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現代性的另一種表述——中國當代城市文學研究(1949-1976)

城市現代性的另一種表述——中國當代城市文學研究(1949-1976)

《城市現代性的另一種表述——中國當代城市文學研究(1949-1976)》是2014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鴻聲

基本介紹

  • 書名:城市現代性的另一種表述——中國當代城市文學研究(1949-1976)
  • 作者:張鴻聲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0月22日
  • 頁數:396 頁
  • 定價:58 元
  • 開本:大32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1-24878-2
出版背景,章節目錄,作者簡介,

出版背景

本書以“文學中的城市”這一概念入手,從三個方面分析了1949-1976時間內城市題材文學的特徵及其特殊的現代性表達。一、對1949-1976年間的城市題材文學進行背景研究,梳理現代以來文學中的城市形象與現代性敘寫,分析這些因素的構成、組合方式,並與其他時段文學中的相關內容相比較。二、題材和主題研究,揭示這一時期文學對城市的敘述所採用的特定方式,以及其中蘊含的現代性追求。三、文本研究,包括分析具體文本的審美原則、敘述文體、人物塑造、空間時間呈現等,揭示一種特殊的現代性的敘事語境。

章節目錄

目錄
緒論:關於本書:如何使研究成為可能 ——“十七年”與“文革”城市題材文學研究
第一章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城市形象與特性
第一節國家意義中的“上海”
第二節現代作家的“上海”
第三節“老北京”與“新北京” ——“帝都”“家園”“首都”與“全球化”都市
第二章中國現當代城市文學的現代性表達
第一節現代城市文學的現代性
一、 晚清和“五四”——現代性的多元與一元
二、 1930年代——左翼與新感覺派的城市現代性
第二節中國當代城市文學的現代性表達(1976—1999)
一、 政治與經濟中心性與城市形態的消失
二、 城市史邏輯與群體意義
三、 1990年代——欲望、成長:城市外在物質場景與個體經驗
第三節1949—1976年間文學的城市現代性 ——補上應有的一頁
第三章“新中國”城市形象的現代性意義
第一節“新中國” 城市形象的國家意義
第二節血統論 ——上海等城市的左翼歷史邏輯
第三節斷裂論 ——新舊上海的不同意義
第四節“新北京”:作為社會主義首都
第四章社會主義城市的“公共性”想像與日常性的消失
第一節城市“公共性”社會的建立
第二節《我們夫婦之間》 ——當代中國日常性敘事的消亡
第三節私性生活的資產階級想像
第四節“公共性”:生活的意義化和組織化
第五節“公共”意義上的空間與時間
第六節“公共性”人格的倫理化過程
第七節對社會主義“公共性”的反思與對公共空間的嚮往 ——十七年“干預類”文學
第五章無城市地域指向的工業題材文學
第一節巨量的工業文學生產
第二節大工業意識形態的一元性寫作原則
第三節形式系統 ——文體特徵、人物特徵與地域性的消失
第六章上海工業題材與國家工業化的想像
第一節巨型規模的上海工業題材文學生產
第二節工業主義邏輯的全面建立
第三節人的生產與技術屬性
第四節工業倫理與社會精英的產生
第五節小結
第七章隱性的存在 ——殘存的現代城市文學傳統
第一節日常性敘事的延續與消亡
第二節個性主義傳統的微弱承續
第三節市井文學傳統的承續
第四節啟蒙文學的開啟
第五節手抄本“反特小說”中的流行文學傳統
參考書目 後記 作者說明

作者簡介

張鴻聲,河南開封人,1963年生。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有著作多部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