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研究所副所長)

劉昌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研究所副所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昌軍,男,1976年10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現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研究所副所長。博士,教授級高工,全國山洪災害防治項目組技術部負責人。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所獲榮譽,主要成果,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98.9-2002.6 河海大學獲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專業學士學位;
  2002.6-2005.6 河海大學獲水工結構工程專業碩士學位;
  2005.6-2012.6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岩土工程專業博士學位;
  2005.6 至今 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減災中心工作。
    2021年7月14日起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研究所副所長。

所獲榮譽

2022年1月,榮獲“全國水旱災害防禦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主要成果

長期從事防洪減災理論與方法研究,先後主持或參與了國際合作、國家科技支撐、省部級科研計畫等50餘項國家基礎科研項目,主編行業標準1部,發表相關論文100餘篇,SCI、EI源刊論文30餘篇,軟體著作權20餘項,專利2項。獲得省部級獎7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一項;廳局級獎4項。
提出了山丘小流域缺資料暴雨洪水計算的時空變源混合產流理論方法及基於深度學習理論的缺資料地區模型參數區域化理論方法,從超滲/蓄滿的平面混合、垂向混合和時段混合三個方面,揭示了短歷時降雨條件下小流域產流時空演變規律和產流非線性機理。創立了基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於數據採集、傳輸分析與共享套用全信息鏈的山洪災害動態預報預警理論方法及關鍵技術體系,研發了模組化小流域暴雨洪水分析系統和小流域山洪災害動態預警系統等,並在多個省市、流域及重大工程中得到套用,效果顯著,上述成果在水土保持、水資源調度管理、水環境、中石化、鐵路、文物、滑坡等其他行業進行了推廣套用,多項成果列入水利行業推廣實用技術進行推廣。

人物評價

2021年3月,水利部提出開展數字孿生流域智慧防汛“四預”系統試點建設,劉昌軍同志作為試點工作負責人,組織150餘人完成了淮河王家壩至正陽關段、海河永定河等智慧防汛系統研發工作,提出了智慧防汛“四預”系統總體思路和框架,主持研發了多源多尺度數據融合、超大規模水文水動力學並行計算、水文預報調度一體化等多項關鍵技術,引領智慧水利工作發展,獲得水利部和淮委、海委領導多次表揚,該成果被中國政府網、人民日報、新華社、科技日報、中國水利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專題報導。
作為國務院鄭州“7·20”暴雨洪澇災害調查組專家,劉昌軍同志參加了河南鄭州“7·20”暴雨洪澇災害復盤工作,提供了系統的洪澇災害復盤結果,撰寫的《河南鄭州“7·20”暴雨洪澇災害分析報告》被國務院調查組採納,有力支撐了國務院調查組工作。作為國家防總工作組成員,先後參加多項重點山洪災害事件調查。並對2020年阿克蘇庫勒湖潰壩分析、2021年光謝錯冰湖、麥茲巴赫冰川湖等堰塞湖潰決風險進行分析,獲得水利部表揚肯定。
作為全國山洪防治項目組技術部負責人,劉昌軍同志參與編制了全國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實施方案和項目技術規範20餘項。同時主持開發了淤地壩風險預警平台,並參與開發了國家山洪災害風險預警平台和山洪災害氣象預警業務平台,能夠在6分鐘內完成全國10萬格線的山洪風險判定。
劉昌軍同志長期從事水旱災害防禦技術研發工作,為河南、山東、黑龍江、重慶等20餘省(市)水旱災害防禦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主持了世界銀行資助項目《中國洪澇災害風險防範與應急管理機制》項目,系統梳理了國內外洪澇災害體制機制、技術標準規範、法律法規和預案等,對中國洪澇災害風險防範和應急管理給出了建議,多項建議被國家採納。主持了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和工程技術研發項目等70餘項;在遙感水文要素分類與提取技術、非線性產匯流模型和分散式水文模型、山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並用於工程實踐;獲得省部級獎勵11項,廳局級獎勵6項;發表論文158篇(SCI、EI檢索38篇),參編學術著作8部;獲得專利20餘項,主編行業規範1項,主持研發了20餘項軟體產品和監測預報預警平台,為多個省水旱災害防禦提供了重要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