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寨鄉是定安縣轄鄉。在縣境西部。1975年成立坡寨公社,駐地在坡仔村附近,後形成坡寨圩。1986年建坡寨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坡寨鄉
- 地點:縣境西部
- 原名:坡寨圩
- 所屬地區:定安縣
坡寨鄉是定安縣轄鄉。在縣境西部。1975年成立坡寨公社,駐地在坡仔村附近,後形成坡寨圩。1986年建坡寨鄉。
坡寨鄉是定安縣轄鄉。在縣境西部。1975年成立坡寨公社,駐地在坡仔村附近,後形成坡寨圩。1986年建坡寨鄉。...
寨坡鄉(已撤銷),隸屬於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地處南江縣境北部,東接關壩鄉,南連上兩鄉,西、北與光霧山鎮毗鄰,南距南江縣城41千米,區域總面積56.62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寨坡鄉戶籍人口為2525人。清朝時,屬崇清鄉上兩河口場;1984年3月,寨坡公社改為寨坡鄉。截至2018年10月31日,寨坡鄉下轄1個...
坡寨國小 坡寨國小,2009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幫助偏遠地區的孩童有學校上學,學到更多的知識。歷史沿革 坡寨國小前身是坡寨鄉大坡村委會大坡國小,1978年遷址坡寨墟更名坡寨國小。2009年受到香港道德會資助,更校名“香港道德會坡寨國小”,後又更名坡寨國小,是一所完全國小,現已滅失。
李高,男,學歷大專,1993年4月出生,2017年10月考錄寨坡鄉人民政府公務員,分配農業服務中心工作。社會評價 該同志在試用期內能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思想政治素質好,能夠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刻苦鑽研業務,工作認真負責,迅速適應新的工作崗位,表現良好;道德品德好,清正廉潔(四川省南江...
寨坡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以境內山名“寨坡”派生而得名。據清同治《應山縣誌》記載:“舊時山上建有寨,寨小,已毀”。地名含義 “寨”指山寨;“坡”指傾斜的地方;“村民委員會”指民眾性自治組織。歷史沿革 明嘉靖年間屬惠化鄉;清康熙年間屬惠化鄉;民國時期屬官橋鄉;1949年5月屬大邦區;1956年...
偏坡寨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6.00 公里,距離鄉政府18.00公里,年平均氣溫16.10 ℃,年降水量1,13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小麥、黃豆等農作物。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偏坡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新店中學。距離中學18.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3人,其中小學生18人,中學生15人。有耕地716.00畝,其中人均耕地2....
長寨坡 長寨坡是貴州省地名,因該自然村內早期有村民建寨在山坡上而得名。地名含義 長寨坡,即指一個境內有村民在山坡上家建寨子的農村聚落。歷史沿革 長寨坡之名起於1949年前;1984年4月,人民公社改為鄉,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組時停止使用。
坡寨自然村,隸屬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小龍洞回族彝族鄉寧邊村,屬於山區。位於小龍洞鄉政府北邊,距離寧邊村委會7公里,距離 小龍洞鄉政府19公里。年降水量62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有耕地661畝,其中人均耕地1.56畝;有林地1990畝。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13.00畝(其中:田129.00畝,...
寨坡,以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而命名。地名含義 因原叫“後寨坡”,後簡稱“寨坡”,故名。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初。屬士敏縣第七區;合作化時期成立沁水縣裡壁鄉,為里壁鄉政府所在地,1958年實行公社化,冠名為“永福社”,1961年改為城關公社裡必生產大隊,1984年4月實行鄉村制,改為里必村。2003年撤鄉並...
石坡寨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聯珠鎮鎮癸能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聯珠鎮東邊,距離癸能村委會3.00公里,距離聯珠鎮17.00公里。國土面積3.00平方公里,海拔1,670.00米,年平均氣溫22.00℃,年降水量1,123.00毫米,適宜種植稻穀等農作物。有耕地223.00畝,其中人均耕地1.50畝;有林地4,...
