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作用
(一)旅遊推動城市生態文明建設
原生態自然與文化資源,是旅遊的基本要素;景觀、綠化體系的搭建,是旅遊的重要內容。通過對生態的保護與開發,把城鎮發展與資源合理利用、環境保護有機協調起來,積極倡導和發展低碳旅遊、生態旅遊,探索綠色系統方式,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全面貫徹生態文明理念,促進城市生態的內涵發展。
(二)旅遊塑造城市文化品牌
旅遊具有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創新現代文化、弘揚先進文化、展現時代特色,突出城市性格的特徵,其對文化的強調與極強的表現形式,可以促進城市“國際化”與傳統民居、生活習俗等原真城市特色的融合,甚至可以以旅遊特色重新定位城市形象,通過旅遊行銷與推介,提升城市知名度。
(三)旅遊帶動城市品質提升
新型城鎮化的一個重要轉型即由提高城市化水平,向關注城市質量的提高轉變。旅遊引導下的城市建設,應以人為本,在城市基本功能需要的基礎上,注入旅遊元素,帶動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服務環境、人文環境的規範和打造,提高城市軟硬體系統升級。
(四)旅遊導入城鄉統籌結構
旅遊發展帶來人流量的增加、遊客需求的多樣化,近郊旅遊、鄉村旅遊、休閒農業旅遊的創新性發展,著力解決城鄉建設與資源環境的突出矛盾,促進農產品種植的多樣化、加工的產業化和精細化,吸納勞動力,實現就地城鎮化,可以較好地導入城鄉統籌發展結構,以實現城鄉建設方式的根本轉變為目標,實現集約發展。
(五)旅遊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旅遊產業引導,對於田園城市、花園城市、森林城市、衛生城市的創建,都可以起到巨大促進作用,使很多以保障城市生活需求為主的城市,轉變為領略田園、森林風光,兼顧生態、娛樂、文化等多種綜合功能的旅遊城市,實現了城市的經濟轉型和功能的多元化。
以旅遊產業與優勢產業為核心,以其他產業為關聯延伸,以城市配套要素為支撐,形成泛旅遊產業聚集結構,發揮泛旅遊與傳統產業的關聯和改造提升作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旅遊化推動需求結構的改善,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三層體系
城市風貌體系
城市整體風貌體系可以系統分析氣候環境、城市肌理尺度、特色產業、歷史文化,進行城市精神塑造與城市行為引導、城市景觀識別系統的搭建,並通過大山水格局、色彩、建築、交通、綠地、水系、標識等方面,進行風貌控制。
形象品牌體系
形象品牌體系是以旅遊及旅遊相關產業為基礎,通過特色旅遊產品及旅遊服務提升城市文化氛圍,樹立城市形象,以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帶動城市環境最佳化,樹立城市環境形象,提升產業品牌及城市品牌價值。
城市形象品牌的塑造表現出多重模式。第一種模式:依託城市特色旅遊資源,如在旅遊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溫泉之都、滑雪之都、高爾夫之都、博物館之城等。第二種模式:依託城市優勢產業,如普洱“中國茶都”、仁懷“中國酒都”等。第三種模式:依託城市重大活動及會議會展形成城市品牌,如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大連“足球之城”等。
功能布局體系
功能布局體系將旅遊功能融入城市功能區劃中,舊城改造與老城保護、新城開發相結合,引導城市向新區發展,以宜居、宜游為出發點,結合城市功能組團的建設,注重景觀效果和休閒化、旅遊化特徵,結合道路交通建設,打造生態廊道、景觀廊道。如旅遊風景道的建設。
六大模式
城市景區
城市景區休閒化開發模式——城市旅遊的核心吸引物。景區開發的八大理念:在產業鏈聯動中尋找解決方案;用實證的科學手段,深度研究細分市場;以人為本,設計遊憩模式;追求獨創奇異,形成獨特性賣點;深度挖掘地脈文脈人脈,用情景化體驗化設計產品;遵循“品牌整合行銷傳播技術”,創新旅遊行銷;遵循產業特性,再造管理流程,實現效率提升;以投資商和銀行為導向,包裝產品,實現融資。
休閒商務區
城市休閒聚集核建設模式——休閒商務區(RBD)是城市休閒和城市文化的集中表現載體。包括步行街(區)、娛樂場所、休閒商務場所、會展區等。業態的聚集是休閒商務區的一個典型特徵,具體操作:1.通過泛旅遊產業聯動形成休閒、娛樂、旅遊、會議會展、住宿等業態集中區;2.挖掘城市文脈,增強遊憩商務區的獨特性,在老城區內追溯歷史記憶,在新區展現歷史現代與未來文化,在新城展示優勢產業文化,可形成休閒商務區鮮明的文化特徵;3.發揮景觀特徵,設計地標性建築、景觀,提升城市形象,對城市起到引擎作用。
休閒街區
城市休閒街區創新建設模式——輸出城市文化和價值的城市名片。文化化、景區化、休閒化,是商業街打造的三大利器。具體操作:1.從文脈地脈中遴選,滲透到街區機理之中,激發街區活動;2.以景區基於美景的要求和外向型服務理念,提升街區附加值;3.強調休閒業態的引入,原有業態的休閒化升級,提升整體休閒氛圍和環境的營造。
城市公園
城市公園休閒功能化模式——改善人居環境,體現地方文化特徵的生態板塊。地方文脈的延續與多元文化的包融並存,根據城市自身發展及使用者的需要,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廢棄地,改善地區生態環境,滿足休閒娛樂的需要,提高開放空間利用程度,加強綠色空間的親和性、開放性與可達性,從而提升城市空間的人本品質。
主題衛星城
休閒主題衛星城建設——城市功能的更新和補充。包括旅遊衛星城、休閒新城、旅遊小城鎮等,依託區位及資源、市場條件,在滿足城市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以旅遊為主導,進行城鎮化建設或改造提升,包括產業整合、業態調整、景觀風貌建設等方面,提供滿足市場需求的高品質項目。
環城遊憩帶
環城遊憩帶城鎮化模式——城市發展的必需,城市擴展的過渡和銜接帶。城市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從城鄉結合部到郊區形成環城遊憩帶。包括環城度假帶、鄉村旅遊聚集區的建設,承接城市的市民休閒功能,建設重要公共設施,承載和表現城市文化,增強旅遊休閒體驗功能,促進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和規模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