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學(研究城市地域空間組織的學科)

城市地理學(研究城市地域空間組織的學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城市地理學是研究城市(鎮)的形成、發展、空間結構和分布規律的學科。 城市地理曾經是聚落地理學的一部分,城市地理學與這些學科有密切聯繫,它著重從空間觀點研究個別城市或區域城鎮體系的功能結構、層次結構和地域結構。城市地理學與經濟地理學社會地理學人口地理學等關係密切,這些學科與城市地理學互為補充。城市是一種包含複雜物質要素、社會關係和活動內容的客體,對城市進行地理學研究始於19世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地理學
  • 興起:20世紀
  • 研究對象:城市
  • 研究方法:數量方法 行為科學方法等
簡介,發展簡史,興起,研究對象,發展,研究內容,研究方法,方法簡介,數量方法,行為科學方法,系統分析方法,城市信息系統方法,空間抽樣調查方法,意義,分支學科,相關關係,與城市經濟學的關係,與城市社會學的關係,與城市規劃學的關係,與城市生態學的關係,

簡介

城市地理學是研究城市(鎮)的形成、發展、空間結構和分布規律的學科。
城市地理學城市地理學
從人類居處的意義上說,城市是—種聚落。因此,城市地理曾經是聚落地理學的一  部分。由於城市形成和發展的經濟基礎、職能、內部結構與鄉村聚落不同,而且隨著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近幾十年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城市地理研究發展迅速,內容和影響都超過了聚落地理學,成為人文地理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

發展簡史

城市是一種包含複雜物質要素、社會關係和活動內容的客體,許多學科以它為研究對象,如城市經濟學城市社會學、城市規劃學等。城市地理學與這些學科有密切聯繫,它著重從空間觀點研究個別城市或區域城鎮體系的功能結構、層次結構和地域結構。城市地理學與經濟地理學、社會地理學人口地理學等關係密切,這些學科與城市地理學互為補充。
城市地理學城市地理學
把城市當作一種地理現象記載,已有悠久的歷史,但對城市進行地理學研究始於19世紀。拉采爾赫特納曾進行了城市聚落的分布和區位研究。1899年施呂特爾研究了城市的內部結構和類型及其與其他景觀要素的聯繫。
城市地理學正式成為—門學科則是在20世紀。1907年德國的哈塞爾特發表《城市地理觀察》一書,接著1911年英國的格迪斯和法國的布朗夏爾分別對單個城市進行了研究。美國城市化過程迅速,因此城市地理學研究開始較早,發展很快。
在城市內部用地功能結構模式上先後出現了美國社會學家伯吉斯同心圓學說霍伊特的扇形學說以及哈里斯和厄爾曼的多核心學說。1933年克里斯塔勒創立的中心地學說,則闡述了城市的相互作用和城市體系,成為城市體系理論的先導。
促使大批地理學家投入城市研究或城市規劃 工作。城市地理學也開始列入大學地理系的課程。
戰後的城市地理學廣泛吸取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從人們對環境作出空間選擇的感應、行為過程的角度,研究城市的空間組織問題,產生了城市地理學的行為學派
城市地理學城市地理學
城市地理學的基本內容
城市地理學的內容的核心是從區域的空間組織和城市內部的空間組織兩種地域系統,考察城鎮的空間組織。
圍繞這兩種地域系統,具體有:
城市化研究,包括城市化的衡量尺度、城市化過程,各國城市化的比較、城鎮人口集聚的規律,大城市的優勢,以及城市化的效果和問題等;
城市體系研究,旨在掌握地域城鎮綜合體的分布特徵和功能、規模結構;
城市形態研究,包括城市聚合特徵、城市總平面布置格局以及城市景觀的研究;
城市群和大城市集群區研究;城市地域結構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研究;城市生態系統研究;城市綜合地理研究等等。
比如:數量方法——套用數學方法加工處理反映空間關係的信息和數據,模擬空間關係的狀況和過程;行為科學方法——分析城市居民對城市環境的感知、評價、直至決策的空間行為過程;系統分析方法——把城市體系作為一個動態的複雜系統;城市信息系統方法;空間抽樣調查方法等等。
城市地理學城市地理學
城市是現代社會生活的重心,是它所在地區經濟活動的中心。

興起

在20世紀,世界的城鎮化過程在繼續前進。儘管極少數起步最早的國家經歷過城鎮化快速增長以後,鄉村人口向城鎮的遷移速度已經顯著放慢,進入了城鎮化離心擴展的新階段,但因地廣人眾的開發中國家在本世紀中加入到快速城鎮化的行列中,整個世界伴隨著人口爆炸而來的城市爆炸始終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工業革命以後的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給人類帶來了空前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它同時也給人類帶來諸多麻煩,因其社會問題  和環境問題叢生而令人困惑。許多人追求城市的生活方式,不顧離鄉背井,千方百計流入城市謀生,而另有一些人卻想方設法逃離這個繁華世界。政府決策者在決心推動經濟發展時,常常強調通過城市開發來實現他們雄心勃勃的目標,當他們面對管理中出現的種種困難時,又常常想對城市發展加以種種控制,甚至不惜強行疏散城市人口和產業。
城市地理學城市地理學
中國的城市地理學雖發端不晚,但因特殊的歷史背景,在新中國重新起步卻已經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

