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向混合,污水泄入河流後,因河寬比水深大得多,污水很快通過垂向湍流擴散,在垂線方向完全混合,使濃度分布較均勻的現象。發生在排污口附近水域(即近區),屬於污水進入河道後混合的初始稀釋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垂向混合
- 含義:污水泄入河流後,因河寬比水深大得多,污水很快通過垂向湍流擴散,在垂線方向混合,使濃度分布較均勻的現象
垂向混合,污水泄入河流後,因河寬比水深大得多,污水很快通過垂向湍流擴散,在垂線方向完全混合,使濃度分布較均勻的現象。發生在排污口附近水域(即近區),屬於污水進入河道後混合的初始稀釋階段。
垂向混合,污水泄入河流後,因河寬比水深大得多,污水很快通過垂向湍流擴散,在垂線方向完全混合,使濃度分布較均勻的現象。發生在排污口附近水域(即近區),屬於污水進入河道後混合的初始稀釋階段。...
《河口鹽淡水垂向混合的非靜壓模擬研究》是2018年12月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時健、童朝鋒。內容簡介 考慮動壓效應的非靜壓模型是近年河口海岸數值模型研究的熱點。非靜壓模型適用於局部地形劇烈變化、密度分層等垂向流速變化較快區域的模擬,但也存在計算極為耗時的問題。《河口鹽淡水垂向混合的非靜壓...
《河口分層流擴散與混合對流動演化的耦合回響》是依託華南理工大學,由尹小玲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在自然界的河口中,徑流淡水和海洋鹽水相遇交匯,密度分層現象十分普遍。由於密度變化而帶來的浮力影響和垂向混合不僅關係到物質輸運,還關係到水體內部動量和能量的交換以及紊動的變化,使得混合和分層與水...
初步研究表明,水動力條件的改變是三峽水庫支流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於大型水庫來說,無論是風生擾動、水體的流動還是溫度分層影響下的垂向混合,均可以反映到藻類生長所在水層的紊動結構和混合特性上。本項目從影響水體富營養化的水動力條件出發,在實驗、現場觀測的基礎上,闡明水庫運行中自然或者人為因素造成的...
《大型水庫污染物垂向擴散機理研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羅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污染物在水中的擴散規律一直沿用一個假設:在河流等水體中點源污染物將較快地在垂向均勻混合,形成線源,因此其擴散可採用水平二維的方式進行模擬。對於河流,該假設在大部分情況下是成立的;可已有研究者發現,污染物...
縱向混合 縱向混合,污水進入寬淺河道後,先在垂向混合,然後沿橫向擴散,當在橫斷面上均勻混合後,向下游擴散的現象。此時,已不存在橫向展寬,主要是沿縱向擴散,且以縱向離散為主。發生在離排污口較遠的區域,屬於污水進入河道後混合的一維縱向離散階段。
在該項目的支持下,得到了以下重要研究成果:(1)在國際上首次刻畫了南海垂向混合的三維空間分布;(2)發現南海及西北太平洋的中尺度渦能夠通過增大背景流剪下增強海洋的垂向混合;(3)在南海發現不同極性的中尺度渦通過改變風生近慣性內波的傳輸路徑來影響海洋的垂向混合,總體而言暖渦更有利於強混合的發生;(4...
在楔端的上游,整個水體的水流淨值指向下游;在楔端以下的鹽水入侵區,自水面至鹽水和淡水的界面之間,水流淨值指向下游,但在交界面以下,水流淨值指向上游,從而形成一個微弱的垂向環流。美國密西西比河口的西南水道屬於此種類型。 部分混合型 相當於緩混合型。潮汐作用加強時,河口水體的底摩擦加大,產生了湍流,...
從力學機制上揭示浮水植被、水體和底壁粗糙間的互動作用機理及對動量和質量傳輸的影響;分析建立描述浮水植被水流特性的水力參數體系,完善縱向流速垂向分布的分析解模型;開展示蹤實驗研究浮水植被水流中的縱向混合特性,建立縱向混合的分析解模型,並分析建立描述縱向混合特性的準數關係。
《海洋上混合層的次中尺度動力學研究》是依託廈門大學,由劉志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海洋上混合層是海洋中動力環境最為活躍的部分,是海氣間物質、熱量、動量與能量交換的媒介。經典的混合層動力學理論認為,混合層的形成與演變主要是垂向一維的過程。然而,近期的研究表明:由於海表強迫不均與中...
垂向均勻河口 垂向均勻河口是2007年公布的海洋科技名詞。定義 潮差大、潮流作用較強而徑流作用較弱,鹹淡水之間存在強烈混合,在水平方向有密度梯度,在垂直方向密度梯度甚小的河口。出處 《海洋科技名詞》。
而初步分析說明在台灣淺灘潮致上升流/表層冷水的機理主要有三點:潮過程在淺灘邊緣形成的次級環流引起跨陸架輸送;淺灘強潮流引起的垂向混合;淺灘南側陸坡區由於潮致內波破碎引發的垂向混合。這三種機制的相對作用有多大?在時間、空間上的分布如何?其有何相互關係?這正是本項目的研究目標。利用國家863重點項目區域...
《實尺度內孤立波近岸動力過程大渦模擬研究》是依託河海大學,由朱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內孤立波是天然分層水體中常見的水動力現象。內孤立波在陸架、湖泊沿岸帶等近岸水域的破碎能夠引起層結水體的強烈垂向混合,從而改變溫度場、營養鹽和浮游植物的分布,對水環境產生影響;內孤立波在破碎時...
