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第6卷第1期總第15期))

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

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第6卷第1期總第15期)一般指本詞條

《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是一本於2008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顧朝林吳良鏞

基本介紹

刊物欄目,學術委員會,編委會,主編導讀(2013第1期),

刊物欄目

固定欄目
清華百年校慶《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展板清華百年校慶《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展板
1.主編導讀
2.特約專稿
3.學術文章
4.國際快線
5.經典集萃
不固定欄目
6.書評專欄
7.研究生論壇
8.人物專訪
9.學術隨筆

學術委員會

陳秉釗 同濟大學
胡兆亮北京大學
胡序威 中國科學院
陸大道 中國科學院
許學強 中山大學
鄭弘毅 南京大學

編委會

Bish Sanyal Klaus Kunzmann Helene Lamicq
保繼剛 陳振光 鄧衛 段進 樊傑 方創琳 顧超林 韓筍生 何興華 胡東升 華晨 黃亞平 霍兵
袁奇峰 越澤明 曾剛 張兵 張傑 張京祥 張小雷 趙萬民 周嵐 朱軍 左川

主編導讀(2013第1期)

面向未來的中國城鎮化和城市規劃變革,我們能從古今中外的城市發展和規劃的歷史學到什麼?本期聚焦“城市規劃與建設史”研究,包括“中國城市規劃與建設史少擊拳”與“西方城市規劃與建設”兩大方面。
特約專稿張兵的“我國近現代城市規劃史研究的方向”,認為現階段我國規劃史研究應當祝請灶對規劃史的研究目的和對規劃理論發展的作用做出認真的研究和定位,對規劃史的研究方法也需要自覺地進行思考和改進,使規劃史研究更有效地助推我國規劃理論和實踐的進步。
關於中國城市規劃與建設史,張松的“近現代城市規劃史研究的現實意義”對近代城市管理制度的近代化和西化歷程進行了回溯與梳理,就一些關鍵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並闡述了近代城市規劃史研究的重要現實意義。張傑的“當代中國都市主義:1978-2008”嘗試對改革開放後的30年間重塑中國城市景觀的驅動力和結果給予一個全方位的描述,為我們分析了計畫經濟時期盛行的巴黎美院學派傳統在新的城市景觀中的角色該如何被重新定義等議題。吳慶洲的“樂山古城歷代水患與防洪措施研究”以樂山古城歷代水患與其防洪措施為研究對象,揭示了古人與洪水災害鬥爭的智慧;董衛的“中國古代城市智慧與環境時代的城市策略——從《吳越春秋》故斷挨紋事中得到的啟發”嘗試從中國古代智慧中汲取相關營和虹養,希冀在繼承歷史文化的前提下有效汲取國際經驗,從而開闢出一條中國化的城市發展道路;顧朝林等的“1949年以來北京服務經濟與城市空間轉型”運用北京市1949~2010年的歷史產業數據和空間數據,分析了服務經濟作為城市空間結構轉型的內在機制和空間演化趨勢,為我們認識城市規劃和建設史提供了“經濟視角”的解讀;吳曉松和羅海文的“廣州城市對外商貿用地遷移初探——從唐代蕃坊到清末沙面”探討了不同歷史時期影響廣州城與對外貿易用地發展演變的主要因素;王樹聲的“宇文愷:劃時代的人居營造巨匠”梳理了隋代營造巨匠宇文愷的生平,分析了他所規劃設計的典型作品,並嘗試對宇文愷的規劃設計思想進行總結及其對中國本土規劃的影響及其現代啟示。
本期的“經典集萃”有董鑒泓的“第一個五年計畫中關於城市建設工作的若干問題”,文章不僅為我們了解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城市建設和城市規劃歷史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其中許多論點在當時非常“超前”,60年後的今天反觀歷史,仍然可以激發我們冷精槳熱靜的思考。G.阿爾伯斯的“城市規劃的歷史發展”概述了歐洲、特別是德國從古代到1970年代之間,城市規劃發展的歷史過程,展現了現代城市規劃形成與發展以及面對社會變遷而認識覺醒的全過程,文章指出城市規劃歷史不僅要研究專業技術的進步,還要研究規劃目標和價值標準的發展,洞察“今天的城市規劃目標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理想的城市環境的具體模型構想將向何處發展”;凱瑟琳·庫克的“社會主義城市:1920年代蘇聯的技術與意識形態”是對1930年代蘇聯城鄉規劃建設的重要研究成果,反映了蘇聯規劃界和國家政府對社會主義城市建設本質問題的認識深度,對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城鎮化也可以提供有益的啟發。
