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神廟

埃及神廟

古埃及宗教建築。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埃及新王國時期的主要建築形式。多以石塊砌築。分帶有柱廊的內院、大柱廳和神堂。大門前有方尖碑法老雕像。正面牆上刻有著色淺浮雕。大柱廳內柱直徑大於柱間間距,藉以強化聖廟的氣氛。建築實例有盧克索的阿蒙神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埃及神廟
  • 性質古埃及宗教建築
  • 時間: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
  • 建築實例:有盧克索阿蒙神廟
  • 代表:神與女神崇拜的聖居
  • 最高祭司法老
  • 最佳遊玩季節:春、秋兩季
  • 建議遊玩時長:2~3小時
  • 開放時間:全年
  • 門票價格:20埃鎊,學生半價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簡介,審美特徵,祭司,信徒,主要神廟,卡納克神廟,阿布辛貝爾大神廟,得爾拜赫里神廟,納穆提斯神廟,拉美西斯二世廟,拉美西斯三世廟,底比斯遺址,

簡介

神廟古埃及許多神與女神崇拜的聖居,據瑪特律法所說,所有的神廟必須保持潔淨,否則,神或女神會棄之而去,而結果會導致埃及出現大動盪。
每處都有神廟的蹤影,每個城市都建有當地神的廟宇。神廟作為人與神的交流中心。隨著祭司越來越強的權力,墓地變成了大神廟的一部分。
神廟分成兩部分:外神廟與內神廟。外神廟可讓新加入者進出,內神廟只能讓經過認可的,需要進一步接受更深入學識的人進去。
這些神廟非常重要,它們周圍會逐漸形成建築群,為在那裡生活和工作的人提供住所、食物和支持。整個建築群由一系列區域構成,越往中心越神聖,最裡面是神聖的聖地。
阿布辛拜勒神廟外部阿布辛拜勒神廟外部
在複合建築外面的公眾區里,修建了聖湖、診所、廚房、酒廠、穀倉和“生命之屋”——神廟大學、圖書館和謄寫室。從碼頭開始,沿著一條兩側通常有獅身人面像和其它巨型雕塑的大道,就能直達神廟的廟牆和通往神廟主體的宏偉的塔門。
進去之後是外院,這裡對祭司是開放的,有時候也對公眾開放;然後是內殿,只有純潔的祭司才能進入這裡。這裡有一個多柱式大廳,有一排排巨大的柱子。最裡面是避難所,只有法老和高級祭司才能入內。這裡有供奉廳堂,即一個小禮堂,放有托著神像的帆船;而且這裡本身就是神聖的聖地,神像就放在這裡。

審美特徵

裝飾藝術對古埃及人而言並不是抽象的觀念。埃及藝術家的作品都具有實用的目的。它們不是靈感和想像力捕捉的一種體現,同時還傳遞著正確的宗教法則,連線了人神之間的關係。神廟空間裝飾豐富,以浮雕和繪畫為主,門牆、圍牆以及大殿內牆面、石柱、梁枋上都刻滿了彩色浮雕。它們是敘述法老遠征的一目了然的編年史,描寫了軍事會議、狩獵、宿營、攻克城堡、激戰急熱烈歡迎法老滿載戰利品回到埃及的場面,以題材豐富與構圖的變化多端而激動人心。浮雕的構圖保持著傳統傾向,形象是理想化的,國王的形體始終在構圖里占據著主要地位,常被描寫成百萬雄師的領袖,正驅馳著戰車橫掃敵人,或正帶領私人護衛,在沙漠之中狩獵。浮雕裝飾的場面或用神之子及威震四方的君主形象來歌頌國王或讓國王享受冥土的幸福。房龍認為,古埃及祭司在神廟的設計上,“想盡辦法創造神秘的氣氛”,是為了“適合埃及全國的精神需要”。
哈特謝普蘇特神廟哈特謝普蘇特神廟
不論是浮雕還是繪畫,都表現了精確的技術性和真實而激動人心的現實性。它的現實主義傾向不是用寫生的方法,而是刻畫生物或物件最重要的表征,它具有深刻的民間基礎,是在描寫埃及人民日常生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祭司

