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開關——再訪λ噬菌體(原著第3版)(翻譯版)》是2006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M.普塔什尼。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的第1版就已經成為描述基因調控的經典論著,它以簡明的分子術語解釋了病毒入在細菌體內生長過程中蛋白質是如何結合到DNA上並對基因進行開關控制的機理。現在的第3版,在對第1版的內容進行修改的基礎上,作者增加了一章,專門介紹最近的新進展,以進一步加深和擴展讀者對入噬菌體舶“基因開關”的理解。本書以淺顯易,瞳的語言,對λ噬菌體的兩條完全不同的生長發育途徑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描述,揭示了控制這一過程的基因開關的分子機制。書中配有近百幅生動形象的插圖,幫助讀者理解看似深奧複雜的基因調控的分子機制。本書尤其適合分子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和生物化學等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關科研人員閱讀。
目錄
1調控的主要因素11
1.1開關的組分14
1.1.1DNA14
1.1.2RNA聚合酶15
1.1.3阻抑物16
1.1.4Cro17
1.2阻抑物和Cro的作用18
1.2.1負調控18
1.2.2正調控19
1.2.3阻抑物結合的協同效應21
1.3誘導——扳動開關23
1.4協同效應——開關的穩定性和靈敏性27
1.5自我調節的作用29
1.6其他情況30
進一步閱讀:相關綜述30
2蛋白DNA相互作用和基因調控32
2.1操縱基因32
2.2阻抑物35
2.3Cro39
2.4胺基酸鹼基對之間的相互作用40
2.5啟動子44
2.6基因調控46
進一步閱讀:相關綜述48
3控制迴路——設定開關49
3.1λ生長的簡單概述50
3.1.1遺傳圖譜50
3.1.2環化52
3.1.3基因表達52
3.1.4整合53
3.2轉錄的調控54
3.2.1極早期54
3.2.2早期55
3.2.3晚期裂解56
3.2.4晚期溶原化57
3.3決定58
3.4整合和切除的控制60
3.4.1情況1——建立溶原化60
3.4.2情況2——裂解生長60
3.4.3情況3——誘導62
3.5其他噬菌體62
3.6SOS反應63
3.7λ途徑和細胞發育65
3.7.1調節基因65
3.7.2開關67
3.7.3基因表達模式68
進一步閱讀:相關綜述69
4關鍵實驗的啟示70
4.1阻抑物概念70
4.1.1清澈和毒性突變70
4.1.2免疫力和異種免疫力72
4.1.3細菌交配的不對稱性73
4.2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阻抑物蛋白74
4.3阻抑物的分離和DNA結合75
4.4製造更多阻抑物78
4.5第1章、第2章的解釋79
4.5.1阻抑物的組成79
4.5.2阻抑物的二聚化81
4.5.3阻抑物二聚體與操縱基因位點的結合81
4.5.4右向操縱基因與Cro的結合88
4.5.5阻抑物與OR的結合90
4.5.6溶原體中阻抑物的結合及其轉錄調控91
4.5.7Cro與OR的結合97
4.5.8RecA切割阻抑物引起誘導作用(圖121)100
4.5.9當Cro結合到OR3時開關被打開(圖124)101
4.5.10阻抑物和Cro與操縱基因的結合101
4.5.11阻抑物通過結合OR2並通過它的氨基端結構域與聚
合酶的接觸激活cI的轉錄105
4.6結論110
進一步閱讀:綜述文章111
研究論文111
52004:新進展115
5.1長程協同效應和PRM的抑制115
5.1.1阻抑物八聚體結合OR和OL117
5.1.2阻抑物合成的自我負調控118
5.1.3長程相互作用和PR的阻抑作用119
5.1.4長程相互作用和PRM的阻抑作用121
5.1.5PRM的激活和阻抑121
5.1.6阻抑物結構121
5.2正調控(轉錄激活)129
5.2.1聚合酶和啟動子130
5.2.2激活機制130
5.2.3激活區域的變種131
5.2.4pc突變的抑制基因(suppressor)132
5.2.5晶體學133
5.2.6激活旁路133
5.2.7改變激活區域和靶點的上下游序列136
5.3阻抑物單體的結構和阻抑物斷裂的機制139
