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資料
遺產名稱: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和教堂群及茲瓦爾特諾茨考古遺址
Cathedral and Churches of Echmiatsin and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Zvartnots
入選時間:2000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i)
地理位置:N40 09 33.5 E44 17 42.5(Mother Cathedral of Echmiatsin and surrounding constructions)
N40 09 33.5 E44 17 42.5(Church Saint Gayaneh and surrounding building)
N40 09 33.5 E44 1742.5(Cemetery of Congregatio)
N40 09 53.2 E44 18 26.9(Saint Hripsimeh Church and St. Shoghakat Church- part I)
N40 09 53.2 E44 18 26.9(Saint Hripsimeh Church and St. Shoghakat Church- part II)
N40 09 31.2 E44 19 28.7(Archaeological site of Zvartnots with ruins of the temple,the Palace, and other constructions)
遺產編號:1011
遺產描述
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是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總堂和亞美尼亞宗主教駐地,位於亞美尼亞西部城市
埃奇米阿津教堂與茲瓦爾特諾茨考古遺址位於亞美尼亞西部阿爾馬維爾州瓦加爾沙帕特市,靠近土耳其邊境。由埃奇米阿津教堂遺址和茲瓦爾特諾茨遺址組成,它對該地區的建築和藝術發展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遴選依據 (ii): The developments in ecclesiastical architecture represented in an outstanding manner by thechurches at Echmiatsin and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Zvartnot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urch design over a wide region. (埃奇米阿津的教堂及茲瓦爾特諾茨考古遺址以傑出方式表現出的宗教建築發展,此種發展深刻地影響到廣大區域內的教堂設計)
遴選依據 (iii): The churches at Echmiatsin and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Zvartnots vividly depict both the spirituality and the innovatory artistic achievement of the Armenian Church from its foundation.(埃奇米阿津的教堂及茲瓦爾特諾茨考古遺址生動描繪了亞美尼亞教會自建立以來於精神及革新藝術兩方面的成就)
遺產評價
埃奇米河津教堂與茲瓦爾特諾茨考古遺址形象地展示了亞美尼亞圓頂四瓣形教堂的發展演變過程,對該地區的建築和藝術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遺產介紹
埃奇米阿津教堂與茲瓦爾特諾茨考古遺址位於亞美尼亞阿爾馬維爾州,由埃奇米河津教堂遺址和茲瓦爾特諾茨遺址組成,該遺產對該地區的建築和藝術發展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埃奇米阿津教堂