所有神的最高祭司是法老,他會指派高級祭司與其他一些祭司代他執行神職。神廟內室只能讓法老或司職祭司進入,在那做晨儀,午儀與晚儀。其它時候任何人不得進入神廟的這塊地方。
餘下的祭司是唯一被許可跨出外庭的,那些膜拜者不能進入外庭以內的部分,膜拜者將祭品交給祭司,祭司將它們拿進神廟,由此可見神廟確實可稱之為神的家居,它不象其它文化的神廟那樣,人們可以任意進出,次數多寡隨心所欲。這些神廟的院落是神的領域,神才是神廟的居民。職責是小心看護著神祇以滿足他所需。他們是真正的“神之僕役”。他們要盡力讓神祇留在埃及,以讓天下和平。以恐一不滿意棄埃及而去。

信徒

埃及平民對神祇的膜拜是極其熱衷的,生活在膜拜中心或稍小一點神廟附近的居民總是到外庭,將他們的祭品放在那裡,主建築後面一般也有後門,這後門可以方便他們交上自己草寫禱詞與問題的陶片,或是將麻煩告述當職的祭司。祭司們仔細收著,分類回答提問者的問題。
慶典的時候神像會被抬出家居週遊城市,信徒與居民們有幸一睹神祇的風采,不過通常情況下神像前面都有長長的駝鳥毛遮蓋。這些節日讓人加倍珍惜與渴慕,那時很可能允許平民進入神廟,在獻上適宜的祭品後,或許還可以在神聖的庭院散步,或拜訪聖物們的貯藏地。

主要神廟

卡納克神廟

卡納克(karnak)神廟——人類所有的思維都僵死和失落於此。卡納克神廟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古建築物之一,也是埃及最大的神廟。
卡納克神殿底比斯最為古老的廟宇,經很長時間陸續建造起來,由磚牆隔成三部分。其中中間部分保存得最完好,也是面積最大的一部分,占地約有30公頃,也是獻給太陽神阿蒙的(Amon Temple in Karnak);左側的是獻給Montu神的,占地2.5公頃;另一個是獻給阿蒙神的妻子——形為禿鷲的Mut女神,尚未發掘。
在卡納克神廟的周圍有孔斯神廟和其他小神廟,每個宗教季節儀式從卡納克神廟開始,到盧克索神廟結束。二者之間有一條一公里長的石板大道,兩側密排著聖羊像,路面夾雜著一些包著金箔或銀箔的石板,閃閃發光。
卡納克神殿因為其浩大的規模而揚名世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撐的寺廟。形象地說,卡納克神殿的體量可以裝下一個巴黎聖母院,占地超過半個曼哈頓城區。卡納克神殿的大柱廳,約5000多平方米,廳內樹有134棵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兩排特別粗大,每根高達21米,直徑3.57米,可容納100個人在上面站立。柱頭為開放的紙莎草花。想像一下,這些石雕彩繪的大柱已經在這裡站立了幾十個世紀。整座大廳用如此密集的粗柱創造出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
殿內石柱有如原始森林,僅以中部與兩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側窗採光,被橫樑和柱頭分去一半後,光線漸次陰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權神化”的神秘壓抑的氣氛。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質的重量下感到壓抑,而這些壓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點,這也就是卡納克阿蒙神廟藝術構思的基點。

阿布辛貝爾大神廟

公元前第13世紀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以他自己與阿蒙-拉,普塔和拉-哈勒刻特三位一體神的榮耀開始采岩,伴著一座獻給拉美西斯二世之妻與女神哈托爾,略小一籌的神廟,坐落於尼羅河畔,俯瞰伸向南方的平原,成為埃及力量的象徵、令人敬畏的紀念碑。它很可能以此來威嚇南方的人們,以鎮住任何一個想入侵埃及之地的人。神廟戰略性的方位正對尼羅河畔,這卻為它帶來不幸,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時尼羅河上一個新的水壩建築使得水位上升,隨時會淹沒這座偉大的遺址,1963年到1967年間由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領頭做了國際性援救,將神廟搬到更高更為安全的地方。
大法老自己四座巨像俯瞰於神廟前,巨像戴著獨特的頭巾,冠以上下埃及的王冠,每座20米高,然而從正面看要寬於35米,高於30米。隨伴著國王的是他的眾多妻子,兒女,他們在他腿邊,要比他小得多。在入口正頂的一座小壁龕供奉著拉-哈勒刻特神。正面頂部冠以一排狒狒。
中心入口通入一個大廊柱大廳,大廳是前面是奧西里斯國王模樣的塑像。神廟的方位布置精妙,每年的2月22日與10月22日當最早的太陽光線照在最內室的後牆上,使得坐在那兒的四神像明亮發光。

