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從城鄉差別的歷史演進出發,以社會分層與政治關係、社會結構與權力體系、社會佚序與政治控制、社會意識與政治文化和社會矛盾與政治活動為主要內容,對古代、近代和當代中國城市與鄉村政治社會的狀況、特點、變遷及歷史影響進行了系統的比較分析。該書不僅將理論視野投向過去很少論及的國家之下的基層政治社會,開拓了透視中國政治問題的新領域,而且注意運用政治社會學和歷史比較分析等新方法,為深化中國政治研究作出了富有創見的探索。作為第一部系統比較研究中國城市與鄉村政治社會狀況及歷史變遷的著作,該書對於全面準確地認識中國的基本國情,特別是中國政治社會發展的基本狀況及特點,有著獨特的價值和魅力。
圖書目錄
導論001
上篇 古代城市與鄉村政治社會(1840年以前)
第一章 古代社會的城鄉分離與城鄉關係017
第一節 古代城市的形成及城鄉分離017
城市與鄉村的基本界說(017)
城堡崛起及城鄉分離的發萌(021)
都邑興起及城鄉分離的起步(024)
城市形成及城鄉分離格局的定型(027)
城鄉分離進程的特點與原因:中西比較(031)
第二節 古代社會的城鄉關係036
一體性:古代社會結構的特點(036)城
市和鄉村的一體性趨向(042)
鄉村:歷史的出發點(046)
城市:專制統治的堡壘(049)
重農抑商:城鄉格局的固定化(052)
統治與被統治:城鄉二元社會結構(054)
第二章 古代鄉村的政治社會狀況及特點056
第一節 鄉村的社會分層與政治關係056
土地、權力、聲望:社會分層的三維視野(056)
兩極多層的社會成員體系(059)
統治與被統治關係:雙重性和層級差(063)
政治關係的不穩定性和模糊性(067)
第二節 鄉村的社會結構與權力體系070
分散的小農社會與自上而下的行政權(070)
有機性的家族社會與寓於社會之中的自治權(074)
行政與自治的二元合一:士紳統治(077)
行政權與自治權的彼此消長(081)
第三節 鄉村的社會秩序與政治控制083
家—鄉—國一體性秩序(083)
四權合一的控制主體(085)
塑造順民:政治社會化控制(088)
戶籍制與連坐制:政權組織控制(091)
限定人身自由:法律規範控制(094)
第四節 鄉村的社會意識與政治文化096
封閉型文化:家族意識與鄉土觀念(096)
區域政治文化:人情禮俗大於“王法”(099)
對皇權崇拜和疏遠的二元情感(102)
逆來順受與官逼民反的矛盾心態(105)
均平與特權理念共存一體的雙重人格(107)
第五節 鄉村的社會矛盾與政治活動109
以土地問題為核心的社會矛盾(109)
流民:社會矛盾激化的先兆(111)
秩序內的政治行為:自治與告官(114)
對秩序的反叛:盜匪與起義(117)
起義的興起:自發性與組織性(118)
起義的領袖與打擊對象(121)
土崩:農民反叛的結果和影響(127)
第三章 古代城市的政治社會狀況及特點130
第一節 城市的社會分層與政治關係130
權力、身份、職業:社會分層的三維視野(130)
城鄉交織、層位繁雜的社會成員體系(132)
官本位與等級性的政治關係(138)
政治關係的固定化和明晰性(141)
第二節 城市的社會結構與權力體系143
城鄉一體與城鄉合治(143)
高度和等級性集中:城市社會與統治權(146)
延伸於社會生活基層的行政權(149)
行政權力控制下的自治因素(150)
第三節 城市的社會秩序與政治控制154
統治堡壘秩序:超穩定與強控制(154)
網路狀的政權組織控制(155)
強大威懾性的軍事控制(159)
嚴酷周密的法律控制(160)
政權干預的經濟控制(162)
專制主義的文化控制(164)
軍營色彩的社會生活控制(166)
第四節 城市的社會意識與政治文化169
城市:權威象徵與等級物化(169)
至高至尊的都城宮殿文化(170)
奉上與苛下的官僚精神(172)
特權與寄生的權貴意識(176)
參與與避世的士文化(177)
錢權交易與政治冷漠主義的市民心態(179)
第五節 城市的社會矛盾與政治活動182
矛盾的多重性與複雜性(182)
瓦解:社會危機與統治動搖的信號(183)
激烈殘酷的黨派角逐(185)
極具威脅力的軍人反叛(187)
