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鱟素對副粘病毒與靶細胞膜融合的抑制機制》是依託吉林大學,由馮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因工程鱟素對副粘病毒與靶細胞膜融合的抑制機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馮新
- 依託單位:吉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研究在已獲得規模化生產的高活性基因工程鱟素基礎上,體外試驗結果初步表明該鱟素對副粘病毒有高的抗病毒活性,其中鱟素可使新城疫病毒F48E9在體外對Vero細胞的蝕斑形成能力降低60%,對F48E9病毒的半數效應濃度(EC50)為8.2nM,間接免疫螢光法檢測抑制病毒抗原表達的效率為50%。本研究擬使用NBD-C6-HPC螢光探針為指示,標記靶細胞膜脂質雙層,通過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檢測細胞膜的流動性來確定鱟素對副粘病毒與靶細胞融合抑制作用的時段。通過膜表面等離子共振技術(Biacore 3000)確定鱟素與副粘病毒主要結構蛋白相互作用常數:RU值、結合常數、親和力、結合時間、結合強度、解離時間等動力學常數,確定鱟素對副粘病毒的作用靶位。通過作用時段和靶位的確定,可望在抗菌肽的抗病毒作用機制分析方面積累一些經驗,發現新的抗病毒靶位,為進一步明確和豐富抗菌肽抗病毒機制積累資料。
結題摘要
本項目以鱟素、副粘病毒與靶細胞之間相互作用關係為研究對象,證實了鱟素體外抗新城疫病毒作用效果,明確了鱟素抗新城疫病毒的作用時段和作用靶位,系統研究了鱟素對副粘病毒的抗病毒作用機制。鱟素體外抗病毒作用效果明顯,10 µg/mL的鱟素對0.1MOI的新城疫病毒在Vero細胞培養體系中可減少65%的病毒蝕斑和57%的病毒載量。使用NBD-C6-HPC標記靶細胞,用雷射共聚焦顯微鏡進行螢光淬滅實驗證實,新城疫病毒吸附靶細胞後細胞膜的流動性會明顯降低,而鱟素具有恢復細胞膜流動性的作用,阻止病毒囊膜與靶細胞膜的融合,在病毒穿入階段阻斷病毒對細胞的進一步侵染。使用DiBCA標記靶細胞,用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膜電位,首次發現新城疫病毒F48E9株感染Vero細胞後可導致細胞處於超級化狀態,鱟素可逆轉受感染靶細胞的超極化狀態來阻止病毒在靶細胞膜中的進一步穿入。使用Biacore-3000大分子相互作用儀檢測鱟素與酵母表達的新城疫病毒表面結構蛋白HN和F蛋白相互作用,顯示鱟素對HN和F蛋白均有較強的相互作用,且對F蛋白的作用強於HN蛋白,因此,鱟素可直接殺傷新城疫病毒、可干擾病毒與靶細胞受體吸附、可阻斷病毒囊膜與靶細胞膜融合,新城疫病毒表面F蛋白是鱟素抗新城疫病毒的主要作用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