得爾拜赫里神廟

縱觀世界,女王哈特舍普蘇的墓葬廟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它由女王的建築師塞勒穆特設計,將它建在被底比斯尖峰遮掩的峽谷頂,那“沉默的戀人”,在那兒居住著看守大墓地的女神。
成行的斯芬克斯通上神廟,露台以斜坡相連,最底層露台不協調的柱廊以其他的建築修飾相稱。中露台南面的浮雕描繪著女王的遠征隊取道紅海到香料之地彭特。沿著上露台的前方是女王一排看向峽谷的溫和微笑著的奧西里得大雕像。在柱廊後面的陰暗處,明亮的著漆浮雕裝飾著牆壁。
如今許多神廟的塑像、斯芬克斯得以重現,一些現存於開羅博物館,另一些存於紐約大都市博物館。

納穆提斯神廟

納穆提斯位於伐尤,由於太過廣闊無法完全開鑿,是阿蒙霍特三世獻給索貝特,埃努提特與荷魯斯三神的神廟,由斯芬克斯與群獅守護,神廟的內牆上刻著象形文字與阿蒙霍特三世、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浮雕。

拉美西斯二世廟

拉美西斯二世塞提一世的廢廟邊建了令人驚嘆的墓葬廟。據說這座大神廟可堪比阿布辛貝爾廟的神奇。
不過拉美西斯建的這座神廟離尼羅河太近,洪水成了它們的喪鐘,僅倖存了第一庭院的柱廓,廢墟前是拉美西斯高17米巨像的基座,雕像可能重於1000噸,雕像倒向第二庭院,頭與軀幹落在那裡,其它部分已成碎片分散於全世界的博物館。

拉美西斯三世廟

拉美西斯三世整個神廟,宮殿環於一座高牆內。入口經過圍牆,很像一座亞洲的堡壘。就在圍牆內,向南是阿蒙尼狄斯一世、舍彭維佩特二世與尼托刻特的教堂,她們都有阿蒙的聖阿多特里斯頭銜。
第一塔門通向一座開闊的庭院,排以拉美西斯三世的雕像,一邊是奧西里斯,另一邊是未切的圓柱,第二塔門通向列柱廳,又是拉美西斯型的特色圓柱,這連著斜坡通向第三塔門,接著到了一個多柱大廳。浮雕與外國俘虜的人頭也放在神廟裡,這可能是國王掌控敘利亞努比亞的象徵。

底比斯遺址

現代的盧克索鎮就是著名的百門之都底比斯遺址的所在地,從第12王朝開始(公元前1991年)底比斯就作為埃及的首都,在新王國時到達頂盛。正是在這裡圖特摩斯三世規劃他的戰役,阿肯那頓最先思忖神性,拉美西斯二世著手他野心勃勃的建築規劃。僅有孟斐斯能在規模與財富上與之匹敵,但孟斐斯卻將磚石用於建造新城,鮮少余物。底比斯的泥磚宮房雖失卻倖存了石築的神廟。
神廟由圖坦卡蒙與霍瑞姆赫布加上拉美西斯二世建成,近後部是一座供奉亞歷山大大帝的花崗岩聖壇。
基督教時期神廟的多柱大廳變成了基督教堂,向西尚留有另一座科普特教堂。幾千年的歲月使得神廟掩埋在盧克索鎮的街道與房子下面,最後上面建了一座清真寺,當神廟被發掘,清真寺如今已成了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底比斯有許多慶典,盧克索神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奧佩特慶中心,阿蒙霍特普三世拉美西斯二世大規模的建築讓人覺得神廟似乎是用來合稱慶典儀式的。節慶的本身是為了調和統治者的人性與神職,第18王朝期間慶典要持續11天,到了第20王朝拉美西斯三世統治時增到27天。那時慶典包括布施11000片麵包,85塊蛋糕與385罐啤酒。
當朝的王族塑像行進隊伍從卡納克出發,止於盧克索神廟。18王朝後期這種活動變成了在尼羅河上用駁船運載。每個神與女神有用小船牽引的專屬駁船。一群群的士兵、舞師、樂師與高級軍官在河畔上跟著駁船。慶典期間人們可以向駁船上國王或眾神塑像要求恩賜。一旦到了神廟,國王與祭司們就進入後面的房間。
國王與他的卡(每個國王的神聖本體,出生時形成)在那裡融合,國王變成神性的生靈。外面的那群人在焦急地等待已轉性的國王,看到他的復現會高聲歡呼。儀式由此鞏固,使國王成神。儀式是法老政權的支柱。篡位者或非同血統的人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統治埃及。
埃及神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