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培兩優2859
- 母本:矮64S
- 父本:JG2859
品種簡介,選配經過,產量表現,特徵特性,米質,病蟲害抗性,耐寒抗倒性,生育期,農藝性狀,制種要點,栽培要點,
品種簡介
其特點是:分櫱較強、穗型大且著粒較密,結實率高,因此增產潛力大。米質較優,決定食味的兩個主要米質指標:直鏈澱粉含量18.0%,膠稠度76mm,均達到國標一級優質米標準;高抗稻瘟病,平均葉瘟0.7級,平均穗瘟0.0級,穗瘟損失率0,白葉枯病4.5級;抗寒性佳,成熟期植株清秀。2006年1月通過浙江省品種審定。
選配經過
1997年開始,利用浙北粳稻資源與廣親和兩系不育系培矮64S進行廣泛的測配,發現培矮64S與粳稻配組的雜種F1的生育期和農藝性狀表現與父本光、溫特性及農藝性狀的表現有一定的規律性。主要結論為選用感溫型、大粒、矮桿的粳稻有利於育成實用型該類組合。1999年用培矮64s與R2859測配獲得培兩優2859,2000,2001兩年在嘉興進行小區產量鑑定,同時進行抗病性鑑定及農藝性狀觀察。2002年提供參加浙江省“8812”聯品,因產量位居第1而推薦浙江省區試,2003年、2004年參加浙江省區域試驗,浙江溫州、松陽縣、諸暨、嘉興等地試種,湖南亞華種業也引種試種,均反映該組合株型有特色,產量高,外觀米質中等偏上且食味好。
產量表現
2002年,參加浙江省亞種間雜交組合協作組“8812”單季雜交中秈組聯品,平均畝產7.89t/公頃,較對照汕優63增9.17%,居第1位,增產極顯著。
2003年,浙江省單季雜交中秈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7.19t/公頃,較對照汕優63增產0.3%,未達顯著水平。
2004年,浙江省單季雜交中秈組第二年區試,平均畝產7.34t/公頃,較對照汕優63減0.5%,未達顯著水平。
2005年,浙江省單季雜交中秈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8.24t/公頃,比對照汕優63增6.9%。
2002年,湖南省亞華種業雜交中秈組引種品比試驗,折畝產8.56t/公頃,較對照兩優培九增0.5%。2003年在湖南湘潭市單季雜交中秈組引種品比試驗中,產量達9.83t/公頃,居第1位,比對照汕優63增11.2%,達極顯著水平。
特徵特性
米質
由浙江省種子管理站2003年和2004年單季雜交中秈區試點取樣送檢,農業部稻米及製品檢測中心化驗結果,兩年平均整精米率69.3%,長寬比2.2,堊白米率64.5%,堊白度13.4%,透明度2.5,膠稠度76,直鏈澱粉含量18.0%。說明外觀米質中等;但決定食味的兩個主要指標膠稠度和直鏈澱粉含量分別為18.0%和76,均達到國家優質稻穀GB/T17891—19991級標準。在浙江省“8812”組織的對新組合食味品嘗中,培兩優2859具有米飯松而軟的特點,得分為89分,食味分超兩優培九。試種的農民反映該組合米飯軟而不粘,口感好。
病蟲害抗性
據浙江省農科院2003—04兩年抗性鑑定,培兩優2859平均葉瘟0.7級,平均穗瘟0.0級,穗瘟損失率0,白葉枯病4.5級,褐稻虱9級。說明其高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褐稻虱。
耐寒抗倒性