關於西方城市規劃與建設史,在“國際快線”欄目選擇了勞拉·科爾比的“歐洲城市規劃的歷史:延續與變遷”,文章從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城市、文藝復興城市、首都城市規劃、近代工業化城市、現代城市建設等方面,梳理了歐洲城市規劃的演進,並重點討論了當代“舊城保和棵檔擔護運動”和“全球化、城市復興和規劃的可持續性”等議題。
本期研究生論壇有袁禁熱勸辨琳“中國傳統城市山水秩序構建的歷史經驗——以古代成都城為例”,提出了中國傳統山水城市非山、水、城三要素的簡單並置,而是以城市山水秩序的構建為第一要義等基本判斷;吳淞楠“古代北京胡同管理研究”一文為我們提出了古代北京胡同管理的話題;書評有“評《幻方——中國古代的城市》”和“評《西方現代城市規劃簡史》”,都與中外城市規劃建設史有關,請觀其詳。
近期本刊將推出“城市文化”、“大學與創新”等專題,歡迎讀者繼續予以關注。
《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主辦、商務印書館出版。本刊植根中國問題,參照國際規範,推進學術研究,倡導人文復興。主要刊登城市與區域規劃領域學術水平高、指導性強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動和引領中國城市與區域規劃學科發展。鼓勵具有長期研究積累、多學科交叉的原創性研究論文。
本期的“經典集萃”有董鑒泓的“第一個五年計畫中關於城市建設工作的若干問題”,文章不僅為我們了解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城市建設和城市規劃歷史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其中許多論點在當時非常“超前”,60年後的今天反觀歷史,仍然可以激發我們冷靜的思考。G.阿爾伯斯的“城市規劃的歷史發展”概述了歐洲、特別是德國從古代到1970年代之間,城市規劃發展的歷史過程,展現了現代城市規劃形成與發展以及面對社會變遷而認識覺醒的全過程,文章指出城市規劃歷史不僅要研究專業技術的進步,還要研究規劃目標和價值標準的發展,洞察“今天的城市規劃目標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理想的城市環境的具體模型構想將向何處發展”;凱瑟琳·庫克的“社會主義城市:1920年代蘇聯的技術與意識形態”是對1930年代蘇聯城鄉規劃建設的重要研究成果,反映了蘇聯規劃界和國家政府對社會主義城市建設本質問題的認識深度,對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城鎮化也可以提供有益的啟發。
關於西方城市規劃與建設史,在“國際快線”欄目選擇了勞拉·科爾比的“歐洲城市規劃的歷史:延續與變遷”,文章從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城市、文藝復興城市、首都城市規劃、近代工業化城市、現代城市建設等方面,梳理了歐洲城市規劃的演進,並重點討論了當代“舊城保護運動”和“全球化、城市復興和規劃的可持續性”等議題。
本期研究生論壇有袁琳“中國傳統城市山水秩序構建的歷史經驗——以古代成都城為例”,提出了中國傳統山水城市非山、水、城三要素的簡單並置,而是以城市山水秩序的構建為第一要義等基本判斷;吳淞楠“古代北京胡同管理研究”一文為我們提出了古代北京胡同管理的話題;書評有“評《幻方——中國古代的城市》”和“評《西方現代城市規劃簡史》”,都與中外城市規劃建設史有關,請觀其詳。
近期本刊將推出“城市文化”、“大學與創新”等專題,歡迎讀者繼續予以關注。
《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主辦、商務印書館出版。本刊植根中國問題,參照國際規範,推進學術研究,倡導人文復興。主要刊登城市與區域規劃領域學術水平高、指導性強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動和引領中國城市與區域規劃學科發展。鼓勵具有長期研究積累、多學科交叉的原創性研究論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