研究對象

城市是一種包含複雜物質要素、社會關係和活動內容的客體,許多學科以它為研究對象,如城市經濟學城市社會學城市規劃學等。
城市地理學與這些學科有密切聯繫,著重從空間觀點研 究個別城市或區域城鎮體系的功能結構、層次結構和地域結構;而城市經濟學著眼於城市產業結構、 土地市場、 住宅、勞動、交通、環境等經濟問題;城市社會學關注城市和社區的社會結構及不同社會集團間的關係;城市規劃學致力於與編制城市發展藍圖有關的功能要素和工程要素研究。
城市地理學與經濟地理學、社會地理學人口地理學等關係密切。這些學科與城市地理學互為補充。

發展

把城市當作一種地理現象記載,已有悠久的歷史,但對城市進行地理學研究始於19世紀。F·拉采爾和A·赫特納曾進行了城市聚落的分布和區位研究。1899年O·施呂特爾研究了城市的內部結構和類型及其與其他景觀要素的聯繫。城市地理形成一門學科則是在20世紀。1907年德國的K.哈塞爾特發表《城市地理觀察》一書,接著1911年英國的P·格迪斯和法國的R.布朗夏爾分別對單個城市進行了研究。美國城市化過程迅速,因此城市地理學研究開始較早,發展很快。H.P.塔潘1855年已對美國城市的增長進行研究,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也有一些地理學家對美國個別城市的地理進行了研究。初期的城市地理學思想,往往受環境決定論的支配,把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看作城市形成的決定因素。20世紀20年代起,美國芝加哥學派倡導從人類生態學角度考察經濟和社會因素對城市土地利用的影響 ,在城市內部用地功能結構模式上先後出現了美國社會學家E.W.伯吉斯同心圓學說、H.霍伊特的扇形學說以及C.D.哈里斯和E.L.厄爾曼的多核心學說。1933年W·克里斯塔勒創立的中心地學說,則闡述了城市的相互作用和城市體系,成為城市體系理論的先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許多國家的城市需要重建,世界範圍內的城市化進程加速,這些都要求對城市進行全面的研究和規劃,促使大批地理學家投入城市研究或城市規劃工作。城市地理學也開始列入大學地理系的課程。在理論研究方面,很長一段時間內主要是對20~30年代以來所積累的學說做進一步檢驗。其中最突出的是對中心地學說的廣泛驗證,成為60~70年代城市地理理論研究的主題之一,在地理數量方法的推動下,形成了城市地理學中的區位學派。戰後城市地理學廣泛吸取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除數量方法的套用在人文地理學各學科中居於領先地位外,還引進了心理學和行為學的理論和方法,從人們對環境作出空間選擇的感應、行為過程的角度,研究城市的空間組織問題,產生了城市地理學的行為學派。如美國地理學家R·G·戈利奇1978年提出關於城市空間行為模型的錨點理論。
城市地理學城市地理學

研究內容

城市地理學的內容的核心是從區域的空間組織和城市內部的空間組織兩種地域系統考察城鎮的空間組織。圍繞這兩種地域系統,具體研究下列內容:
①城市化研究。包括城市化的衡量尺度,城市化過程,世界各國城市化的比較,城鎮人口集聚的規律,大城市的優勢,以及城市化的效果和問題等。
城市職能研究。把城市產業分解為以滿足市外需要為主和以滿足市內需要為主兩類,從而確立基本職能與非基本職能的概念,研究城市的性質及其對所在區域的作用。
③城市分類研究。可根據不同目的採取不同的分類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以職能為依據的分類。
城市體系研究。旨在掌握地域城鎮綜合體的分布特徵和功能、規模結構。
⑤城市群和大城市集群區研究。
城市形態研究。包括城市聚合特徵、城市總平面布置格局以及城市景觀的研究。
城市地域結構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研究。
城市生態系統研究。⑩城市綜合地理研究。此外,在城市地理研究內容中,還包含從國土規劃和城市規劃角度提出的課題。如城鎮最優布局,新城合理規模,城市再開發以及未來城市形態結構,等等。

研究方法

方法簡介

城市地理學,主要是通過實地調查和文獻查閱,對城市或區域運用歷史比較法地理比較法以及綜合分析法進行研究。隨著現代學科間的交叉和滲透,新科學方法論的出現,以及數學方法和計算機等技術手段的普遍使用,城市地理研究方法增加了下列新的內容:

數量方法

50年代以來,城市地理研究中廣泛套用數學方法加工處理反映空間關係的信息和數據,模擬空間關係的狀況和過程。

行為科學方法

分析城市居民對城市環境的感知、評價、直至決策的空間行為過程。70年代以來行為科學方法成為城市地理研究中受到重視的方法。

系統分析方法

城市體系作為一個動態的複雜系統,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它進行分解和簡化,確定大系統和子系統所要實現的目標和制約條件,探討系統的最優結構和功能。系統分析通常運用數學模型來反映城市系統的特徵、結構和發展過程。

