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埠鎮

坦埠鎮

蒙陰縣的東大門---坦埠鎮位於蒙陰、沂水、沂南三縣交界處,自古以來就是商貿流通重鎮。全鎮總面積80.81平方公里,轄32個行政村,人口31516人(2017),2005年人均純收入3868元。坦埠鎮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境內有漢朝盧縣城遺址和龍山文化遺址,有興建於隋朝的千年古剎中山寺,聞名四海的孟良崮戰役前線指揮部就坐落於此。1938年5月第一屆蒙陰縣委在此誕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坦埠鎮
  • 行政區類別:建制鎮
  • 所屬地區:蒙陰縣
  • 下轄地區:轄32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539
  • 郵政區碼:276200
  • 面積:80.81平方公里 
  • 人口:31516人(2017) 
  • 方言:膠遼官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中山寺
  • 機場:臨沂機場
  • 火車站:臨沂站
  • 車牌代碼:魯Q
概況,沿革,經濟發展,市級示範村,故縣村,特色物產,旅遊景點,中山寺,中山,自然資源,小城鎮建設,農業發展,2017規劃,

概況

蒙陰縣坦埠(dan bu)鎮歷史悠久,全鎮土地總面積80.81平方公里,人口31516人(2017),轄35個行政村。位於沂蒙山區東部,南鄰沂南,東鄰沂水,有蒙陰東大門之稱。
響水莊村的美景響水莊村的美景
鎮內由三縱一橫四條青石、砂石山脈組,西高東低,北高南低,以潮潤的濕地氣候為主,省道“兗石”公路穿鎮而過,梓河支流川行其內,有大1型水庫一座。
坦埠鎮歷來為商賈雲集,物轉貨移之地,境內有中山寺等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 革命歷史紀念遺址──位於諸夏社區的將軍洞系著名的孟良崮戰役陳(毅)、粟(裕)前線指揮部所在地;千年古剎中山寺,坐落於省級森林公園──中山寺林場懷抱之中,古鐘鳴幽,漢柏迥立,環境神秘清雅。

沿革

坦埠鎮因坦埠村而得名,坦埠村元初建村,因附近有一荒丘,是野獸、強盜出沒的地方,行人望之生畏,故名憚阜。元朝末年演變為坦埠。清朝末年屬東一區坦埠鄉,民國初期劃為坦埠區。1958年由坦埠鄉和舊寨鄉合併成立坦埠公社,1962年與舊寨分開後仍叫坦埠公社。1979年公社駐地由坦埠村遷至故縣村。1985年,改稱坦埠鎮。

經濟發展

鎮內農業產品除小麥玉米糧作物外,以蜜桃、蘋果、板栗、冬棗為主。是生薑、棚菜、中藥材、煙、蠶繭生產基地,已發展生態果園6500畝,蔬菜5000畝,其中生薑3000畝,中藥材2000畝,桑園、黃煙各1000畝。年生產黃芪、丹參、桔梗、黃芩等名貴中醫藥材40萬公斤,暢銷日、韓國際市場。黃芪產量20多萬公斤,是繼我省文登之後的第二大生產基地。
坦埠鎮坦埠鎮
畜牧業以長毛兔養殖為主,存欄量46萬隻,年產優質兔毛25.3萬公斤,是臨沂市最大的兔毛集散地。工業生產以紡織、農副產品購銷、加工、中藥材加工生產為主。鎮麻紡廠是中國麻協理事單位,省內唯一一家黃麻精細麻紗生產廠家。現有“慶豐麵粉廠”、“天和”、“天順”棉紡廠等年產值過百萬元的企業12家,是市、縣個體民營經濟發展先進鄉鎮。
鎮區內有縣鄉村硬化路面25公里,村村通程控電話,有程控電話1600門。為加快河東新區發展,鎮黨委、政府制定一鎮二區發展目標,出台優惠政策,水、電、路、資金、土地等各方協調,加快了東部新區的快速發展。

