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城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城陽城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城陽城址位於信陽市平橋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現存的六座楚王城中保存最好、規模最大、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一座古城址。城址保護區面積為9.8平方公里,建設控制地帶約1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內城、外城、太子城、楚墓群等。該城建於春秋早期,是楚國北攻東進的軍事據點,楚郢都被秦軍所破後,楚頃襄王曾流掩於此,把城陽城作為臨時國都,採用莊辛“亡羊補牢”之策,收復大片失地,延續楚國歷史55年,秦漢魏晉時為城陽縣、郡,是當時的文化政治經濟中心,隋唐以後逐漸廢棄,前後繁華1000多年,深深地滲透著豫風楚韻的文化靈魂,積澱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文化底蘊極為深厚。2013年底,城陽城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被國家文物局正式列入立項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陽城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地理位置: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
  • 所處時代:春秋
  • 占地面積:12 km
  • 保護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建設意義,建設規劃,項目組成,所獲榮譽,

簡介

城陽城址位於信陽市北25公里處,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12月設定了“城陽城址保護區”,城陽城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文物保護、文化研究、旅遊參觀的好地方。夏商周時代,城陽城(又稱楚王城)即楚武王(公元前698—691年)破申時所築,隨後城陽城就成了楚田北攻東進的軍事重鎮。公元前278年,秦破楚郢部,楚頃襄王曾到此避難,把城陽城作為楚國的臨時田都,“亡羊補牢”的典故就發生在這裡。
信陽市平橋區城陽城文物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厚重。把城陽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經濟發展相融合,是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根本宗旨,將城陽城址打造成信陽、河南乃至全國的歷史文化旅遊名勝區,是城陽城址文物保護、科學利用的落腳點。城陽城址考古遺址公園可有效地滿足信陽人民對當地歷史文化了解的需求,為人們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生活、文學藝術、音樂舞蹈、繪畫、建築等方面的重要途徑。城陽城址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將為研究楚國歷史、發掘和展示中華民族三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提供一個平台,可有效保護和利用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提高遺址保存環境和安全設施條件,完善城陽城址的交通旅遊線路,進一步推動城陽城址的旅遊的發展,改善城陽城址的保護水平,強有力地推動信陽文物保護事業的大發展,將極大地促進和提高信陽文化建設的層次和品位,填補信陽僅有山、林、水、寺等旅遊項目而沒有歷史文化旅遊項目的空白。

建設意義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指以重要考古遺址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具有科研、教育、遊憩等功能,在考古遺址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國性示範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國家文物局負責評定管理工作,河南省文物局負責監督管理工作,遺址所在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運營的組織實施。考古遺址公園突出的是人文性、景觀性、實用性、學習性、研究性、可進入性,是人們尋根歷史、感受人文,進行文化消費和旅遊觀賞的重要場所。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弘揚華夏文明,增強民族愛國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一個載體。城陽城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立項,可有效保護和利用好城陽城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改善遺址保存環境和安全設施條件,進一步推動城陽城址文物保護事業及文化旅遊的發展,對於促進和提高平橋乃至信陽文化建設的層次和品位,具有重要的意義。

建設規劃

《城陽城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由中建集團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研究院編制,規劃範圍依據《城陽城址保護規劃》確定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劃定,總面積約997.5公頃。東以淮河一級階地為界,西以107國道和墓葬區分布範圍為界,南以邱莊路和墓葬區分布範圍為界,北以十字江、保護區行政邊界為界。項目規劃根據遺址特徵,規劃建設遵循“人文性、景觀性、可進入性”的原則,秉承“展示豫風楚韻,體現和諧自然”的理念,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為目標,以真實展示文化遺址為宗旨,打造歷史文化保護、休閒度假旅遊、農耕景觀相互融合的具有考古價值的遺址公園。該園區由三個文物展示區、兩個文化體驗區、兩個生態休閒區組成。內城遺址展示區、太子城遺址展示區、松林墓葬展示區以考古展示和文化體驗為主,農耕文化體驗區、楚風文化體驗區以文化教育、休閒體驗為主,濕地生態休閒區和十字江生態休閒區以生態旅遊、休閒活動為主。

