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動態DCI和CGE分析技術的區域一體化與福利補償研究》是依託南京大學,由吳福象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動態DCI和CGE分析技術的區域一體化與福利補償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吳福象
- 依託單位: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項目基於全球區域空間動態經濟關聯視野,運用空間經濟學的建模技巧及DCI和CGE分析技術,對開放條件下的區域一體化和福利補償問題展開研究。本項研究分區域公平和福利補償的新內涵與問題,區域公平的測度方法、指標體系和理論模型,區域公平標準與福利補償機制的內生決定,福利補償機制設計因素分解與空間計量,各種模式下的福利補償路徑及政策校準等專題。本項研究的創新體現在研究視角、理論架構和研究方法三個方面:第一、首次建立評價區域公平和福利補償的指標體系,運用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和Moran I指數方法對區域一體化和福利補償效果測度和評價;第二、將福利評價指標嵌入GIS系統並運用空間隨機過程模型、空間滯後和誤差模型、變參數和狀態空間模型等模擬動態空間經濟關聯下區域福利補償的政策效果;第三、運用一般均衡理論構建模型體系和動態CGE仿真技術對各種福利補償的均衡路徑進行仿真實驗,並對政策實施的效果進行評價和校準。
結題摘要
本項目基於全球區域空間動態經濟關聯視野,運用空間經濟學的建模技巧及動態仿真技術,對開放條件下的區域一體化和福利補償問題展開研究。本項研究分區域公平和福利補償的新內涵與問題,區域公平的測度方法、指標體系和理論模型,區域公平標準與福利補償機制的內生決定,福利補償機制設計因素分解與結果評價,各種模式下的福利補償路徑及政策校準等專題。本項研究的創新體現在研究視角、理論架構和研究方法三個方面:第一、建立評價區域公平和福利補償的指標體系,運用投入產出模型對區域一體化和福利補償效果測度和評價;第二、將福利評價指標嵌入仿真系統,評價中國生產力空間布局調整的政策效果;第三、運用一般均衡理論構建模型體系和動態仿真技術對各種福利補償的均衡路徑進行仿真實驗,並對政策實施的效果進行評價和校準。 本項目針對當前中國產業空間布局存在著東部產業過度集聚、中西部工業結構趨於瓦解的困境,基於差異化勞動力區際流動視角,構建了二次子效用的擬線性偏好效用函式的模型框架,從個體福利和區域福利兩個維度對造成中國產業空間布局不平衡的原因進行了模型推演和數值模擬。研究發現,在長期狀態下中國產業空間布局對差異化勞動力的組合比例具有一定的閾值限制,中國產業空間布局的困境,源自市場最優的集聚與社會最優的集聚發生了偏離,源自東部地區在全球價值鏈與國內價值鏈之間二傳手功能的缺失。要破解中國產業布局的困境,迫切需要強化由單一的轉移支付轉向兼顧產業再平衡的福利補償手段。 基礎上通過研究還發現,在新型城鎮化中,對被拆遷戶的動態租金剩餘進行適度補償,不僅是獲得土地開發權的公平需要,也是合理平衡人口城鎮化和土地城鎮化的效率使然。在融合租金分離和投標競租理論模型基礎上引入不可再生資源土地開發模型的動態租金分析法,對新型城鎮化中被拆遷戶的福利補償機制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認為土地的位置租金上漲存在較大的時空差異,邊際區位租金上漲遠快於成熟區租金上漲;土地開發增速主要取決於需求拉動及拆遷補償成本收益比;被拆遷戶的福利損失主要源自於動態福利補償機制的缺失,對被拆遷戶進行單一靜態貨幣補償容易導致土地城鎮化過度超前人口城鎮化的開發錦標賽。為此,降低土地囤積率並提高人口、土地、產業的匹配程度和效率,利用資產證券化機制創設拆遷資金池,強化信息披露機制,提高拆遷違約成本,合理分配長期土地租金剩餘等,都是新型城鎮對和諧社會的理性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