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兩優275

培兩優275是由廣西農科院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培育的一種感溫型中遲熟水稻,由64S與恢復系275(傾粳親秈系)育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培兩優275
  • 作物種類:水稻
基本介紹,特徵特性,產量表現,

基本介紹

審定時間: 1999
作物種類: 水稻
審定編號: 桂審證字第150號
品種名稱: 培兩優275
選育單位: 廣西農科院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 培兩優275系廣西農科院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於1995年用兩系不育系培矮64S與自選的恢復系275(傾粳親秈系)配組而成的兩系感溫型定嚷檔中遲熟組合。1999年通過廣西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徵特性

該組合屬微愉感溫型中遲熟組合,全生育期130天,晚造翻秋115天,株高105厘米,株型緊湊,葉片挺直,劍葉呈瓦形,葉色綠,分櫱力中等,畝有效穗18—20萬穗,平均每穗150粒,結實率82%,千粒重23克,米質優,飯味可口,鹼消值(4.7)、膠稠度(94)、直鏈澱粉含量(21.2%)、蛋白質(10.0%)四項指標達部頒優質米一級標準;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形、堊白甩埋糊辣度、透明度六項指標達部頒優質米二級標準。抗性鑑定:稻瘟葉瘟5~7級,穗瘟5級,白葉枯病3級,稻飛虱9級。

產量表現

1997年廣西農科院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對該組合進行表證試驗,早晚造各0.5畝,折畝欠精譽產分別為510.6公斤和496.3公斤,比汕優桂99分別增8.43%和7.82%。1998—1999年參加自治區區試,1998年早造桂南5個試點,其中比對照汕優64增產的有欽州和區水稻所增產,增幅為3.5%~4.82%;晚造桂中4個點,其中三個點比對照汕優64增產,增幅0.9—5.91%。1999年早造複試11個試點,平均畝產438.28公斤,比對照汕優64增2.96%。 1998—1999年在北流、荔浦等地進行生剃備朽歸產試驗、試種
栽培技術要點:白葉枯病3級,稻飛虱9級。 栽培技術要點:①培育嫩壯秧。早稻6片葉左右,晚稻秧期控制在20天內。②插足基本苗。雙本植,畝插基本苗10萬苗左右。③重基肥早追危訂遙肥,畝施純氮10—12.5公斤。④加強水份管理。不宜斷水過早,乾乾濕濕到成熟。⑤注意防紋枯病。 制種技術要點:①確保育性轉換和抽穗揚花兩個安全期,保證制種產量和種子質量。桂臭茅付南宜秋制,桂中、北宜夏制。②培育多櫱壯秧,插足基本苗。母本畝用種量為2.5公斤;父本275抽穗整齊,花期短,秧齡以20天為宜,且第Ⅱ期與第Ⅰ期父本的時差為3~5天。③重攻父本分櫱,以延
審定意見及適種範圍: 適合桂南早、晚造和桂中、北晚造推廣。
審定情況: 2009年1月21日退出\桂農業公告[2009]5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