項目組成

項目建設主要包括文物本體保護展示工程、古遺蹟景點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綜合整治等。其中文物本體保護工程包括,城陽城遺址博物館、內外城城牆、護城河、1號、2號墓葬、太子城城壕、城牆等;古遺蹟景點開發包括對鍋底湖、夫子廟、白馬寺、十字江、千年古井、千年古桑、跑馬嶺、曬金場、長清池、林海松濤等古遺址、景點進行修復、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生態停車場、道路工程、供配電工程、給水工程、通訊工程、生態廁所、綠化及水土保持、消防工程等;環境綜合整治包括遺址區內居民房屋搬遷、改造,遺址區內征地等項目。
  遺址公園規劃分三期進行建設:
  近期2013年—2015年,以環境整治工程為重點,重點實施範圍為內城遺址展示區和墓葬區,其中內城遺址展示區努力打造城陽城址內城考古遺址公園;中期2016年—2020年,以保護工程、環境修復和環境整治為主,重點實施範圍為內城遺址展示區和太子城遺址展示區;遠期2021年—2030年,以環境保護和綜合利用為主,重點實施範圍為建設控制地帶和周邊地區。
  1、保護項目。投資完成了貴族墓葬區安防工程建設,部分城牆、護城河安裝了防護欄,部分地段設定了保護標誌和保護界樁。在全國文物保護形勢普遍嚴峻的情況下,保證了轄區內文物安全,為全國文物保護創造了經驗,受到了國家、省、市文物部分的充分肯定。
  2、環境項目。主要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信陽坤元園林公司計畫在跨越公園規劃區大面積流轉土地,前期配合遺址公園環境建設,從博物館至1、2號墓廣場沿跑馬嶺至城牆一線先行啟動,已完成土地測量工作,計畫種植果樹、花卉等。配合居民搬遷,啟動了馬營社區建設,規劃面積53.8公頃,是以旅遊服務、文化產品生產和交易為主題的文化社區,2010年8月馬營村被列入全省第二批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村,並於13次衛片前實現了省里報備,破解了新型農村社區的用地瓶頸和資金瓶頸,爭取省財政廳、國土資源廳補助資金用於馬營社區基礎設施建設。馬營社區幼稚園、超市、人工湖、城門等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同時正在進行寄宿式學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建設。
  3、展示項目。2010年5月,城陽城遺址博物館項目正式啟動,博物館項目是依據國家文物局批准的城陽城址保護展示工程進行建設的,重點是為保護7#、8#墓葬,外觀設計恢復原有地貌,博物館集文物原址保護、楚文化展覽、綜合辦公於一體,包括1個序廳、3個展廳、1個多媒體廳、2個墓室本體保護展廳以及設備用房、辦公用房、儲藏室、保全室等多個功能,工程總建築面積3356.5平方米。西南城牆保護展示工程建設和1、2號墓廣場建設正在緊張進行,年內可以完成並對外開放。
城陽城遺址博物館位於城陽城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於2014年12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館區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陳展面積2600平方米,包括1個序廳、3個展廳、一個多媒體廳、2個墓室本體保護廳。整個建築頂部及周邊用土覆蓋,再用植被綠化,與周圍環境渾然天成,最大限度保持了遺址的原貌,體現了“大遺址保護展示”儘量不破壞遺址原貌的內在要求和節能、簡潔、環保的基本觀念,融入了人性化、創意化構思設計。
城陽城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城陽城遺址博物館
  4、研究項目。近年來,依託省考古研究院,加強對城址的考古工作,初步明確了城址輪廓、城內功能布局及各遺蹟的性質,以及7、8號墓周邊、1、2號墓周邊和4個大型冢子堆的考古調查。
  5、其它項目。近年來,水利、交通、扶貧、移民等項目,完善了園區部分基礎設施,在一定程度了改善了園區環境。

所獲榮譽

2023年12月,被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