2003年,在嘉興市農科院試驗田專門就培兩優2859和兩優培九、秀水110的後期耐寒性作了比較觀察。從9月25日開始每日觀察三個品種倒3葉顏色。結果發現,9/27日兩優培九倒三葉、倒二葉出現輕微泛黃跡象,9/29日兩優培九劍葉葉尖泛黃。10/1日兩優培九倒三葉葉尖均出現約2cm枯死,10/5日倒三葉枯死葉長平均5.35cm。而培兩優2859直到10/4日倒三葉、倒二葉葉尖才出現泛黃,直到10/15日才出現葉尖2cm左右枯死,一直到10/30日倒三葉的枯死葉長平均只有3.42cm。與浙北常規粳稻秀水110相比,在10/15日前耐寒性相似。在11月/10日收穫前,兩優培九已不見綠葉,培兩優2859倒三葉枯葉平均7.81cm。而秀水110倒三葉枯葉平均僅供4.19cm。上述觀察說明,培兩優2859的耐寒性雖較秀水110略差,但明顯優於兩優培九。有明顯傾向於粳稻的特點。作單晚在浙北11月初和粳稻同期收割,培兩優2859仍保持直立抗倒,青桿黃熟的特性,兼保持功能葉正常生產。該特性在浙中、南及湖南等地引種試驗中也反映一致。
該組合的抗倒性也非常突出,從2000年初步定型到現在所有試種點,均沒有發生倒伏現象,2002年嘉興試種時乳熟期經受颱風襲擊,也挺立不倒。
生育期
培兩優2859在嘉興作單晚種植,5月25日播種,8月31日齊穗,10月11日成熟。播始歷期98天,全生育期139天。同期播種的兩優培九,播始歷期98天,全生育期134天。從中可以看見,從播齊歷期上看,齊穗期培兩優2859和兩優培九相同,但成熟前者較慢,體現了粳稻的特點。浙江省區試多點生育期平均,全生育期143.6天,比汕優63長9天。
農藝性狀
培兩優2859植株高度109.2cm,在落田苗1.46萬叢,5.31萬穗的條件下,最高苗達到24.71萬,最後有效穗15.55萬,成穗率62.9%。考查田間分櫱動態發現,每叢平均最高穗數達到16.04,最後成穗9.72個,成穗率為60.62%。穗長21.4cm,每穗總粒數176.8粒,每穗實粒數143.6粒,結實率81.2%,千粒重25.24克。與對照兩優培九相比,培兩優2859的葉片較兩優培九挺窄,分櫱較強,穗形大小相仿,千粒重略有降低。
制種要點
1、選擇滿足培矮64S不育光溫要求的最佳抽穗揚花期
2001年和2002年,安排了該組合的小面積制種試驗,2001年實收2.11t/公頃,2002年實收2.06t/公頃。純度分別達到98.4%和99.1%。說明在浙北安排在8月上中旬抽穗,可以滿足培矮64S的不育光溫條件而安全、順利制種。
2、定準播差期
培兩優2859的制種中,花期相遇問題較容易解決。因為JG2859和培矮64S均是感溫的,通過播差期調節能有效調節始穗期。在嘉興夏制,母本6月5日播種,8月20日左右始穗;父本分二期,第一期較母本提早15天,第二期和母本同播,二年均花期相遇。
3、花時調節
培矮64S在正常高溫、晴朗天氣下,上午10點左右開始始花,11點以前達到盛花。而粳稻R2859在同樣條件下,在12點左右始花,盛花一般在12點30分左右。因此容易造成花時不遇問題。試製的兩年產量不是很高,主要也是這個原因。試驗表明,父母本的花時差用調節劑進行調節有效,在父本的幼穗分化第6期末、第7期和穗苞破口時,各噴調花寶1次,每次每公頃45g對水900kg,這樣可使父本花時提早30分鐘以上。通過用少量“九二0”噴施母本培矮64S,讓母本的柱頭活性增加,能有效地消除花時不遇帶來的影響。
栽培要點
培育適齡壯秧。秧齡控制在35天以內,每畝播種量20kg左右,秧本田比1:20—25,移栽時葉齡不超過7—7.5葉。
適當加大基本苗量,每畝插2.0萬叢左右,落田苗達8—10萬/畝。
施足基肥,早施、足施苗肥,並配施磷、鉀肥。因該組合具有超強的抗倒能力,可適當重施氮肥促高產,總用肥量每畝尿素80斤左右。
成熟期的特異性:該組合由於爪粳交配組的特殊方式,灌漿速度較典型的中秈組合慢,後期切忌斷水過早,一般齊穗後50天以上收穫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