市級示範村

位於蒙陰縣城東北部。距縣城38公里。地處蒙陰、沂水、沂南三縣交界,是坦埠鎮的西大門。東鄰水明涯村,北接石龍莊,西連舊寨鄉,南與沂南縣接壤。
諸夏村碑諸夏村碑
諸夏社區現在也成立了,管轄水明崖村、張林村、寨後村、石龍莊村、艾山前村、英家山村,轄區人口幾萬人。同時在諸夏村建立了集行政服務管理、科學教育、醫療衛生為一體的諸夏社區服務中心。
諸夏村是“臨沂市全面小康百強示範村”,村里各項工作都走在全鎮前列,在發展村集體經濟和帶領村民致富上路子廣、效益好,村集體積累近百萬萬元。在與鄰近的英家山村“聯姻”後,抓住“村村通”的有利時機,幫助英家山村投資架橋一座,徹底解決了英家山村的出行難問題。同時輻射帶動該村發展大棚蔬菜,使村民的人均收入增長30000多元。
孟良崮戰役我軍指揮部孟良崮戰役我軍指揮部
諸夏村被山東省農業廳授予:“山東省綠色無公害果品蔬菜生產基地村”。近幾年來,該村民眾種植反季節蔬菜,並堅持用綠色無公害標準生產。全村耕地1900多畝,僅棚菜面積就達1260畝,年產各類蔬菜800多萬公斤。在該村的帶動下,全鎮蔬菜面積已發展到1.1萬畝。
歷史由來
據孫氏墓地明萬曆年間碑載,明初孫姓自山西喜鵲窩遷此建村。傳說漢代時有個皇帝巡視城陽國路經此地,被美麗的景色陶醉,連聲說“住下”,故以“住下”諧音諸夏為村名。
將軍洞原名老君洞,位於蒙陰縣坦埠鎮諸夏村的雲頭崮下,因1947年5月陳毅、粟裕兩位將軍在該洞設我軍指揮部,成功指揮聞名中外的孟良崮戰役而倍受關注。

故縣村

現駐地故縣村原是一個古老的縣城,是西漢慮縣(也稱盧縣)治所。清康熙《蒙陰縣誌》載“水經注云,盧川逕城陽之盧縣,蓋縣之盧上里也。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封城共王弟稀為雷侯。《漢書》作慮縣,王莽更之曰著善,今故縣是也。”慮縣屬城陽國。在故縣村東,野店河與梓河匯流處,有一片平坦而肥沃的小平原,面積近百畝,就是慮縣遺址,出土文物有漢磚瓦、陶碎片、古墓群、金大定錢等,還發現不少廟宇、住宅等古建築遺蹟。

特色物產

坦埠鎮中醫藥材生產從1990年興起,由於當地特有的土壤和特有的地理環境,生產的藥材具備蒙山野生藥材所特有的品質,藥用價值高。10多年來,共發展黃芪、黃芹、丹參、拮梗等中藥材十幾種,常年種植3000餘畝。是臨沂市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及行銷地。
每產優質乾鮮中藥材120餘萬公斤,種苗1.2億株。種子4萬公斤。黃芪是繼我省文登之後的第二大生產基地,年產“文黃一號”優質黃芪60萬公斤。大雪棗單果重50克以上,果色鮮艷,含糖度高,實屬果中珍品,2001年價格每公斤20元左右,目前我鎮雪棗生產已初具規模,並可提供優質苗木,歡迎各地客戶前來洽談業務。
響水莊村風土人情響水莊村風土人情
蜜桃是坦埠鎮果品生產的主要品種之一。現有結果樹4000餘畝,今年產量可達到1000餘萬公斤,今後幾年產量將大幅度增加。主要有:朝暉、大九寶、秋風蜜等品種。均以其個大、色鮮、含糖度高而暢銷上海、南京、福州等南方大城市。張林甜桃已自成品牌,為上海市場首先果品,適宜的土壤,充足的光照及農家肥的施用,使桃品質優於同類果品。
坦埠鎮物產豐富,特產綹子煙。綹子煙又叫土煙,俗稱“坦埠綹子”,已有300多年種植歷史,早在清康熙年間就在坦埠村、故縣村一帶種植。由於煙質好,聲名遠播,被乾隆皇帝欽點為宮廷貢煙。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坦埠綹子在山東、華東、全國三次農業博覽會上展銷,均獲得了好名次。除在全省銷售外,還遠銷東北、江蘇和全國的大中城市。
坦埠綹子的種植方法精細,季節性強,適宜於黃土、紅褐土壤,喜愛土雜肥,豆餅最佳。一般在“穀雨”育苗,“夏至”移栽,畝栽1200棵左右,“寒露”帶拐收割,經過幾次涼曬、悶捂,逐葉捋制,扎把成型,形成綹子。其特點是葉長、葉厚,呈褐紅色,油性大,搓細為顆粒狀,香味濃郁,不截火,上部葉和頂葉最佳。新中國成立初期,全縣發展綹子煙6400畝,總產達57萬公斤。1972年後,因引種烤菸,綹子煙面積減少,現每年種植面積在500畝左右。

