垡,讀音fá;指耕地翻土;或指翻耕出來或挖出的土塊。也叫垡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垡
- 部首: 土
- 部外筆畫:6
- 總筆畫 :9
垡,讀音fá;指耕地翻土;或指翻耕出來或挖出的土塊。也叫垡頭
垡,讀音fá;指耕地翻土;或指翻耕出來或挖出的土塊。也叫垡頭...... 垡,讀音fá;指耕地翻土;或指翻耕出來或挖出的土塊。也叫垡頭 中文名 垡 部首 土 ...
草垡位於沼澤土上部,也有成厚度不等的埋藏存在;層厚度10餘厘米至數米,但超過50cm時即為泥炭土。...
場、西麻各莊、東麻各莊、鄧家屯、魏各莊、東瓮各莊、西瓮各莊、新橋村、孫各莊、小黃垡、西黃垡、留士莊、履磕村、石垡、劉家鋪、閻家場、辛莊28個...
翻耕出來的土塊稱垡頭,此地土質粘重,易出垡,從而作為村名。據云,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已有前後垡頭之稱,元代稱德莊,遼代金中都時期在蕭太后河邊就有住戶...
墾垡(墾垡) 清 唐孫華 《次韻酬宮恕堂》:“近買二頃田,荷鉏自墾垡。”清 唐孫華 《雙鳳村居後有隟地雜栽花木詩以志之》之二:“墾垡榛荒須健仆,安排...
1.方言。指飄浮在大片淤泥上的草皮。遠望如小塊土地。 锺濤 《北大荒踏查記》:“我沒來 北大荒 前,就看到介紹 北大荒 的‘飄垡’的故事,它被渲染得那么神秘,...
基本介紹凍垡 拼音 dong fa基本解釋垡在這裡指翻起來的土地,凍垡就是利用冬季的凍結和春季的消融使板結的土壤變得疏鬆,同時兼有消滅地下害蟲的作用。 ...
加祿垡村總占地面積約2971畝,該村以種植西瓜和蔬菜為主,西瓜每年種植500-600畝;蔬菜每年種植400畝。...
大黑垡村百科名片 編輯 北京市大興區大黑垡村 大黑垡村受大興區管轄,緊挨東莊村,,西營二村,友好好客。大黑垡村企事業單位 編輯 ...
秋耕壯垡 及時 秋深耕 耕深 25——30cm 提高 土壤肥力 秋收後,,最好機耕,,有條件的農戶在秋深耕的同時施入農家肥,化肥及防治地下害蟲藥劑,充分接納秋冬...
地理環境是於家務鄉一個行政村,鄰村有滿莊村,神仙村,王各莊村,西垡村,空氣好,山明水秀,交通便利...
簡介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下轄村,據查,明永樂年間,此地有條趙王河,河岸盛產荊條,有人在河北岸定居,靠用荊條編製成筏為行人過河擺渡,故稱荊筏營,後行為荊垡營。...
簡介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下轄村,據查,明永樂年間,此地有條趙王河,河岸盛產荊條,有人在河北岸定居,靠用荊條編製成筏為行人過河擺渡,故稱荊筏營,後行為荊垡營。...
南頓垡村簡介 編輯 南頓垡村占地總面積約2571畝,該村以生產瓜菜為主,有瓜菜1000多畝。地域特色:本村及附近村民可以進行蔬果批發交易,為農民增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基本信息閻仙垡村隸屬於直轄區縣,與高佃二村,水碾屯村,水碾屯二村,長陽村同鄉,物產豐富,風景宜人,天藍水清,氣候溫和主要農產品玉米,桃,葡萄,大白菜,村內資源磁...
葫蘆垡 《房山石經題記彙編》載有良鄉縣葫盧伐村,有呂、常、李、劉諸姓,可見唐或唐以前成村。因附近有葫蘆狀台地,且地潮濕板結,耕墾多結垡塊,故名垡。金...
東垡村,1983年6月設村民委員會。位於北京市通州區南25公里、鄉政府駐地西北2.5公里處。東距傅各莊3公里,西與西噝隔渠相望,南到南劉莊3公里。該材地勢平坦,...
簡介元末順帝年間,1333-1350年,有人在此居住,該村處永定河南堤下,白鹼沙灘,居民以垡地為生,稱為白垡村。1地理位置 ...
使用犁等農具將土垡鏟起、松碎並翻轉的一種土壤耕作方法。通稱耕地、耕田或犁地。在世界農業中的套用歷史悠久,套用範圍廣泛。中國約在2000多年前就已開始使用帶...
1996年,台湖鄉面積28.4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轄台湖、玉甫上營、鋪頭、蔣辛莊、尖垡、田家府、西下營、東下營、唐大莊、北姚園、興武林、窯上、北火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