平坡寨村隸屬於勐宋鄉三邁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勐宋鄉西邊,距離三邁村委會3.00 公里,距離鄉20.00公里。國土面積1.32平方公里,海拔1,300.00米,年平均氣溫17.00 ℃,年降水量1,400.00毫米,適宜種植等農作物。有耕地102.00畝,其中人均耕地2.22畝;有林地897.50畝,茶葉面積7.00畝,經濟林果地面積0...
南朝梁時,現光霧山鎮境域屬難江縣;2005年3月,由桃園鎮更名光霧山鎮;2019年12月23日,撤銷寨坡鄉,劃歸光霧山鎮管轄。截至2020年6月,光霧山鎮下轄7個社區、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八一街111號。截至2019年末,光霧山鎮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建置沿革 原光霧山鎮 南...
龍門鎮,隸屬海南省定安縣,地處定安縣中南部,東與黃竹鎮相鄰,南和嶺口、龍塘兩鎮相連,西以龍州河為界與坡寨鄉相望,北與雷鳴鎮接壤。鎮人民政府駐地距安定縣34千米。總面積103平方千米。1958年10月,成立龍門公社。1983年10月,改稱龍門區公所。1987年3月,撤區建鄉鎮,成立龍門鎮。截至2018年末,龍門鎮戶籍...
木水電站,位於坡寨鄉高塘村委會,靠近龍門鎮西北部,在龍州河中游文龍至木水河段,東距龍門墟5公里,北離定城25公里,屬有壩引水式徑流水電站。水電站攔河滾水壩長近80米,落差11.70米,壩高14.30米;集雨面積71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7.85立方米/秒;總庫容375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78萬立方米;1978年安裝2...
床位48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8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260人,參保率42%。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大銀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6千米,投遞點9個,鄉村通郵率100%。交通 2011年,大銀鎮境內有鄉(鎮)級公路1條,總長42千米。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大銀鎮有又名大坡寨,因古時此處煉銀而得名。
大口門是河南省地名,因位於兩山之間的山口處,形如門,聚落較大,故名。地名含義 以自然地理實體和規模而命名。歷史沿革 1949年屬二區陳村鄉石板溝行政村;1951年屬坡寨鄉;1956年屬杜家中心鄉坡寨鄉;1958年屬坡頭人民公社石板溝大隊;1960年屬張村礦區人民公社石板溝大隊;1975年屬陳村人民公社石板溝大隊;1984...
民國29年(1940年)秋,遷址坡寨鄉白鶴村;同年秋至1941年眷,在黃竹的福田鋪設考場,招考以國中第17、18班為一級和以國中第19班為一級共3個班。民國30年(1941年)春,再遷烏坡地區南東村,是年秋招收國中第20班。民國32年(1943年)春,南遷石佛;同年秋,遷白沙縣上水,招國中第23班。民國33年(1944...
2011年末,灣嶺鎮轄烏石、灣嶺、新仔、新坡、商坡、鴨坡、孟田坡、坡寨、大平、大墩、北排、水央、南久、錄南、來浩、中朗、加章、嶺門18個村民委員會,烏石、灣嶺2個居民委員會;下設133個村民小組(國營烏石農場烏石分場位於轄區內)。截至2020年6月,灣嶺鎮轄2個社區、1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烏石...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建區。解放後,隨機構變換更迭後改稱鎮、公社、鄉。1992年3月,撤區並鄉,原屬姜寨區的姜寨、楊寨、高城3鄉合併為姜寨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姜寨鎮轄姜寨、范橋、汪莊、熊橋、段坡、高城、王小莊、張小莊、張樓、李吳、王樓、坡寨1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25個村民小組。有94個自然...
龍州河,舊稱南白水,也叫祿運河,是南渡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屯昌縣的黃竹嶺,向東北流至定安縣龍塘鎮再向北流經屯昌、澄邁、瓊山等市縣以及流經定安縣西南部的龍塘、坡寨、龍門、富文、新竹和龍州等鄉鎮,在龍州的羅溫村附近與瓊山的溪頭村處匯入南渡江。幹流長107.60公里,流域面積1293.1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
上兩鄉(已撤銷),隸屬於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地處南江縣北部,東接柳灣鄉,南連橋亭鄉,西南抵楊壩鎮,西靠光霧山鎮,北與寨坡鄉、關壩鄉接壤,南距南江縣城南江41千米,區域總面積72.6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上兩鄉戶籍人口為5189人。清朝時,置上兩河口場,屬崇清鄉。1984年3月,由上兩公社改為上兩...
