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崗鄉

城崗鄉

城崗鄉古稱寶成鄉,位於江西贛州興國縣北部,是一個交通樞紐之地,楓邊鄉、良村、南坑等鄉鎮均須穿境而過。過境主要公路有X794和X454兩條縣級公路及630鄉級公路。明朝著名清官海瑞曾在寶成鄉廻龍村修建水稻灌溉渠,海瑞親自帶領村民日夜不休,辛苦勞作,終將水渠修成。民國時期,寶成鄉改名城崗鄉,下轄八保,故現在也稱“城崗八保”。

城崗鄉總面積145.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萬,山地15.8萬畝,常住人口24321人(2017年),轄19個行政村、198個村民小組,全鄉水係為城崗河小流域,城崗河發源與福嶺,穿境而過,最後經鼎龍鄉匯入仙女湖,也即是長岡水庫,在長保村築有水庫,防洪蓄水灌溉,早前時也發電自用。全鄉森林覆蓋率高,最高峰位於城崗與興蓮交界處,俗稱“五保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城崗鄉
  • 外文名稱:Chenggang Township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電話區號:0797
  • 地理位置:興國縣東北部
  • 面積:145.86平方公里
  • 人口:24321人(2017年)
  • 方言客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贛B
建制沿革,自然資源,經濟,社會,兩個突破,兩個上水平,風景名勝,地圖信息,

建制沿革

城崗鄉古稱寶成鄉,於明朝初年開圩,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嘉靖年間即為全縣十八個圩鎮之一,是古代興國的一個商貿重鎮。民國時期,寶成鄉改名城崗鄉,下轄八保,也稱"城崗八保"。城崗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還有著人們難以忘記的紅色記憶。白石村是第五次反圍剿戰場,2006至2007年中央電視台曾在此拍攝電視劇《那時花開》,並有古建築"都雲武使祠"供人們參觀。

自然資源

城崗鄉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多樣,山區有松、杉、毛竹、油茶等用材林和經濟林,礦產資源有鎢、瑩石、鐵、稀土等。近年來,全鄉著力發展菸葉、臍橙、甜橙、油茶、家禽養殖等主導產業資源,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工業方面有一座裝機500kw的電站、 “寶石山”礦泉水廠、一座民營加油站、10餘家服裝加工廠和多家木材加工小市場。
城崗鄉水資源豐富,水域多支流,全鄉水域為城崗河小流域,由多條小河流包括演源河、平寨河等匯注而成,水源綿長,城崗河發源於福嶺,穿境而過,水質優良,全縣僅有的兩個礦泉水廠—寶石山礦泉水廠、百丈泉礦泉水廠,取水源均在我鄉。

經濟

2011年進一步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爭取資金300多萬元,新修水陂16座,改造水圳2萬米,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硬化了橫坑村至鼎龍白芒村公路2.92公里、銅溪村至楓邊河溪村公路2.63公里;投
資25萬元對全鄉32所中國小校舍進行了維修加固,拆除D級危房校舍4棟、386m2;余溪村村莊整治硬化通組公路1500米,進戶路6500米;完成了榔槎、東坑、凌陳、石滸四個村的村部建設;2011年全鄉新建沼氣池31座,新建垃圾池3個。
2、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菸葉產業穩步發展,2011年全鄉種植菸葉面積448.8畝,產量15.09萬斤,均價7.91元/斤,實現產值119.36萬元,實現稅收21.5萬元;油茶產業初具規模,凌陳村開發種植油茶林310畝;生豬養殖進一步壯大,全年新增專業養殖戶3戶,全鄉年出欄生豬1.4萬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有序發展,全鄉共有規模不等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8個,參與農戶280戶。
3、農村文化建設有聲有色。投資50多萬元著力打造農民文化廣場,新建了燈光籃球場、門球場、羽毛球場以及新增了15件健身器材,建起了露天舞台,為民眾開展積極向上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場所;主辦了興國縣第一屆民俗文化匯演,全縣10多個民間藝術節目在我鄉集中表演,我鄉的“打龍燈”、“旱船燈”、“蚌燈”均上台表演,受到了全鄉人民的熱烈歡迎,同時我鄉的民俗匯演得到了中央新聞聯播、省、市等多級媒體的關注和報導。
4、社會環境持續保持穩定。一年來,我們對不穩定因素和矛盾糾紛進行經常性的全面細緻排查,全面實行零報告制度,重大信息隨時上報。共排查調解各類糾紛88件,化解民眾上訪52件次,沒有發生越級上訪事件,沒有發生因調解不當而引發的矛盾激化現象。信訪工作連續三年獲得全縣先進單位稱號。
5、民生事業全面發展。嚴格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村低保、“五保戶”生活費,家電下鄉補貼,農村危房改造補貼,中小學生“兩免一補”等各項強農、惠農資金的發放制度,確保資金的及時足額發放;新農村合作醫療按實際人口參保率達97%,全年共發放報帳款98萬餘元,極大減輕了看病就醫民眾的負擔;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60%,惠及民眾6830人。
近年來,全鄉頂住經濟下行壓力,凝心聚力,務實作為,實現了經濟總量做大、增幅提升、工作跨越的目標,尤其是大力發展商貿,著力打造北部中心商貿重鎮已具雛形。一是招商引資工作成績喜人,通過“以商招商、以友招商、以誠招商”等方式,引進各類企業12個、資金1.3億元;二是圩鎮面貌煥然一新,通過不斷擴大圩鎮規模,實現圩鎮品味提升。城崗圩圩鎮建設面積達1平方公里,圩鎮街道總長8200米,住戶456戶、店面523家,其中有297戶從農村遷移到圩鎮居住或經商,圩鎮總人口數達到2800多人;三是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興建了農民綜合文化站及農民文化廣場,完成了圩鎮自來水網改造工程,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到組公路硬化率51.2%,實現了村村通固定和行動電話。為全鄉經濟事業騰飛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社會

