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聖書字

埃及聖書字

埃及聖書字由意符、音符和定符組成,是一種語詞-音節文字意符有許多明顯的象形字,而音符大都是從早期的意符轉化而成,只表輔音,附帶不寫出的元音。定符是規定意義類別的記號,本身不讀音,跟其他符號結合成詞,有區別同音詞的作用。埃及聖書字在425年後開始衰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埃及聖書字
  • 外文名:hieroglyphics
  • 組成:意符、音符和定符
  • 語詞音節文字
  • 創始國家:埃及第一王朝
  • 創始時間:公元前3000年
  • 字型:碑銘體、僧侶體和大眾體
三種字型,碑銘體,僧侶體,大眾體,組成元素,字元列表,重新釋讀,

三種字型

公元前3000年埃及第一王朝創始的文字 。有3種字型 :碑銘體、僧侶體和大眾體。碑銘體起初是雅俗通用的,後來成為雕刻在金字塔和神廟石壁上,以及繪寫在石器和陶器等器物上的莊嚴字型 ;同時也是3種字型的總稱 。其符號外形很像圖畫,但實際上大都早已失去象形功能。碑銘體是裝飾性的正體,僧侶體是實用的草體,主要用於宗教寫經。這兩種字型的內部結構完全一致。大眾體又稱書信體或土俗體 ,它是僧侶體的簡化形式。

碑銘體

碑銘體起初是雅俗通用的。後來成為雕刻在金字塔和神廟石壁上,以及繪寫在石器和陶器等器物上的莊嚴字型。古埃及人把文字叫作“神文”。希臘人把埃及文字的碑銘體稱為“聖書字”,同時也是 3種字型的總稱。碑銘體的符號外形好像圖畫,實際大都早已失去象形功能。過去翻譯者把“聖書字”譯為“象形文字”,並且擴大含義作為同類型文字的統稱。

僧侶體

碑銘體是裝飾性的正體。僧侶體是實用性的草體。古埃及用毛筆和墨水在紙莎草上寫字,工整的正體變成快寫的草體。第一王朝時期,正草兩體並用,不分僧俗。到公元前第 3世紀,草體主要用於宗教寫經,因此稱為“僧侶體”。僧侶體好像“狂草”,外形跟碑銘體很不相同,但是內部結構完全一致。

大眾體

大眾體又稱書信體或土俗體,它是僧侶體的簡化。大眾體大約在公元前 660年前開始套用於下埃及,後來上下埃及全都通用。大眾體的外形雖然簡化了,可是內部結構沒有改變。到多來美時期(公元前 323~前30),大眾體成為主要的字型。最晚的大眾體遺物是 425年的石刻。在這以後,埃及聖書字衰亡了。它留下豐富的多方面的文獻,曾在古埃及歷史上活躍了三千幾百年。

組成元素

埃及聖書字由意符音符和定符組成。在古埃及的古典時期,符號總數有 700來個,後來不斷增加,到公元前 500年左右達到2000個以上。這些基本符號可以組成全部語詞。埃及聖書字是一種語詞-音節文字
碑銘體中的意符有許多是明顯的象形字。例如,圓圈中加一點表示"太陽";持弓的人表示“軍人”或“軍隊”;一張弓表示“長度單位”;鳥展兩翅表示"飛"; 眼睛下面三條線表示“哭”;兩條腿表示“走”。意符可以單獨表示詞義,但是所表詞義不是都能象上面所說的例子那樣望文生義。寫成僧侶體以後,完全失去了象形作用。
音符大都是從早期的意符轉化而成。埃及聖書字的音符,只表輔音,附帶不寫出的元音。 例如 “神文”(mdwntr)這個詞是由輔音符號構成,閱讀時候由讀者加上應有的元音。音符有單音符、雙音符和三音符。這些音符是後世輔音字母的最初萌芽。
定符是規定意義類別的記號,本身不讀音,跟其他符號結合成詞,有區別同音詞的作用,類似形聲字的部首。定符舉例:長方形表示“天”,長方形下加一顆星表示“夜”,長方形下加幾條曲線表示"下雨"。"日"、"月"、“山”、“水”等定符一看就知道它們表示的意義類別。表示君王名字的定符是一個橢圓形,加一條底座線(象中國的“神主”牌位),稱為“王名框”(埃及人稱為srḫ)。橢圓形中間的君王名字是用純表音的音符寫成的,這樣就提供了後世釋讀埃及聖書字的最初突破口。

字元列表

單音符
從左到右依次為僧侶體、碑銘體、碑銘體原圖、Gardiner編碼、印刷注音、手寫注音。
雙音符
從左到右依次為印刷注音、手寫注音、碑銘體,下同。

重新釋讀

埃及聖書字被人們遺忘了一千幾百年。1799年在埃及羅塞塔地方發現一塊紀念碑,有碑銘體、大眾體和希臘文 3種文字對照。以這塊石碑為線索,經過長期的研究,到19世紀20年代,終於對 3種字型基本上釋讀成功。古埃及語和古埃及文化完全不同於今天埃及的阿拉伯語和阿拉伯文化。以金字塔為象徵的燦爛的古埃及文化,由於聖書字的釋讀成功,重新在現代人的歷史書上放出光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