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藝術

城市藝術

城市藝術概念的形成和實施是20世紀60年代,以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實行“公共藝術計畫”為開端,其要求公共場所必須設定藝術品,讓公眾能接近藝術。城市雕塑和壁畫成為計畫內容的重要代表,掀起了二戰後歐美城市藝術發展的第一次浪潮。城市藝術的第二次浪潮的重要代表是受到波普藝術、觀念藝術影響的“裝置藝術”,發端於20世紀90年代,法國裝置藝術家克里斯托於1995年包裹柏林議會大廈的裝置藝術作品,確立了“裝置藝術”在公共藝術領域的地位。城市藝術的第三次浪潮是進入21世紀後的 “城市景觀藝術”理念的興起,基本內容是將規劃、園林、水景、植被、雕塑、裝置、燈光等元素綜合藝術化的產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藝術
  • 外文名:civic art
  • 時間:20世紀60年代
  • 功能:反映其城市居民的社會生活
  • 內容:將規劃、園林等元素綜合藝術化
簡介,歷史,風格,舉例,

簡介

城市藝術是以公共藝術為主體,以多種藝術形式構成的綜合性環境藝術系統,以可視化的建築、雕塑、繪畫、光影等多維空間的藝術語言直接訴諸人們的視覺感官,形成獨特的心理感受。城市藝術在商業發展中的推動作用主要是營造特色的商業環境,把藝術元素融入商場的建築與空間布局中去,通過空間設計與雕塑、繪畫、裝置、形象識別系統等方式改善商業環境,帶來高雅的藝術美,提升商業層次,滿足人們遊憩、娛樂、消費等多種需求的新體驗空間,提高商業吸引力。

歷史

城市藝術概念的形成和實施是20世紀60年代,以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實行“公共藝術計畫”為開端,其要求公共場所必須設定藝術品,讓公眾能接近藝術。城市雕塑和壁畫成為計畫內容的重要代表,掀起了二戰後歐美城市藝術發展的第一次浪潮。城市藝術的第二次浪潮的重要代表是受到波普藝術、觀念藝術影響的“裝置藝術”,發端於20世紀90年代,法國裝置藝術家克里斯托於1995年包裹柏林議會大廈的裝置藝術作品,確立了“裝置藝術”在公共藝術領域的地位。城市藝術的第三次浪潮是進入21世紀後的 “城市景觀藝術”理念的興起,基本內容是將規劃、園林、水景、植被、雕塑、裝置、燈光等元素綜合藝術化的產物。
城市藝術
在西方,城市雕塑是公共藝術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在中國公共藝術發展的初期,城市雕塑與壁畫基本上占據了公共藝術的全部內容。如北京的公共藝術緣起於70年代末的首都機場壁畫以及80年代的城市雕塑運動。今天我們在某些一、二線城市還能看到這些壁畫、雕塑等藝術作品的遺留,這些作品對提升當時城市藝術形象發揮著主導作用,其中的經典作品還作為一個時代的標誌植根於人們的心中,如廣州的《五羊》、珠海的《漁女》、深圳的《深圳人的一天》、青島的《五月的風》,北京石景山雕塑公園的《蓓蕾》《新秀》《小星星》《弓箭手》《石景洞》《鴿子》《春雨》《母子情》《頂罐女》《唱給爺爺聽》《編匡女》《牧童》,國家奧林匹克運動中心的《風凌霄漢》《人行道》《裂變》《源》《紅黃藍》《舞》《祈》《猛漢鬥牛》《接力》《無影婆娑》《弦》《遐思》《方方圓圓》等,因此作為公共藝術主要內容的城市雕塑和壁畫成為改革初期構建城市藝術環境的唯一手段。
發展需要過程,城市藝術環境的構建是中國改革開放深入化、城市化建設中追求的重要內容之一。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國外大量藝術思潮的湧入,城市雕塑和壁畫不再是公共藝術表達內容的唯一己成為政府和學者的共識,我國許多大中型城市開始重視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和構建,並將城市的藝術環境作為提升城市綜合實力的目標和方向,取得的成果顯著。如天津市的五大道改造、意式風情街的建設、津灣廣場的歐式建築保護及夜景燈光設計等,上海外灘照明裝置與燈光設計等,都為提升城市的整體藝術氣質增加了分值。在城市藝術環境建設快速發展的趨勢下,2007年3月21日經國家民政部批准成立了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下設城市藝術專業委員會分支機構(簡稱“中國城市藝術專業委員會”),是由全國部分城市、城市文化藝術研究機構、城市藝術團體、藝術家、城市藝術工作者以及熱心推動城市藝術發展的知名企業和企業家自願結成的全國性社會團體。中國城市藝術專業委員會以“弘揚中華藝術精粹,打造一流藝術平台,服務城市藝術事業,推動藝術產業發展”為宗旨,以“創新、繁榮、和諧”為目標,開展城市文化產業發展、藝術創新與繁榮以及城市建設與人文藝術和諧發展的問題研究,探索提高城市規劃、設計、建築等方面的文化品位,適應城市景觀、環境、公共設施、綠化、雕塑等方面增強藝術水平的需求,更好地讓藝術走向大眾並為經濟發展服務,在繼承弘揚傳統優秀歷史文化的基礎上,為促進城市之間的藝術交流與合作,為更科學、更藝術的未來美好城市發展服務。
城市藝術
進入到改革新時期後,我國的城市化建設在政府層面已經開始轉變觀念,摒棄了攤大餅與干城一面模式的城市規劃,逐漸將重點轉移到城市的內涵和特色的建設。城市藝術環境的內涵兼具物質與精神層面,融合城巾-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將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歷史性整體構建,打造具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人居環境。在此背景下,清華美院的鄭宏教授首次提出了“城市藝術設計學”的概念: “城市藝術設計學是基於城市性質、歷史文化、經濟發展、功能與精神對城市形態調整提出藝術設計建議,主張圍繞城市性質、功能和發展目標進行規劃,而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雕塑、景觀類的局部規模介入和添加。城市藝術設計學是在整體上研究城市的藝術設計系統,包括對城市歷史保護和城市創新發展兩方面的研究。”例如北京2008奧運會的城市改造,鼓樓舊街區改造:上海世博會:杭卅G20等。