1949年3月,合併為5個區,上店仍為三區,區下設鄉。1951年11月,經過民主建鄉,第三區設上店,下轄上店鎮和汝南、汝河、寨坡、圪塔、漫流、柏樹、竹園、棗林坪、桂柳、楊溝、西局、下店、青山、龍崖14個鄉。1955年8月,撤銷一區(城關),將其西部的布嶺、水磨、秦停、棗林4個鄉劃歸三區(上店)。12...
米倉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邊緣的南江縣北部,地處秦巴山區(秦嶺—大巴山)的米倉山南麓。東、北與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相鄰,南抵南江縣沙壩鄉、關壩鄉、寨坡鄉和楊壩鎮,西靠廣元市旺蒼縣,並同光霧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相鄰。北距漢中市約70公里(經鐵爐壩山門),南距巴中市約136公里(經陳家山),...
花石鎮地處禹州市西北部,東鄰萇莊鄉,南接順店鎮,西鄰方山鎮,北界登封市宣化鎮。區域面積72.02平方千米。地形地貌 花石鎮地處山岡丘陵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山、崗、平地各占三分之一。西部有五旗山、太平寨、大石坡寨、迎山嘴山,山前為丘陵地。境內最高點位於馮家門村賀桐自然村,海拔633米;最低點...
1996年,王莽鄉轄職業二中家委會和下紅廟、東王莽、西王莽、劉秀、清禪寺、二里、鄭家坡、水寨 、竹溝口、羊峪口東、羊峪口西、圪塔、王家、孟家、上紅廟、下三官堂、上三官堂、小峪河、土門峪、江柳、清水頭南村、清水頭北、江村23個行政村。1996年,韋兆鄉轄韋兆一、韋兆二、韋兆三、韋兆四、常旗寨、...
1949年,成立蜀河鄉。1950年,改稱蜀河街。1956年,始稱蜀河鎮。1961年,成立蜀河公社。1984年,復設蜀河鎮。1996年,沙溝鄉、何家鄉、三官鄉併入蜀河鎮。2011年,蘭灘鄉併入蜀河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蜀河鎮轄蜀河、高橋、三官、蘭灘4個社區,傅家灣、七家窪、間關、觀堂溝、郅家灣、寨坡、黃場、施...
1982年,和平公社改為長鋪子苗族公社;同年,改為長鋪子苗族鄉;太平公社改為楓香公社。1983年,楓香公社改鄉。1985年,楓香鄉改為楓香苗族鄉。1995年,長鋪子苗族鄉併入長鋪鎮。1997年,長鋪鎮析出長鋪子鄉,與楓香苗族鄉合併為長鋪子苗族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長鋪子苗族侗族鄉轄寨坡、小水、瀨瀨水、...
1955年,為大隗中心鄉。1957年,為大隗鄉。1958年,改為大隗公社。1984年,改為大隗鄉。1991年6月,撒鄉建大隗鎮。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1年末,轄大隗、振北、龍王廟、五里堡、觀寨、紙坊、大廟、大路溝、窯溝、鐵匠溝、大坡寨、進化、劉灣、河屯、桃園、香坊莊、和合、孫溝、黃灣寨、雙樓、侯莊、...
1983年,改社為鄉。1987年8月,撤鄉建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牛屯鎮轄牛屯南街、牛屯東街、牛屯北街、牛屯西街、老灣、小莊、周王莊、高營、李建、河東灣、雪坡寨、於村、沙培垮、馬居寨、懋德林、白馬寺、鄭莊、固、後鴨固、馮付、南何莊、東楊莊、米莊、后庄丘寺、南大王莊、馮付寨外、前樊、黃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