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門脈系統(垂體門脈系)

垂體門脈系統

垂體門脈系一般指本詞條

下丘腦和垂體前葉間的一個特殊的血液循環體系。垂體上動脈在正中隆起處首先形成豐富的毛細血管叢,是為門靜脈前毛細血管叢,此叢匯集成若干條靜脈乾,即垂體門靜脈。它們沿垂體柄下行進入垂體前葉,再次分支形成毛細血管叢,是為門靜脈後毛細血管叢。這種特殊的血管構築稱為垂體門靜脈系統。該系與腺垂體分泌的調節有密切關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垂體門脈系統
  • 外文名:無
  • 解釋:垂體的血液供應系統
  • 學科:生物
垂體,垂體激素,

垂體

亦稱“腦垂體”或“腦下垂體”。位於顱底蝶鞍的垂體窩內,借垂體柄與下丘腦相連。可分為腺垂體和神經垂體兩大部分。腺垂體又可分為遠側部、結節部和中間部,神經垂體又可分為神經部、漏斗柄和正中隆起。漏斗柄和正中隆起合稱漏斗,漏斗和結節部組成垂體柄。一般將遠側部稱前葉,中間部和神經部合稱後葉。垂體能分泌多種激素,具有重要的功能。垂體前葉和垂體後葉的功能分別為:1.垂體前葉:有嗜酸性細胞、嗜鹼性細胞等。(1)嗜酸性細胞又分為兩種:一種生長激素細胞能分泌生長激素(詳見“生長激素”)。另一種催乳激素細胞能分泌催乳素,催乳素可促進乳腺的生長和乳汁的分泌。(2)嗜鹼性細胞分為三種:①促性腺激素細胞可分泌促性腺素(詳見“促性腺素”)。②促甲狀腺激素細胞可分泌促甲狀腺素,促進甲狀腺上皮的增生和分泌。③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細胞可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主要作用於腎上腺,加強分泌糖皮質激素和性激素。2.垂體後葉:(1)中間部細胞能分泌黑色素細胞刺激素,有促使皮膚黑色素細胞合成黑色素等功能。(2)神經部的結構和神經組織相似,由大量無髓神經纖維、神經膠質細胞、結締組織及血管組成。在結構和功能上都與下丘腦有密切的關係。神經部不具有分泌功能,而是一個儲存激素的場所,它儲存有兩種激素——抗利尿激素(又稱加壓素)和催產素,分別由下丘腦分泌並輸送至神經部。抗利尿激素具有促進血壓升高和抗利尿的作用。催產素具有促使子宮收縮和乳腺泌乳的作用。

垂體激素

垂體激素主要由前葉產生,有以下幾種:①生長激素(growthhormone GH),因作用於三大代謝而刺激生長。主要促進骨和軟骨組織的生長,也對蛋白質合成等機體代謝過程有廣泛的調節作用。②催乳素(prolactinPRL),是使已發育而具備泌乳條件的乳腺(分娩後)開始分泌乳汁和維持泌乳。其次在動物體內作用於排卵後黃體化卵泡維持孕酮分泌。③黑色細胞刺激素(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 MSH),使皮膚黑色素細胞合成或黑色素。④促激素,即各種促進其它內分泌腺進行活動的激素,包括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 hormon ACTH),促甲狀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促黃體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hormone FSH)。1974年研究發現無論α-MSH或β-MSH均不存在於正常人血漿及垂體提液中,但在有明顯中葉的動物中可能有MSH分泌。垂體後葉並不分泌激素,只貯存和釋放下丘腦所產生的抗利尿激素(antiduretic hormone ADH)和催產素(oxytocin),ADH主要作用於腎遠曲小管及集合管使水分回吸收增加,尿濃縮為高滲液,從而調節體內水總量、有效血容量、滲透壓、血壓及各種電解質濃度等作用。催產素主要促進子宮收縮與活乳,也有輕度抗利尿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