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區治理中的權力結構與運行機制研究

城市社區治理中的權力結構與運行機制研究,論文作者何金暉,是關於中外政治制度的一篇華中師範大學的博士論文。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何金暉著
導師
張立榮指導
學科專業
中外政治制度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華中師範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城市 社區管理 權力
館藏號
D669.3
館藏目錄
2010\D669.3\12

內容簡介

權力的中心在城市,發展的動力在城市。城市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居突出地位。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改革不僅改造著經濟領域,而且改造著社會領域。經濟改革所形成的社會非單位化,改變著傳統的國家管理的微觀基礎,社區建設成為化解社會問題和銜接經濟、政治、社會協調發展的中介環節。加強城市社區建設,對於促進城市穩定與發展和整個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研究的是中國城市社區權力結構與運行機制問題。文章認為,在城市社區這個微觀的社會環境下,有著不同的社區組織和權力主體發揮著作用。如此眾多且性質不同的社會權力共同作用於社區,必須要遵循一定的規則,並依照規則所設定的程式運作,否則就會雜亂無章,建立和完善社區權力運行機制並使之法治化是社區建設的一個核心問題。 在研究徑路上,一是從巨觀層面考察城市治理從“單位”走向“社區”的結構性變化,探討城市基層社會治理轉型的政治社會基礎;二是從中觀層面考察社區組織內外的權力關係體系;三是從微觀層面考察各地社區改革與發展的實踐,探討社區建設的動力機制和發展趨向。具體研究內容包括兩個層面,三個維度。兩個層面是內外兩個層次,即社區組織與外部政府間、社區組織內部的權力關係。三個維度是政府組織與社區組織的權力關係、社區組織之間的權力關係、社區居民與社區組織間的關係。 全文的基本框架分為三個部分:序論、主體、結語。 第一個部分為論文的序論。它簡要闡釋了本文研究緣起、選題意義及重要概念,並檢視了相關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闡明了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資料來源、基本思路、篇章結構及創新點。 第二個部分為論文的主體部分,從第一章到第六章。 第一章歷時態勾勒了不同時期城市基層管理機構變遷過程,敘述了保甲制、單位制、街居制、社區制四種不同的城市社區組織形態,掃描了現今城市基層組織結構的狀況,剖析了多維架構下的社區權力網路的構成及權力來源。 第二章主要探討了行政權在城市社區中的行使。在詳盡描述“武漢江漢模式”產生的路徑、主要內容、價值經驗的基礎上,分析了政府在城市社區建設中作用的發揮,指出其有四個方面的積極作用,即規劃啟動作用、動員引導作用、支撐維持作用、規範協調作用;同時政府在社區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越位、缺位、錯位等失范作為。最後,探討了政府在社區權力的合理行使的限度及方式。 第三章分析了社區居委會的角色與功能。在列舉了社區居委會日常所承擔的社區事務項目及來源的基礎上,指出社區居委會扮演代理人與代言人的雙重角色,以及存在行政化的趨勢,分析了行政社區的形成邏輯,指出了其不足,並探討了突破困境的路徑選擇。 第四章探討社區黨組織作為領導核心的權力主體在社區的權力配置及權力行使。剖析了加強社區黨建的社會背景,介紹了各地社區黨建的實踐,並探討了黨的領導權與社區自治組織的自治權的關係。 第五章分析了社區民間組織作為行政權邊界外的自組織其存在與生長的巨觀及微觀背景,通過實證調查描述了其發展現狀,分析了社區民間組織的角色與定位,重點探討了社區民間組織與政府及社區居委會的關係。 第六章主要探討了社區居民的參與行為。通過對公民社會理論的闡釋,指出公民社會是社區治理結構得以真正實現的基礎,要形成真正的社區治理離不開居民的參與。文章還介紹了社區選舉、民評官、社區論壇等鮮活的社區居民參與形式。本文通過實證調查,描述了城市社區居民參與的現狀,剖析了社區居民主動參與不足的原因,並提出了改進措施。 第三部分為論文的結語。在對前文進行總結的基礎上,對本文的局限性及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做了反思和說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