風格

城市藝術風格是一個城市反映其城市居民的社會生活以及思想感情的一種特有的外在形式和方法,是以城市結構的物質形態為媒介的思想感情的感性表現。劉易斯 - 芒福德認為:“從完整意義上講,城市就是藝術,是劇場,甚至就是文化本身”。城市藝術風格,實際上是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等諸多因素的整體形象,可以說就是城市的本土文化的體現。本土文化是一種具有濃郁地方色彩並帶有歷史傳承性,能融合歷史和現代文明,體現地方人文和自然特色的地域文化。包含了許多不同體系,不同特色的歷史文化遺存,是一個城市精神的象徵。城市藝術風格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城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正是因為城市藝術風格對於國家的重要性,世界上各個著名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風格,並進而成為城市的精神支柱。從古希臘開始,歐洲文化就與城市、藝術建立了直接的聯繫。在隨後兩千多年的發展中,歐洲城市的藝術對歐洲城市文化的基本格局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歐洲的城市藝術構成了歐洲城市文化區分於其他城市文化的一個獨特標誌。歐洲城市一直在自覺地完善自己的城市風格,因為這是一座城市獲得藝術性的根本保證。在某種意義上,一個有一定歷史的歐洲城市就是一座天然的藝術品,而有的城市甚至於特意強調這種充滿個性的城市藝術風格的展示。布魯塞爾以立法的形式禁止兩棟相似的建築物比鄰而居,比保證其城市藝術風格的保持。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整齊論壇城市像座博物館。

舉例

廣州是歷史文化名城與現代商業大都市,擁有規模龐大、數量眾多、層次較高的特色商業步行街與大型商場,有“千年商埠”的美稱。但因為種種原因,廣州的商業形象特色不強,還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凝練和發展。城市藝術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吸引更多消費者,能提升商業場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商業層次,促進商業的發展。
一個城市的發展要與這個城市的文化特徵相聯繫,如長沙是娛樂之都,各大電視節目與城市的夜生活吸引了無數外未遊客:上海是金融中心,各種金融公司入駐上海;廣州是商貿交流中心,擁有很好的商業資源。廣州的城市藝術與商業文化也應該根據廣州的發展特色相結合,才能找到自己成功的發展方向。
廣州不單是商貿中心,還是歷史文化名城,是嶺南文化和廣府文化的中心,廣州的城市藝術與商業必須要與地域文化為依託,與廣府文化相結合才有彰顯度,才能跟其他城市的商業文化相區別,產生品牌效應,擴大知名度。因此,以地域為背景,以文化為依託,以品牌為目標,就是廣州城市藝術與商業的發展方向。只有把這些因素相互結合,廣州才能得到綜合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