《流域產匯流模型及水文模型》其中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以套用廣泛的新安江模型為代表,以及它的一些有特色的改進模型,如蓄滿-超滲兼容模型、垂向混合模型、ARNO模型和VIC模型等,並從理論和套用上進行了分析比較;半分散式流域水文模型以TOPMODEL模型為代表,並建立了適用於黃河流域的半分散式月水量平衡模型,進行了套用...
研究揭示,當懸沙擴散與沉降通量達到平衡時,懸沙剖面為指數型和斜線型分布,前者出現在懸沙粒徑較粗、後者出現在懸沙粒徑較細的條件下,二者皆屬於Rouse剖面;垂線型剖面出現在垂向混合強烈但底床缺乏可侵蝕泥沙的條件下,由表層至底層懸沙濃度保持一致;強密度分層和橫向環流都能導致雙層結構型懸沙剖面的產生...
陳大可長期從事物理海洋學基礎研究,推動了ENSO研究的發展進程,創建了一個有效的垂向混合模型闡釋了海洋混合的物理機制。人物經歷 1982年,陳大可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物理系。1985年,獲得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學碩士學位。1989年,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獲物理海洋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羅德島大學...
(3)長江口北槽鹽淡水垂向混合的非靜壓模擬,項目負責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2016B13314),2017.1~2018.12。論文論著 [1] Titi Sui, Yu Jin, Zhaojun Wang, Chi Zhang*, Jian Shi. 2019. Effects of the Soil Property Distribution Gradient on the Wave-Induced Response of a Non-Homogeneous ...
在筏架、網箱養殖海域的水交換、垂向混合等方面,人工設施與天然水動力過程的相互作用,以及以物理海洋視角探索海水養殖方式最佳化以及綠色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取得一定成績。教育經歷 2008.09 – 2013.06 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學博士 2004.09 – 2008.06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士 工作經歷 2017.03 – 至今上海海洋大學...
研究認為:長期固定觀測站的實測資料表明在在冬季大風期間,波高明顯增大,表層和底層懸沙濃度顯著增大,垂向混合加強,表層海水溫度下降較快,底層海水溫度緩慢下降,受大風影響,出現增水現象,潮流余流速明顯增大;在夏季颱風期間,表層海水溫度下降,底層海水溫度上升,垂向混合加強,出現增水現象。影響南黃海西部海域的...
將Stokes漂流的大尺度CSF和小尺度渦度力(SVF)加入到大洋模式POM中,研究Stokes漂流對海洋上層流場、垂向混合係數和溫度的影響。結果表明,由於Stokes漂流的存在,大洋表層流場結構、水體的輸運分布有所改變,垂向混合係數加強,垂向溫度分布更均勻,且在高緯度海域比低緯度海域更加明顯。採用HYCOM和WW3進行全球範圍、...
秋季,黃海中部春、夏產生的低DIC水團因對流作用較弱而持續影響該區無機碳系統,主控該區碳匯作用,而在長江淺灘,垂向混合作用向該區真光層內淨輸送DIC,主控其碳源作用。若無生物作用(“生物泵”),黃海中部的夏、秋季,長江淺灘的夏季將發生碳匯向碳源作用的轉變。東海中陸架海-氣CO2通量的季節變化主要由海表...
提出了山丘小流域缺資料暴雨洪水計算的時空變源混合產流理論方法及基於深度學習理論的缺資料地區模型參數區域化理論方法,從超滲/蓄滿的平面混合、垂向混合和時段混合三個方面,揭示了短歷時降雨條件下小流域產流時空演變規律和產流非線性機理。創立了基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於數據採集、傳輸分析與共享套用全信息鏈的山洪...
第六章海洋混合………118 第一節的基本特徵………118 第二節幾個重要參數………119 第三節海洋中的垂向混合………122 第四節海洋通風………127 第七章海流………130 第一節地轉流………130 第二節風海流………141
遠口門處向東北擴展的現象,在此基礎上模擬和動力分析2000年8月在颱風傑拉瓦、2006年7月在颱風Eviniar和熱帶氣旋Billis作用情況下長江口外海區流場、垂向湍流粘滯和擴散係數、長江沖淡水擴展的分布和變化,結合觀測資料,揭示在颱風作用下流場對長江沖淡水平流作用和垂向強混合對沖淡水羽狀結構加深作用的動力過程。
感潮河網水環境容量影響因素研究 河網非穩態水環境容量研究 結合起始段的射流過程研究 河流連續點源的垂向混合規律研究及其套用 河流中污染源垂向紊動混合過程研究 Vertical turbulent mixing in tidal estuary 潮汐河口污染帶影響因素研究 河口分層流的三維數值模擬 河流縱向分散係數研究 河流水功能過渡區長度的影響研究 ...
5.2 海洋上層混合(Langmuir環流)5.3 生物耦合 5.4 海底地形 5.5 三角地形之層結流體湍流動能收支模型 5.6 Langmuir環流與島嶼尾流的相互作用 5.7 對流不穩定引起的混合 5.8 海底地形引起的垂向混合 5.9 溫躍層深度影響Langmuir環流 5.10 波浪破碎影響的湍流動能收支邊界再分配 附錄 附表 常見參數...
(2)在波流水槽中開展了波浪作用下邊界層水動力特性研究,通過剖面流速儀測量了波浪作用下的流速剖面結構和垂向紊動特徵,分析了波浪水流對紊動擴散作用的影響機制;(3)建立了邊界層高精度水流-泥沙相互作用數學模型,模擬分析了泥沙層化對紊動的抑制作用及所引起的泥沙垂向分布特徵,描述了泥沙垂向充分混合、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