旅遊景點

中山寺

位於坦埠鎮駐地西北3公里處,距縣城30公里,始建於唐而盛於宋,因坐落在中山懷抱,以山得名。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寺中和尚鑄一口重兩千餘斤的大鐵鐘,聲震遐邇,故又名鐘山寺。中山寺寺基約3.5畝,經對原址考證,當時寺廟系一完整的古建築群,坐西面東,寺院內以大雄寶殿為中軸線,其右側為文昌殿,正東分別為香爐、迎門閣,僧房呈南北對稱式排列,構成寺院的主體。寺門兩側分別是鐘樓和鼓樓,整個建築群錯落有致。據史料記載:寺廟鼎盛時期有僧500餘人,土地500餘畝。在漫長的歲月中,中山寺幾度興衰。清康熙《蒙陰縣誌》載:“坦埠西北有中山古剎,昔年金碧輝煌,今就傾頹矣。”在明末清初,中山寺曾一度衰敗。1941年,寺中主持僧趙榮因橫行鄉里被處死,寺廟再度敗落。
現寺記憶體有響石碑一通,上刻兩篇詩文,上部有浮雕響石圖象,上書“御製棲真亭響石”。據《沂州府志?卷七》載:“響石,(在)中山社,《通志》載:其石頗巨,空透玲瓏,擊之聲韻清遠,宋乾興間詔構棲真亭於上,有真宗制詩刻碑,今石亡碑亦無存。”1980年,兩塊鑲嵌在寺牆上的詩碑被找到。清康熙《蒙陰縣誌》載:唐朝詩人白居易在中山寺遊覽數月,吟詠最多,今只有七律一首刻在響石碑上;另一石碑詩的作者相傳是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今寺院內還存有古贔屓兩座,高浮雕石獅兩件,石蓮花座兩件,均保存完整,生動逼真。萊蕪匠人鑄造的重達一噸的金大定鐵鐘,為研究古代冶金技術的實物資料。目前,該寺尚存有唐至明朝的槐、柏、銀杏等古樹14棵。近年來,蒙陰縣在考查論證的基礎上,對原中山寺進行了部分修復,已初步展現出古代風貌,使千年古剎重現生機。

中山

海拔425米,周圍群山環繞,風光秀麗,著名的蒙陰舊八景之一“中山晚照”就出現在這裡,據說當太陽西下時,中山寺北山間時有神奇的景象出現,宛如四川峨眉山佛光。千百年來,人們紛至沓來,除了遊覽中山秀麗的風光和參拜寺廟外,都希望有幸一睹“中山晚照”的奇異景象。

自然資源

埠鎮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為石灰石、石英砂,地質儲量數10億噸,加上周邊方圓60千米內的儲量約幾百億噸,集中分布在鎮境南部和西部山區,距離省道兗石公路僅2公里,距離京滬高速公路32公里,距離日照港140公里,交通極為便捷,便於開採運輸。經樣品採樣檢測,礦區氧化鈣含量達53.64%,氧化鎂含量達0.9%,二氧化矽含量達0.87%,是石灰岩中的上品,用途廣泛,廣泛用於水泥製造、鋼鐵添加劑、建築用石等,是一種新型環保建築用材,重量輕成本低,是國家逐步禁止的不可再生資源開採的主要替代品。坦埠鎮礦產資源充足、質量穩定、價格較低,投資石英長石等產品的生產研製,市場空間大,經濟、社會效益高。

