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協同演化理論的數學方法
第一節 生態學基本動力學演化模型
第二節 具有死亡閾值的生態學動力學演化模型
第三節 協同演化理肯婚定論分析的數學方法——微分方程幾何(定性)理論
一、相平面、相軌線和奇點
二、等傾線
三、奇點(定態)的穩定性
四、相圖
本章小結
第二篇 基於互催化的企業內部穩定性的演化分析
第四章 企業的內部穩定性
第一節 企業內部穩定性的內涵與重要性
第二節 企業內部穩定性的調控機制
一、古典管理學的調控機制
二、信息社會下的新問題與契約理論的產生
三、寄以厚望的新神杖——文化治理
第三節 現代企業內部不穩定性產生的根本原因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基於互催化的企業內部穩定性的演化分析
第一節 企業內部穩定性演化分析的假設條件
第二節 無契約管理監督下的動力學過程
第三節 管理監督下犁辯的動力學過程
一、守約人不可自逆催化下的演化過程
二、守約人可自逆催化下的演化過程
本章小結
第三篇 企業與環境之間的協同演化
第六章 基於突變與共生關係的企業競爭演化分析
第一節 共生與突變的內涵
第二節 市場競爭的協同演化動力學模型
一、市場競爭的協同演化動力學模型
二、市場競爭中突變與共生的演化分析
三、模型的擴展
第三節 仿真分析
一、參數B1的變化對系統演化的影響
二、自催化參數k1的變化對系統演化的影響
本章小結
第七章 企業競爭與合作的演化分析
第一節 競爭與合作理論的發展
第二節 歷史回顧與20世紀中葉後合作熱潮的興起
第三節 競爭合作模型
一、純競爭模型
二、競爭合作模型
第四節 競爭合作模型的演化分析
一、純競爭模型的演化分析
二、競爭合作模型的演化分析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協同演化下的企業行銷戰略對策:尋找優質市場
第一節 優質市場的內涵及相關研究
第二節 市場演化
一、熊彼特創新理論的不足
二、市場發展回顧與企業經營的三個階段
三、第三階段市場的根本特徵——消費疲勞
第三節 企業創新競爭下消費者滿意度與企業創新努力協同演化的市場模型
一、企業創新競爭下消費者滿意度與企業創新努力協同演化的動力學市場模型
二、消費者與企業的品格及其演化模型
三、四種基頌享歸本市場的演化模型
第四節 消費者滿意度與企業創新努力的協同演化分析
一、積極進取一保守型市場
二、保守一保守型市場
三、積極進取一追求時尚型市場
四、保守一追求時尚型市場
五、啟示
本章小結
第九章 初始領先優勢、協同效應與劣勝優汰
第一節 關於劣勝優汰的爭論
第二節 基於協同演化的市場競爭
第三節 初始領先優勢和協同效應對企業競爭的影響
一、初始領先優勢對企業競爭的影響
二、協同效應對企業競爭的影響
第四節 市場競爭的協同演化動力學模型及其演化分析
一、企業競爭協同演化的基本模型
二、市場競爭協同演化動力學模型
三、市場競爭的協同演化動力學模型分析
第五節 基於初始領先優勢和協同效應的競爭對策
本章小結
第十章 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 全書總結
第二節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劉潔,生於1983年1月,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副教授。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北京市人才資助項目1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項目5項。在《中國軟科學》、《華東經濟管理》和《人口研究》等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其中有5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以主要作者(第二作者)完成了《中國礦產資源管理報告》、《中國企業“走出去”發展報告》和《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報告》。參與編寫了《民生為向:推進包容性增長的社會政策》(獲得2011年中國發展研究獎二等獎)、《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2010)》和《城市病:中國城市病的制度性根源與對策研究》。
  魏方欣,山東鄆城人。1999-2003年就讀於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2008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博士學位。目前為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系統理論、資源與環境等。
四、相圖
本章小結
第二篇 基於互催化的企業內部穩定性的演化分析
第四章 企業的內部穩定性
第一節 企業內部穩定性的內涵與重要性
第二節 企業內部穩定性的調控機制
一、古典管理學的調控機制
二、信息社會下的新問題與契約理論的產生
三、寄以厚望的新神杖——文化治理
第三節 現代企業內部不穩定性產生的根本原因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基於互催化的企業內部穩定性的演化分析
第一節 企業內部穩定性演化分析的假設條件
第二節 無契約管理監督下的動力學過程
第三節 管理監督下的動力學過程
一、守約人不可自逆催化下的演化過程
二、守約人可自逆催化下的演化過程
本章小結
第三篇 企業與環境之間的協同演化
第六章 基於突變與共生關係的企業競爭演化分析
第一節 共生與突變的內涵
第二節 市場競爭的協同演化動力學模型
一、市場競爭的協同演化動力學模型
二、市場競爭中突變與共生的演化分析
三、模型的擴展
第三節 仿真分析
一、參數B1的變化對系統演化的影響
二、自催化參數k1的變化對系統演化的影響
本章小結
第七章 企業競爭與合作的演化分析
第一節 競爭與合作理論的發展
第二節 歷史回顧與20世紀中葉後合作熱潮的興起
第三節 競爭合作模型
一、純競爭模型
二、競爭合作模型
第四節 競爭合作模型的演化分析
一、純競爭模型的演化分析
二、競爭合作模型的演化分析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協同演化下的企業行銷戰略對策:尋找優質市場
第一節 優質市場的內涵及相關研究
第二節 市場演化
一、熊彼特創新理論的不足
二、市場發展回顧與企業經營的三個階段
三、第三階段市場的根本特徵——消費疲勞
第三節 企業創新競爭下消費者滿意度與企業創新努力協同演化的市場模型
一、企業創新競爭下消費者滿意度與企業創新努力協同演化的動力學市場模型
二、消費者與企業的品格及其演化模型
三、四種基本市場的演化模型
第四節 消費者滿意度與企業創新努力的協同演化分析
一、積極進取一保守型市場
二、保守一保守型市場
三、積極進取一追求時尚型市場
四、保守一追求時尚型市場
五、啟示
本章小結
第九章 初始領先優勢、協同效應與劣勝優汰
第一節 關於劣勝優汰的爭論
第二節 基於協同演化的市場競爭
第三節 初始領先優勢和協同效應對企業競爭的影響
一、初始領先優勢對企業競爭的影響
二、協同效應對企業競爭的影響
第四節 市場競爭的協同演化動力學模型及其演化分析
一、企業競爭協同演化的基本模型
二、市場競爭協同演化動力學模型
三、市場競爭的協同演化動力學模型分析
第五節 基於初始領先優勢和協同效應的競爭對策
本章小結
第十章 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 全書總結
第二節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劉潔,生於1983年1月,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副教授。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北京市人才資助項目1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項目5項。在《中國軟科學》、《華東經濟管理》和《人口研究》等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其中有5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以主要作者(第二作者)完成了《中國礦產資源管理報告》、《中國企業“走出去”發展報告》和《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報告》。參與編寫了《民生為向:推進包容性增長的社會政策》(獲得2011年中國發展研究獎二等獎)、《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2010)》和《城市病:中國城市病的制度性根源與對策研究》。
  魏方欣,山東鄆城人。1999-2003年就讀於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2008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博士學位。目前為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系統理論、資源與環境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