富有挑戰性的學生運動(188)
市民運動:來自城市底層的反抗(191)
第四章 城市與鄉村政治對古代社會發展的影響193
第一節 城鄉政治格局對古代社會的影響193
大一統社會得以延續鞏固的支架(193)
為創造高度的古代文明提供了空間基礎(195)
政治性城市使文明經常受到破壞並延緩社會發展(196)
城市剝奪鄉村造成鄉村極端貧窮落後並導致社會周期性動亂(199)
第二節 城鄉政治形態對古代社會的影響202
專制統治得以穩定的保證(202)
為創造發達的農業文明提供了條件(205)
“城市空氣使人窒息”並抑制和同化社會新因素(206)
封閉的鄉村政治阻礙和隔絕社會新因素的滲透(213)
中篇 近代城市與鄉村政治社會(1840~1949)
第五章 近代社會的城鄉分離與城鄉關係217
第一節 近代社會的城鄉分離217
外國資本主義入侵與傳統社會的崩潰(217)
近代化與近代城市的崛起(219)
自然經濟的解體與近代鄉村(221)
近代城鄉分離進程及特點(223)
第二節 近代社會的城鄉關係224
近代社會:過渡性和不穩態(224)
城市和鄉村:一體與分化的變動(226)
城市:近代歷史的先導(228)
鄉村:近代社會轉變的基礎(230)
城鄉關係格局:舊框架與新變化(232)
第六章 近代城市的政治社會狀況及特點235
第一節 城市的社會分層與政治關係235
資本、權力、職業:社會分層的三維視野(235)
階級突出、層次繁多的社會成員體系(237)
政治關係的變化與實質(241)
階級地位的明朗化和複雜性(242)
第二節 城市的社會結構與權力體系244
城鄉分治與合治(244)外國勢力的管治(247)
民主形式與專制實體的強權統治(248)
基層自治:受控、失控與同化(250)
第三節 城市的社會秩序與政治控制252
急劇變動與高度混亂的城市社會(252)
暴力機器的高壓強制(254)
政權組織的人身監控(255)
專制獨裁的法律控制(256)
黨團政治組織控制(257)
思想和輿論控制(258)
權力經濟的強制和約束(259)
第四節 城市的社會意識與政治文化261
政治認同危機:拼盤文化(261)
政治文化的表層變遷與深層傳統(262)
合法性危機:活躍的意識形態文化(264)
政治文化的群體透視與分析(265)
第五節 城市的社會矛盾與政治活動268
社會矛盾的複雜化與尖銳性(268)
階級鬥爭的異常活躍和政治性特別突出(269)
參與和反對:政治活動的形式與性質(271)
組織性政治活動:政治組織的崛起與角色作用(272)
社會群體政治行為的比較分析(273)
第七章 近代鄉村的政治社會狀況及特點275
第一節 鄉村的社會分層與政治關係275
土地、權勢、資本:社會分層的三維視野(275)
多極多層、急劇分化的社會成員體系(276)
統治與被統治:變化及特點(279)
革命根據地對傳統社會框架的突破(280)
第二節 鄉村的社會結構與權力體系282
傳統社會結構的崩潰與近代走向(282)
保甲制的鬆弛與重建:自治形式下統治權的強化(283)
民主自治外觀與地方土劣勢力的擴張(286)
工農民主政權下的農民權力(288)
第三節 鄉村的社會秩序與政治控制290
失控與動亂的鄉村社會(290)
權威和秩序的重建與一元控制主體(292)
軍事強力控制:“圍剿”與“掃蕩”(293)
“管教養衛”融為一體的政權組織控制(294)
第四節 鄉村的社會意識與政治文化296
前所未有的文化震盪:封閉狀態的突破(296)
民主革命對封建文化的衝擊和蕩滌(298)
新型民主文化的啟蒙與生長(300)
傳統封建文化的復興與失敗(302)
第五節 鄉村的社會矛盾與政治活動303
鄉村的衰敗與矛盾的尖銳化(303)
被遺棄的鄉村與農民反抗的興起(305)
農民起義與農民革命之比較(307)
鄉村改良運動的試驗與瓦解(310)
第八章 城市與鄉村政治對近代社會發展的影響315
第一節 城鄉政治格局對近代社會的影響315
城鄉差別擴大與社會的分裂動盪混亂(315)
社會變革中的都市突破與綠色崛起(317)
城鄉對立與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歷史走向(319)
