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前言,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現代城市人水和諧建設的基本概念,針對城市人工水體建設中存在的一系列科學問題提出了模型群耦合的思想,以人工水係為紐帶,集成中尺度天氣分析、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質模擬技術,通過聯合運用工程、生態與管理措施,分析了城市水生態系統建設中生態環境保護、城市防洪、水資源綜合利用、水文化建設等相互關係,研究了水系統的演變規律,提出了一整套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可行的實施措施。
本書可供從事水資源規劃、水環境保護、城市規劃的科研、規劃、設計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作者簡介
董增川,男,1963年2月16日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為水資源系統規劃管理與可持續利用、防洪系統實時預報及最佳化調度等。提出了大系統最佳化的背景分解協調方法,建立了水資源利用與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系統動力學模擬模型、水資源與區域可持續發展和諧度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分析方法、河道與水庫(群)及蓄滯洪區防洪聯合運用的模型體系,開發了具有不同時空尺度與廣泛適應性的區域水資源最佳化配置決策支持系統及流域洪水實時調度系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專題、省部級重點科技項目30餘項。發表論文140餘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13篇,出版專著2部。獲省部級教學獎2項,科技進步獎3項。為江蘇省優秀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兼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水文計畫中國國家委員會委員、國際水文科學協會(IHAS)中國國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學會水文地理專委會副主任、中國水力發電學會水文泥沙專委會副主任、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理事、《水文》、《水資源保護》、《湖泊科學》、《河海大學學報》期刊編委會委員等。
目錄
“城市人工水體建設叢書”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現代城市人水和諧的理念
1.2 城市人工水體建設的科學問題
1.2.1 氣象效應
1.2.2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的影響
1.2.3 防洪功能
1.2.4 水生態環境保護
1.2.5 水質演化和保護
1.2.6 水資源綜合利用
第2章 城市水系統模型群耦合模擬技術
2.1 鄭東新區水系
2.1.1 地理位置
2.1.2 鄭東新區概念規劃概述
2.1.3 龍湖水系概述
2.2 研究內容描述
2.3 模型群耦合模擬系統
2.4 研究方法與關鍵技術
2.4.1 研究方法
2.4.2 關鍵技術
第3章 陸地水體的氣象效應
3.1 陸地水體的氣象效應研究現狀
3.1.1 陸地水體氣象效應的觀測研究進展
3.1.2 陸地水體氣象效應的理論研究進展
3.1.3 陸地水體氣象效應的數值模擬研究進展
3.2 陸地水體氣象效應的動力學和熱力學理論
3.2.1 陸地水體的動力學理論
3.2.2 陸地水體的熱力學理論
3.3 陸地水體氣象效應觀測事實
3.3.1 水系對氣象因子的影響分析
3.3.2 水陸的互動影響分析
3.4 水體環境效應的數值模擬方法
3.4.1 陸地水體環境效應的二維非靜力平衡數值模擬
3.4.2 城市水體環境效應的三維數值模擬
3.5 龍湖水體氣象效應的數值模擬套用研究
3.5.1 龍湖水體氣象效應敏感性數值試驗方案設計
3.5.2 龍湖水體氣候效應結果分析
第4章 人工水體的地下水效應與地質災害分析
4.1 地下水運動描述
4.2 研究區工程地質條件分析
4.2.1 滲透穩定性問題
4.2.2 邊坡(基坑)穩定性分析
4.3 淺層地下水數值模擬與預測
4.3.1 水文地質模型概化
4.3.2 數學模型及求解
4.3.3 模型校正與驗證
