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2016年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培根隨筆(2016年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培根隨筆》是2016年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培根隨筆
  • 作者:(英)培根
  • 類別:外國隨筆
  •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135656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非常有聲望的散文作家,非常的熱愛哲學。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四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歡迎。
★以優美的文筆、簡潔的語言,成為世界文學*偉大的散文作品之一。他對於各個領域方面,都表達了自己的見解,字裡行間透露出對人生的態度和對生活的看法。
★《培根隨筆》不僅開闊了讀者的眼界,還能使讀者頓悟。不得不承認,它就是如此的感性!跟我們一起領略其中的博大精深吧!
★其中的《談真理》、《談死亡》、《談美》等著名篇章,是培根文學方面的代表作,蘊含著培根的思想的精華,和自己喜歡的一切在一起,讓靈魂得以升華。
經典語錄:
★在各種不同的光線下顯得美的鑽石和紅玉的價值。摻上一點偽真理的道理總是給人增添樂趣的。
★一個人的天性中沒有什麼障礙或乖戾,而他的精神的輪子隨著幸運的輪子同時轉動的時候,這就是“潛能”的意思了。
★說起美來,自然之美勝過服飾之美,而適宜並優雅的行為之美又勝於儀容的美。美的事物是畫家的畫筆所不能描繪出來的,因為它不是人為的,而應該是一種奇妙的存在。
★不要為了辯駁而讀書,不要為了信仰與盲從而讀書,也不要為了言談與議論而讀書,要以學會權衡輕重、審察事理為目的而去讀書。
★一個人在不能應變的時候,選擇*安全的方式處事是好的。就好像眼神不好的人走路要慢慢地、輕輕地一樣。
★愛人的習慣我叫作“善”,其天然的傾向則叫作“性善”。這在一切德行及精神的品格中是*偉大的,因為它是上帝的特性。
★壓力會使天性表現得更加強烈和突出,但是習慣卻能制服天性。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培根論哲學
論真理——“真理”具有任何事物都無法阻擋的穿透性
論死亡——與死亡俱來的一切,比死亡更駭人
論厄運——厄運帶來的東西有時也是值得稱讚的
論幸運——幸運之道有如空中的天河
論預言——那些有憑有據而原因又不明確的預言
論美——一個外貌並不出眾卻有著美好品德的人,會令人肅然起敬
論財富——財富之於德行就像輜重之于軍隊
論學問——要帶著權衡輕重、審察事理的目的去讀書
論無神論——在那的大智慧上,我們是勝過一切的國家與民族的
論迷信——在迷信中,有智的人是隨從愚人的,而理論則是一種顛倒的次序
論宗教統一——宗教維繫著整個人類社會
第二部分 培根論人性
論作假與掩飾——掩飾是行事策略的一種,但它尚屬低端
論忌妒——紅眼在被忌妒的人躊躇滿志或者春風得意時會更加嚴重
論勇氣——勇氣總是在勇敢的人們初次活動的時候功效大
論善與性善——如果沒有美德,人就成為一種焦躁不安的、有害的、可憐的東西
論狡猾——愚蠢的人喜歡耍小伎倆,而聰明的人則通常深思熟慮
論假聰明——有虔誠的外表,卻違背了虔誠的實意
論猜疑——疑心應當更燃起忠心之火以自袪嫌疑
論人的天性——壓力會使天性表現得更加強烈和突出,但是習慣卻能制服天性
論虛榮——好炫耀的人是自己所誇耀的言語的奴隸
論怒氣——要在人們急進或心境壞的時候激惱他們
論青年與老年——一個年歲甚輕的人也可以是富於經驗的人
論習慣與教育——人們的談論和言語多依從學問和見解,但行為卻是取決於習慣的
論殘疾——殘疾對於一個精神上異常強大的很有才能的人來說倒是一件好事
論復仇——復了仇不過使一個人和他的仇人得平而已
論敏捷——在做事不敏捷的時候,那事業的代價一定是很高的
論時機——凡事如能把握住發軔之機,無疑是大智
論榮華與名譽——一個人只有在正確觀念的指導下,顯露出自己全部的才華,才能夠獲得榮譽
第三部分 培根論生活
論結婚與獨身——有功於公眾的事業好是出自無妻或無子的人
論戀愛——“愛情”只是喜劇和悲劇的素材
論父母與子女——為人父母的歡喜是溢於言表的,他們的憂愁與畏懼也是一樣的
論友誼——凡是天性不配交友的人其性情可說是來自禽獸而不是來自人類的
論自謀——永遠為自己而犧牲他人的人,其結果卻是他們變為禍福之神的變化無常的犧牲品
論放債——用公開承認的辦法補救放債的害處比默認其存在而使它橫行要好一點
論協商——要想調查別人的意圖,採取迂迴的方法總比單刀直入的好
論朋友與隨從——上位者與下屬之間的友誼是榮辱與共、休戚相關的
論請人辦事者——不合理的事件及計畫都有人接手,所以私人的請託滋生著腐敗
論禮貌與儀容——那完全靠著本身的真價值的人,必須有崇高的才德才行
論稱譽——稱譽是才德的反映,但是它像鏡子或其他映影的東西一樣

作者簡介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於1561年1月22日出生於倫敦一個官宦世家。12歲時,培根被送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深造。在校學習期間,他對傳統的觀念和信仰產生了懷疑,開始獨自思考社會和人生的真諦。他的一生多是在官場中跌宕起伏,於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