埃奇米阿津教堂,亞美尼亞中世紀早期的建築文物,又稱永久靈驗教堂,坐落在埃奇米阿津附近,建於公元641-661年,現僅存遺址。原為圓形三層的圓頂建築,內部是一個有迴廊的四瓣形教堂,正面裝飾著假連拱、雕刻、浮雕,內部裝飾有鑲嵌畫與壁畫。1901-1907年發掘出底座、柱廊、地基、柱頭及許多建築殘片,在拱門和大浮雕上塑有拿建築工具的人,據認為那是摹擬當年建築師和總建築師阿瓦涅斯的形象。刻在一米長石板上的日晷極引人注目。整個教堂用彩色凝灰岩砌成,後來托拉馬尼揚根據發掘和他個人的構想加以重建,成為一座有三層圓頂的教堂,內部有迴廊的四瓣形教堂,正面裝飾著假
連拱、雕刻等飾品,內部裝飾有
鑲嵌畫和
壁畫。現在教堂的旁邊另建了一座博物館,一些廢墟的殘片陳列在這裡。
瓦爾特諾茨考古遺址
茲瓦爾特諾茨教堂:坐落在埃奇米亞津附近,建於公元641-661年,現僅存遺址。原為圓形三層的圓頂建築,內部是一個有迴廊的四瓣形教堂,正面裝飾著假連拱,雕刻、浮雕,內部裝飾有鑲嵌畫與壁畫。1901-1907年發掘出底座、柱廊、
地基、柱頭及許多建築殘片,在拱門和大浮雕上塑有拿建築工具的人,據認為那是摹擬當年建築師和總建築師阿瓦涅斯的形象。刻在一米長的石板上的日晷極引人注目。整個教堂用彩色凝灰岩砌成,後來托拉馬尼揚根據發掘和他個人的構想加以重建,成為一座有三層圓頂的教堂,內部為十字形,有
迴廊相通。現在教堂的旁邊另建了一座博物館,一些廢墟的殘片陳列在這裡。
茲瓦爾特諾茨古蹟包括聖喬治教堂,又叫茲瓦爾特諾茨教堂和三世總主教宮殿。茲瓦爾特諾茨教堂規模氣勢遠遠超過埃奇米阿津教堂。這一建築傑作與其它古代和拜占庭風格的宗教建築的最大不同是其典型的創造性的中間圓頂的建築形式。茲瓦爾特諾茨教堂建築的本意是通過其非凡的藝術輝煌給每一個參觀者以深刻印象,這就決定了它的規模、設計和空間的安排、它的結構特徵和強調建築中軸和向上彎曲的整體裝飾的與眾不同。
在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的修復完成之前,它的建築性和藝術性充分體現在652年659年間修建涅爾塞斯三世在伊斯卡翰的教堂上,這座教堂和茲瓦爾特諾茨教堂如出一轍。
敘利亞和
拜占庭沒有這種類型的建築,這一點在亞美尼亞10世紀歷史學家的書中得到證實。他在書中描述了拜占庭的康斯坦丁皇帝於652年親臨即將完工的茲瓦爾特諾茨教堂建築現場,旨在於自己的都城修造一座同樣的教堂。這一計畫由於建築師死在前往康斯坦丁堡的路上而沒能實現。
總主教的宮殿在茲瓦爾特諾茨教堂西南,也已經倒下成為一片廢墟。其規模、建築和藝術特徵都與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相呼應。整個宮殿分成由一條長廊連線的兩部分。西邊有幾個小房屋和兩個廳,其中較大的夏廳是招待宴會和舉行會議的地方,由圓柱被分成三個正廳,在連線長廊處有一
騎樓。稍小一點的廳是用做餐廳用的.長廊東邊的部分包括居住和服務區,例如儲存室和浴室。浴室又包括兩個區,面積較大的部分是日常使用的,較小的是專門為朝聖的參觀者準備的。和宮殿相臨的南邊是一個小廳式的教堂,建於5世紀到6世紀。涅爾塞斯三世總主教的宮殿是已知的7世紀亞美尼亞最大最著名的宗教建築。
茲瓦爾特諾茨古蹟是一組7世紀中期在埃奇米阿津附近興建的古建築群,在建築史上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根據10世紀晚期到11世紀初期亞美尼亞著名歷史學家的描述,茲瓦爾特諾茨早在在10世紀的時候化為一片廢墟,但是即便如此,殘留下來的斷垣殘壁依舊遮擋不住它往日的輝煌,其景致可謂壯觀。
茲瓦爾特諾茨是幾世紀以來亞美尼亞建築師建築傳統的見證。在藝術形象和大膽的空間安排上,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都是傑出的世界遺產,是7世紀亞美尼亞藝術思想和工程技術已經達到很高水平的證據。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的建築理念最後廣為傳播,並且在新的建築和藝術傑作中得到發展。
格加爾德修道院
位於亞美尼亞共和國首都
葉里溫東南40公里的峽谷中。倚山臨和,氣勢宏偉。據說始建於4世紀。現在建築物是13世紀所建。也叫艾里凡克,在
亞美尼亞語中意為“岩洞教堂”,因其大部分建築物在岩石中鑿成而得名。修道院包括1座中心教堂,2座岩洞教堂和1座王公寢陵。中心教堂建於1215年,迄今保存完整。一座岩洞教堂建於13世紀40-50年代,在中心教堂門廊西北;另一座岩洞教堂建於1283年。
寢陵位於第一座岩洞教堂斜上方,有外廊,12米見方。4排列拱作“井”字形交叉。4個交叉點為4根粗壯的石柱,中間棉花頂上是天窗,極為壯麗。寢陵及其外廊均建於12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