在上級黨政的正確領導下,2003—2005年主要工作業績:2003年度獲財政收入達標第三名、安全生產達標第二名、小城鎮建設第二名、公路建設第二名、人口和計畫生育達標第二名和臍橙管理先進單位;
2004年獲招商引資第三名、工業園建設第三名、小城鎮建設第一名、農業產業化第二名,同時連續三年被評為基層先進黨委;2005年取得的成績可以概括為“兩個突破、兩個上水平、兩個擴大”。
2005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2145元。

兩個突破

1、突破了我鄉沒有國家級獎項的歷史。2005年我鄉獲得了“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榮譽稱號,這是我鄉歷史上獲得的第一個國家級獎項,這也是全贛州市獲得該獎項的鄉鎮。
2、突破了菸葉生產千畝大關。經過3年努力,我鄉的菸葉生產面積從原來的幾十畝迅速發展到1000畝,2005年取得了菸葉交售量全縣第三、菸葉單價全縣第四的好成績,這也是繼長岡、高興兩個老煙區之後第三個面積超千畝的鄉鎮。

兩個上水平

1、新農村建設上水平。一是創造了“白石經驗”,摸索總結出了“三清”長效機制,得到了市委潘逸陽書記的充分肯定,並在此掛點。二是相繼抓好了大獲荷嶺、瓦溪、長保、石滸、安丁子等示範點,2005年大獲村獲得了全縣新農村建設先進村稱號(全縣10名),我鄉還獲得了新農民培訓第三名的好成績。三是由我鄉首倡的“百老會”,逐步在全縣各鄉鎮推廣,並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
2、小城鎮建設上水平。按照“道是城之骨、綠是城之秀、水是城之靈、人是城之魂”的總體構思和“一河兩岸三橋”的總體框架,繼續完善了晨光大道的建設和美化、亮化工程,修建了以民眾體育運動為主題的農民公園,內有門球場、羽毛球場、桌球場等,修建了老年娛樂中心,完成了老街空心房改造。
兩個擴大
1、擴大了招商引資成果。一是繼續鞏固和擴大了富民紡織廠、富興紙業、品昕玩具、雄興禮品包裝盒廠等老企業的發展,成為落戶工業園企業最多的鄉鎮之一;二是引進贛州老闆投資興建了誠鑫農莊,集種、養、休閒、觀光於一體,建成後,可成為全省最大的肉鴿飼養基地。三是與東嶽集團的洽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擴大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成果。2005年,我鄉在全縣“七一”表彰大會上,獲得了“先進黨委”榮譽稱號,白石村黨支部書記胡和平被評為全市“優秀共產黨員”。
3、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按照“三考一聘”的辦法加強幹部的教育管理,“三考”即考勤、考試、考評,每項100分,270分以上為達標。“一聘”即對各組定人員指標,由各組分管領導和組長聘用人員。“三考”未達標者和落聘者轉入鄉創業辦,不另分配工作,自行抓菸葉解決工資福利待遇問題,通過嚴格的制度管理,建設一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幹部隊伍。

風景名勝

旅遊資源豐富,白石村是五次反圍剿戰場,2006至2007年中央電視台曾在此拍攝電視劇《那時花開》,並有古建築“都雲武使祠”供人們參觀。在廻龍村和城崗村楊屋組有“九廳十八井”或“九井十八廳”這樣的龐大建築群。楊屋組的建築已經沒落。古老的火燒橋是磚石結構的多孔拱橋,現已列為保護建築,已修好新的火燒橋。
萬壽宮。位於城崗圩上的“萬壽宮”乃一座“真君”古廟,建於清嘉慶十年,有近兩百年歷史,為省物質文化保護單位。此建築風格獨具特色,與別處不同,採用“邊瓦”結構,更顯莊嚴瑰麗。當地村民每逢正月初一、十五都要在這裡舉辦盛大的民間廟會,以此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吸引著眾多虔誠者前來朝拜。
九廳十八井。城崗鄉回龍村“九廳十八井”遠近聞名,為明朝年間建築,已有數百年歷史,並排而立的三幢青磚祠堂,前後各有三進,每個廳堂又各有上下兩個天井,室室相通。
海公渠。回龍村現存的“海公渠”,相傳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當年為解除當地水患、修建水稻灌溉渠而建,海瑞親自帶領村民日夜不休,辛勤勞作,終將水渠修成,渠道從凌陳村一直通到回龍村,長約數公里。

地圖信息

地址: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城崗鄉政府(794縣道西15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