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場村

基場村位於基場鄉政府駐地,村委會距鄉政府所在地約500米,是由2004年基場水族鄉的老基場村、合群村和民生村合併而成的一個大的行政村。東北部與本鄉翁降村相鄰,東南部與三都水族自治縣豐樂鎮接壤,西南部與陽和水族鄉相連,西北部與本鄉陽立村接界,全村總面積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34畝,其中水田面積1811畝,地面積423畝,生產總值700萬元,全村共27個村寨,設11個村民小組,共1092戶,總人口4087人,其中農業人口為4070人,非農業人口為17人。地勢呈兩高一低,落差較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基場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基場鄉政府駐地
  • 人口:4087人
基本村情,經濟產業,

基本村情

居住以水族、苗族為主,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以上,主要以外出務工,運輸業,個體戶經商,種養殖業為經濟收入途徑,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的省級一類貧困村。近年來,由於本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環境,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文化素質水平的提高,基場村現已有20餘戶銀器加工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基場村積極回響中國共產黨的號召,通過抓黨建、保扶貧,抓住國家出台的各項惠民惠農政策的機遇,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在村總支部、村支兩委幹部帶領下,全村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更加完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實現了組組通路(其中21個村寨通組公路已水泥硬化)、通電、通水、通廣播電視。

經濟產業

“脫毒洋芋”種植勞務輸出等已成為民眾增收的主要產業,在推進農業產品結構調整中,按“185”工程的實施要求,引進“脫毒馬鈴薯”新品種,成功的種植了300餘畝,平均每畝達3000斤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219元,人均吃糧360公斤,跨入“十二五”,基場村又以“創和諧、促發展”及新農村建設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生”二十字方針為主旋律,以銀器加工、工藝品加工、農業資源開發為突破口,在增經濟實力,在強輻射力,在緊隊伍合力,增創一流文明村。以嶄新的風姿,迎接新挑戰,爭取新勝利。建成村級精神文明活動中心,基場村成為了基場水族鄉的示範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