5.4開關的進化142
5.4.1改變OR中位點對阻抑物的親和力142
5.4.2除去正調控143
5.4.3除去DNA結合二聚體之間的協同性143
5.5CⅡ和決定145
參考文獻:書籍和綜述147
參考文獻:研究論文148
附錄151
A1設計有效的DNA結合蛋白151
A1.1大綱151
A1.2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結合151
A1.3增加特異性154
A1.4利用協同性155
A1.5真核生物中的DNA 蛋白相互作用157
進一步閱讀:研究論文158
A2強弱相互作用159
索引160
1.1開關的組分14
1.1.1DNA14
1.1.2RNA聚合酶15
1.1.3阻抑物16
1.1.4Cro17
1.2阻抑物和Cro的作用18
1.2.1負調控18
1.2.2正調控19
1.2.3阻抑物結合的協同效應21
1.3誘導——扳動開關23
1.4協同效應——開關的穩定性和靈敏性27
1.5自我調節的作用29
1.6其他情況30
進一步閱讀:相關綜述30
2蛋白DNA相互作用和基因調控32
2.1操縱基因32
2.2阻抑物35
2.3Cro39
2.4胺基酸鹼基對之間的相互作用40
2.5啟動子44
2.6基因調控46
進一步閱讀:相關綜述48
3控制迴路——設定開關49
3.1λ生長的簡單概述50
3.1.1遺傳圖譜50
3.1.2環化52
3.1.3基因表達52
3.1.4整合53
3.2轉錄的調控54
3.2.1極早期54
3.2.2早期55
3.2.3晚期裂解56
3.2.4晚期溶原化57
3.3決定58
3.4整合和切除的控制60
3.4.1情況1——建立溶原化60
3.4.2情況2——裂解生長60
3.4.3情況3——誘導62
3.5其他噬菌體62
3.6SOS反應63
3.7λ途徑和細胞發育65
3.7.1調節基因65
3.7.2開關67
3.7.3基因表達模式68
進一步閱讀:相關綜述69
4關鍵實驗的啟示70
4.1阻抑物概念70
4.1.1清澈和毒性突變70
4.1.2免疫力和異種免疫力72
4.1.3細菌交配的不對稱性73
4.2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阻抑物蛋白74
4.3阻抑物的分離和DNA結合75
4.4製造更多阻抑物78
4.5第1章、第2章的解釋79
4.5.1阻抑物的組成79
4.5.2阻抑物的二聚化81
4.5.3阻抑物二聚體與操縱基因位點的結合81
4.5.4右向操縱基因與Cro的結合88
4.5.5阻抑物與OR的結合90
4.5.6溶原體中阻抑物的結合及其轉錄調控91
4.5.7Cro與OR的結合97
4.5.8RecA切割阻抑物引起誘導作用(圖121)100
4.5.9當Cro結合到OR3時開關被打開(圖124)101
4.5.10阻抑物和Cro與操縱基因的結合101
4.5.11阻抑物通過結合OR2並通過它的氨基端結構域與聚
合酶的接觸激活cI的轉錄105
4.6結論110
進一步閱讀:綜述文章111
研究論文111
52004:新進展115
5.1長程協同效應和PRM的抑制115
5.1.1阻抑物八聚體結合OR和OL117
5.1.2阻抑物合成的自我負調控118
5.1.3長程相互作用和PR的阻抑作用119
5.1.4長程相互作用和PRM的阻抑作用121
5.1.5PRM的激活和阻抑121
5.1.6阻抑物結構121
5.2正調控(轉錄激活)129
5.2.1聚合酶和啟動子130
5.2.2激活機制130
5.2.3激活區域的變種131
5.2.4pc突變的抑制基因(suppressor)132
5.2.5晶體學133
5.2.6激活旁路133
5.2.7改變激活區域和靶點的上下游序列136
5.3阻抑物單體的結構和阻抑物斷裂的機制139
5.4開關的進化142
5.4.1改變OR中位點對阻抑物的親和力142
5.4.2除去正調控143
5.4.3除去DNA結合二聚體之間的協同性143
5.5CⅡ和決定145
參考文獻:書籍和綜述147
參考文獻:研究論文148
附錄151
A1設計有效的DNA結合蛋白151
A1.1大綱151
A1.2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結合151
A1.3增加特異性154
A1.4利用協同性155
A1.5真核生物中的DNA 蛋白相互作用157
進一步閱讀:研究論文158
A2強弱相互作用159
索引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