城市統治鄉村與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之路(322)
第二節 城鄉政治形態對近代社會的影響324
城市革命性因素的生長及城市的領導角色(324)
城市革命性因素的抑制與社會變革重心移至鄉村(327)
鄉村政治封閉性的打破及新活力的注入(330)
鄉村政治變革為社會變革提供堅實基礎(331)
下篇 當代城市與鄉村政治社會(1949~1992)
第九章 當代社會的城鄉分離與城鄉關係337
第一節 當代社會的城鄉變化及城鄉差別337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與現代化建設(337)
新型的現代城市體系的形成(339)
鄉村的歷史性變革及新型鄉村(341)
當代城市與鄉村的差別及特點(342)
第二節 當代社會的城鄉關係344
整體性與變遷中的當代社會(344)
城市與鄉村:由分離趨於一體(346)
城市與鄉村在當代社會進程中的歷史方位(347)
新型的變化中的城鄉關係(350)
第十章 當代城市的政治社會狀況及特點353
第一節 城市的社會分層與政治關係353
以職業分工為主的社會分層尺度(353)
對立階級的消滅與多層次的社會成員體系(355)
政治關係的新格局及階段性特點(357)
新時期變動著的政治關係(359)
第二節 城市的社會結構與權力體系361
城鄉分離與分治(361)
城鄉一體與合治(362)
民主集中領導體制及變化(363)
基層民主自治權的發展及問題(365)
第三節 城市的社會秩序與政治控制367
由動亂走向安定及建立新秩序(367)
一致性的雙重控制主體(369)
以黨組織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網路(370)
廣泛而強有力的政權組織控制(371)
加強和完善法律規範控制(373)
第四節 城市的社會意識與政治文化374
主導性與多樣化的社會意識(374)
政治文化的歷史性變遷及特點(376)
現代公民意識的確立與強化(377)
多途徑地形成公民政治文化(378)
第五節 城市的社會矛盾與政治活動380
社會矛盾變化及城市問題(380)
政治參與的三個層面及活動形式(381)
參與渠道的拓展與現階段重點(382)
政治行為的社會群層比較(384)
第十一章 當代鄉村的政治社會狀況及特點386
第一節 鄉村的社會分層與政治關係386
以土地關係變化為軸心:社會分層的新視野(386)
一極多層的社會成員體系及特點(388)
政治關係的重大變化與進程(391)
幹群關係突出與新的社會分化對政治關係的影響(393)
第二節 鄉村的社會結構與權力體系394
鄉村社會的組織性、開放性及複雜化(394)
領導體制的階段性變化及特點(397)
社會轉變時期領導權的有效運用(399)
基層民主自治的形成及困境(400)
第三節 鄉村的社會秩序與政治控制403
新秩序的建立與社會穩定的保持(403)
社會轉變中的有效控制:國家、社區及家庭作用(404)
控制主體行為的合理規範與整合(407)
第四節 鄉村的社會意識與政治文化408
區域性封閉文化的變遷(408)
臣民到公民的角色轉換及公民意識的萌生(410)
轉變時期民主文化建設面臨的雙重挑戰(412)
第五節 鄉村的社會矛盾與政治活動414
矛盾的轉變及乾群矛盾的凸顯(414)
民主參與的擴大及政治行為的引導(416)
現階段政治參與的起點和重心(419)
第十二章 城市與鄉村政治對當代社會發展的影響421
第一節 城鄉政治格局對當代社會的影響421
城鄉協調共進與國家的穩定發展(421)
城鄉差別及原因(423)
城鄉一體化趨勢:城鄉政治格局變化及歷史走向(424)
第二節 城鄉政治形態對當代社會的影響425
城鄉政治發展與當代社會的歷史性變革(425)
現代化建設對城鄉政治發展的呼喚(427)
當代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城市引導與鄉村推進(428)
城鄉差異與社會民主化進程及特點(430)
參考文獻433
初版後記439
修訂版後記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