小城鎮建設

鎮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完備,鎮區街道全部硬化、綠化,加大資金投入對故縣段進行了立面改造,建築風格別致,環境整潔舒適,文體廣場、文化大院、商務會館一應俱全,服務功能完備。實現了全鎮環衛一體化的全覆蓋,形成了戶戶有小桶、十戶一大桶的格局,按照人口2‰的比例配備了66名保潔員,健全了“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垃圾清運模式,大大提升了城鎮環境面貌。鎮內擁有一級甲等衛生院一處,縣級中學一處,高標準幼稚園1處,國小3處,省一級敬老院一處,教育衛生條件優越。鎮區在艾山前村建有110千伏高壓變電站一處,變電站採用室內GIS設備,按照智慧型變電站設計,電力供應充足。坦埠鎮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項目項目位於坦埠鎮工業大道南端,占地面積14560平方米,採用MBBR工藝,生活污水處理規模達350噸/日,濕地的設計流量為1500 m3/d,為涵養水源、降解污染,保持生態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2008年起規劃建設項目聚集區一處,占地面積4000畝,區內2012年投資2000餘萬元的工業大橋和工業大道、投資7900萬元的110千伏變電站、投資200萬元的污水處理廠均已交付使用,項目聚集區內基礎設施基本配套完善,為項目建設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目前,中山礦業、金晟源礦業、華運礦業、福山木業、神農中醫飲片加工等企業已在項目區內成功落地並實現良好的發展勢頭;由日鋼集團總投資16億元的蒙陰廣匯建材有限公司冶金渣資源化利用配套技改項目第二條生產線已基本安裝完成,餘熱發電項目已併網發電;新引進的金橋紡織項目,已完成投資3000萬元,新建廠房、倉庫6000平。除此之外,生源紡織、鑫建紡織、德興麻紡、亞泰紡織、萬香園食品等企業2014年發展勢頭喜人。中山寺旅遊開發項目、蒙陰海潤省級現代漁業園項目,規模進一步擴大,效益進一步提高。
戰鼓聲聲催人進,春潮滾滾萬象新。回看2016,兗石路坦埠段兩側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招手2017,擼起袖子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建設美麗新坦埠。2月13日,小城鎮建設故縣棚戶區改造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拉開了該鎮16個重點項目建設擼起袖子大幹的序幕。
坦埠鎮小城鎮建設項目沿線長達5公里,涉及5個村,拆遷總戶數220戶,總建築面積10萬平米,其中故縣棚戶區改造項目投入資金2627萬元,涉及拆遷戶80戶。坦埠鎮小城鎮建設項目堅持嚴把關、高標準的建設原則,從規劃抓起,要倒排工期,全方位開花,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力爭建成一張美麗名片。

農業發展

坦埠鎮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林果、蔬菜、中藥材、生薑和畜牧養殖等成為農村支柱產業。鎮區北部大力發展蘋果、蜜桃、板栗等優質林果,建成了11000畝優質林果基地,規模養殖場達到260多個,長毛兔存欄量80萬隻,是山東省長毛兔養殖集散中心。鎮區西南部諸夏蔬菜精品園區生薑、土豆、芫荽、西紅柿、水蘿蔔、芸豆等大棚設施農業4000餘畝,是蒙陰縣最大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油桃、花卉等日光溫室大棚4000餘個,2000餘畝。建成了梓河沿河1840畝的生態特色農業長廊,是集農業生產、生態旅遊、商貿服務與一體的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園區。

2017規劃

會議肯定了去年取得的成績,分析當前形勢,指出了存在的問題,要求在新的一年裡,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按照縣委、縣政府“一放大、兩趕超、三進位”的思路目標,主動適應新常態,以“三引一促”為抓手,以“農商文旅”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對準弱點、攻克難點、打造亮點,開拓創新,著重在脫貧攻堅、重點項目建設、農商文旅融合、小城鎮建設以及民生建設等方面實現更大突破,爭取實現工業總產值增長10 % ,達到31.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 %,達到12.4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力爭增長10%左右,達到7550萬元,不斷推動鎮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科學跨越發展。
全鎮上下廣大黨員幹部民眾要堅決貫徹落實好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適應新常態,準確定位,振奮精神,求真務實,進位趕超,為建設“富綠美”蒙陰,為坦埠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