城市信息系統方法

現代城市有條件建立城市資料庫和城市數據分析套用軟體系統。通過城市信息系統可以迅速獲取數據和信息,大大豐富研究工作的信息量,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

空間抽樣調查方法

計算機的套用,使城市人口遷移和流動調查、城市客貨流起訖調查、居民收入和需求調查等需要大量處理數據的抽樣調查成為可能。
此外,地圖是地理研究的傳統工具。航空像片和衛星像片在城市地理研究之中的套用,則有助於掌握城市隨時間變化發生的空間演變。

意義

當代世界城市化方興未艾,並出現郊區化現象,城市人口比重和城市數目不斷增大,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程度進一步加劇,城市機體也越來越複雜,使得各國政府在城市再開發和人口再分布的決策上面臨許多難題。城市地理學從空間方面探索城市發展的規律,對城市建設的決策具有實際意義。因為城市地理研究成果是城市規劃的必要基礎,城市規劃中有關城市的性質、規模、發展方向、用地功能組織以及衛星城鎮的建設等問題的論證,需採用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
城市是現代社會生活的重心,是它所在地區經濟活動的中心。城市的影響範圍,在很大程度上顯示了不同等級的經濟區的輪廓。一國一地區城鎮體系的功能結構,體現了國家和地區經濟地域組織的若干特徵。因此,區域城市地理研究也是區域規劃的重要資料來源。

分支學科

相關關係

與城市經濟學的關係

城市經濟學起源於城市土地利用和房地產的研究,70年代以來,它才逐漸成為綜合研究城市特有經濟關係,即城市固有的經濟問題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
城市經濟學研究的經濟問題(如城市的財政稅收,城市土地管理,城市建設的投資來源等)與城市的發展休戚相關,研究成果有可能直接解決城市固有的經濟問題,給城市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因此,城市經濟學與實際結合更緊密。
城市地理學在研究城市時,往往把經濟作為一個影響因素來分析,或是研究經濟問題的空間表現形式及其與城市發展的關係.由於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關係密切,所以城市地理學十分注意吸收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反之,城市地理學的研究成果對城市經濟學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與城市社會學的關係

社會學以研究社會問題為己任,而城市以人口密集為首位特徵.因此,許多社會問題都較為集中地發生在城市裡,這些問題也稱為城市問題。
城市社會學是研究城市社會問題的學科.在城市裡,不論什麼事,只要構成"問題",必然與城市居民發生聯繫,必然是個社會問題.70年代以後,隨著西方國家社會問題的日趨嚴重,城市問題也成為城市地理學的研究內容之一.在研究方法上,城市地理學和城市社會學互相取長補短,在研究內容上相互融合.
兩門學科的區別仍十分明顯,城市地理學研究社會問題的目的在於探索規律性,強調問題產生和解決的空間性,為政府決策作參考;而城市社會學則注重社會實踐,探討促進社會發展,特別是城市社會進步的具體政策.把城市規劃師站點加入收藏夾

與城市規劃學的關係

城市地理學與城市規劃學是具有滲透關係的相互獨立的學科.
兩門學科在學科性質和研究方向上存在著根本的區別.城市地理學是一門地理科學,是研究城市地域狀態和分布規律的一門地理科學.而城市規劃學是為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提供設計藍圖的一門技術科學.
兩者都以城市為研究對象,但是側重點和研究方向根本不同.城市地理學不僅研究單個城市的形成發展,還要研究一定區域範圍內的城市體系產生,發展,演變的規律,理論性較強.城市規劃學則從事單個城市內部的空間組織和設計,注重為具體城市尋找合理實用的功能分區和景觀布局等,工程性較強考試就到考試大城市地理學與城市規劃學的相互聯繫也是十分密切的.城市地理學需要從城市規劃學的進展中汲取營養,去探討更全面的城市地域運動規律.而城市規劃學則需要以城市地理學的知識來充實自己的設計理論,並具體運用到規劃實踐中去.但是,兩者間不存在一一對應的指導與套用關係.

與城市生態學的關係

城市生態學是研究城市生態系統的科學.主要研究城市中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生物群落與人類社會,物理生物過程與社會經濟過程之間的相互聯繫及相互作用.
城市生態學源於帕克,伯吉斯等人於本世紀20年代創立的人類生態學.他們多以社會現象來類比生態世界,認為城市內部的土地利用與居民活動中,存在著與生態學中相似的模式與聯繫.城市生態學到50年代以後,隨著城市問題日趨增多和嚴重而大規模發展起來.
早期的城市生態學對城市地理學家研究城市地域結構,建立地域結構模式產生了很大影響,並使地域結構成為城市地理學的研究內容之一.50年代以來,城市生態學和城市地理學的研究內容都迅速拓展,並相互交叉.城市生態學的"系統"和"平衡"的思想為城市地理研究所吸取,並融匯在有關城鎮體系,城鄉關係,城市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城市中心作用和中心城市作用等研究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