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施米特

埃德施米特(Kasimir Edschmid,1890-1966)德國作家、評論家,表現主義美學的主要代表之一。1918--1922年主持《藝術和時代論壇》雜誌,1928年獲畢希納獎金,1933年納粹執政後遭迫害,被剝奪言論和寫作自由,納粹政權垮台後任德國語言和詩歌研究院副院長。哲學上提出存在是幻象的觀點,認為地球立足於一種巨大的包容一切的感情之中,真正的存在,既非靠經驗所把握的自然主義圖像,又非割裂而狹小的印象主義感受,而是一種巨大的幻象,幻象之中既有感情,也有人,情感和人形成核心和始原。美學上認為藝術要創造一個嶄新的世界圖像,使感情得到無限的擴張。世界存在著,但人所感知的外表的實在是不真實的,複製外界毫無意義,現實要靠人去創造,事物的意義要由人去把握。藝術家要透過事物抓取事實背後的意義,確切地把握世界的形象,而這一形象只存在於我們自身。藝術家要觀察而不是看,經歷而不描寫,塑造而不再現,篩去事物的外表,探尋它的真正本質直至它更深刻的形式。藝術的最偉大的任務是在最為切實的核心中進行探尋,重新創造,創造出表現世界真實的形象。這種把藝術創作視為通過主觀心靈的擴張和表現,再造現實世界形象的美學觀點對表現主義文藝創作和理論都發生了一定的影響。主要著作有《創作中的表現主義》(1918)、《論文學中的表現主義和新詩》(1919)、《關於福樓拜和漢姆生的演說詞》(1922)、《富有生命力的表現主義》(1961)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