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頂山位於威海北部棉花山脈和南部里口山脈之間的一列東西向山脈的西端,東端即為威海最早的名勝環翠樓所在的奈古山。據說垛頂山起初並沒有頂,一位風水先生說,這個山無峰,有峰的話村里會出狀元,於是村中鄉紳富戶便組織村民搬石運土,垛了個山頂,山名由此而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垛頂山公園
- 地理位置:威海北部
- 地理區域:棉花山脈和南部里口山脈之間
- 著名景點:於春暄塑像,大學林等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大學林,於春暄塑像,掩體與防空洞,
發展歷史
1906年回國後,與人在煙臺創辦東牟公學,作為同盟會的聯絡點。三年後東牟公學被取締,於春暄在本村創辦了初等國小,在洪智寺創立高等國小,並擔任文登師範傳習所所長,致力於教育事業。
1909年10月,當選為山東咨議局議員。武昌起義後,於春暄參與了煙臺的獨立,奉煙臺革命軍政府委派率軍光復了文登、榮成,建立了文登、榮成革命軍分政府。
1911年12月,在石島被榮成暴亂匪徒抓捕,1912年2月與文登被捕的革命黨人共59人就義於城西門外。飲水思源,知恩圖報。故鄉的親人自發籌資鑄像安放於垛頂山公園,迎接烈士英魂回歸故里,以緬懷先烈,激勵後來。
主要景點
大學林
垛頂山公園 位於公園入口處東側。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國之大計,教育為本。2004年,在建設垛頂山公園的,東澇台居委會決定建立“大學林”,考上大學的學子每人栽樹一棵並負責維護,讓每一顆樹木都和自己的學業一樣不斷成長進步。這種激勵學子成才報效家鄉的做法顯示出東澇台的當家人的深謀遠慮的不凡見識。
於春暄塑像
垛頂山公園 位於公園東側。南面十數級台階,石欄圍砌5米見方的台基,正中於春暄半身銅像立於石台上,銅像莊嚴肅穆,兩眼正視前方。正面“辛亥革命烈士於春暄(1879-1912)”,背面為於春暄事跡紀略。銅像2006年10月由山東藝術學院知名教授製作而成,高1.2米,寬0.8米。於春暄祖籍東澇台村,從小即知讀書以報國為本。1904年東渡日本,攻讀法律,1905年成為同盟會第一批會員。
掩體與防空洞
在跺頂山的北坡環山路南,有大門洞開的水泥工事,鋼筋混凝土澆築的大門,已然廢棄。其實可以利用養殖蘑菇,或儲存物資。
垛頂山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