4.3.4 成湖方案的預測與最佳化
4.4 人工水體地質災害分析
4.4.1 湖體開挖後的滲漏問題
4.4.2 農田浸沒及次生鹽漬化問題
4.4.3 湖體開挖的穩定性問題
第5章 城市雨洪模擬
5.1 城市化及城市洪澇災害的特點
5.1.1 城市化的水文回響
5.1.2 城市洪澇災害
5.2 城市區產流計算模型與方法
5.2.1 水面產流計算
5.2.2 水田產流計算
5.2.3 旱地產流計算
5.2.4 城鎮產流計算
5.2.5 總產流量計算
5.3 城市區匯流模型與方法
5.4 城市雨洪模型簡介
5.4.1 蓄水、處理、溢流模型
5.4.3 沃林福特模型
5.4.4 伊利諾排水模型
5.5 龍湖水系與城市防洪關係研究
5.5.1 研究內容
5.5.2 研究路線
5.5.3 計算方法
5.5.4 龍湖水系規劃
5.5.5 計算結果
5.5.6 主要研究結論
第6章 城市水系生態系統構建
6.1 水生態系統構建的基本理論
6.1.1 水陸交錯帶理論
6.1.2 湖泊生態系統氮、磷循環理論
6.1.3 水生態系統能值轉換理論
6.1.4 系統動力學思想
6.2 水生態系統構建的技術體系
6.2.1 水生態系統設計的指導思想
6.2.2 水生態系統設計的技術路線
6.2.3 龍湖生態系統概念設計
6.3 龍湖水生生態系統具體方案設計
6.3.1 環湖帶生態設計方案
6.3.2 湖體生態系統設計方案
6.4 水環境生態保護效益分析
6.4.1 湖岸帶子系統生態保護效應
6.4.2 湖體子系統生態保護效應
6.4.3 龍湖水環境生態保護工程系統效益分析
6.5 生態風險分析
6.6 水環境保護應急方案
6.6.1 應急技術措施
6.6.2 應急組織措施
6.7 龍湖生態工程實施與運行管理
6.7.1 龍湖生態工程的概述
6.7.2 龍湖水環境輔助生態措施
6.7.3 龍湖生態工程實施技術支撐
6.7.4 龍湖水生態保護系統運行管理方法
6.7.5 研究結論
第7章 水環境要素演化規律分析
7.1 水量水質聯合模擬數學理論和方法
7.1.1 河網非穩態水量水質數學模型
7.1.2 二維非穩態水量水質數學模型
7.1.3 水質參數的分析
7.2 龍湖水系水環境要素模擬問題描述
7.2.1 水環境要素模擬標準
7.2.2 污染源調查與分析
7.2.3 水文設計條件分析
7.3 工程調控措施
7.4 龍湖水體工程調控措施的套用及影響分析
7.4.1 龍湖水體研究問題概述
7.4.2 工程調控措施對龍湖湖體的水環境影響分析
7.4.3 工程調控措施對港汊的水環境影響分析
7.4.4 不同湖深方案綜合調控措施的水環境影響分析
7.4.5 推薦方案
第8章 水資源綜合利用
8.1 城市水資源利用的研究動態及發展狀況
8.1.1 城市污水和雨水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8.1.2 國外城市污水及雨水資源利用的發展概況
8.1.3 國內城市污水及雨水資源利用的發展概況
8.2 城市水資源綜合利用途徑
8.3 城市水資源綜合利用方案研究
8.3.1 城市雜用水利用
8.3.2 生態景觀利用
8.3.3 農業灌溉利用
8.3.4 地下水回灌利用
8.3.5 工業利用
8.4 鄭東新區水資源綜合利用
8.4.1 研究背景
8.4.2 城市生活污水資源利用
8.4.3 龍湖水體資源綜合利用
8.4.4 雨水資源利用
8.4.5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9章 城市水文化建設
9.1 水文化內涵
9.1.1 水文化概念
9.1.2 水文化內容
9.1.3 水文化特徵
9.2 水文化建設
9.2.1 水文化建設原則
9.2.2 水文化建設方法
9.2.3 水工生態修復工程
9.3 水文化發展
9.3.1 天人合一
9.3.2 自然循環大系統保護
9.4 龍湖水文化建設研究實例
9.4.1 歷史文化的傳承
9.4.2 歷史與現代文明的交融
參考文獻
前言
進入21世紀,世界範圍內關於城市規劃和建設的理念繼續發生著改變,其中城市生態系統的建設更加得到推崇。城市中各種自然生態因素、技術物理因素和社會文化因素耦合體的等級性、異質性和多樣性,城市物質代謝過程、信息反饋過程和生態演化過程的健康程度,以及城市的經濟生產、社會生活及自然調節功能的強弱和活力都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在建設對象上,從以物與事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在建設關係上,注重城市自然生態與人類社會生態的關係、生態環境建設與經濟社會建設的關係、人居環境建設與景觀生態建設的關係。城市建設的目標已從一維的社會經濟繁榮走向財富、健康和文明的三維複合生態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