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鄉

上兩鄉

上兩鄉地處四川省南江北部,東南西北分別與關壩、柳灣、橋亭、楊壩、光霧山、寨坡等鄉鎮接壤,面積77.6平方公里,轄8個村,36個社,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5560人(其中農業人口4260人)。

2019年12月,巴中市人民政府決定:撤銷上兩鄉,將原上兩鄉和原柳灣鄉柳灣社區、長河社區、長河村、黃土村、麻柳村、竹壩村、田坪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橋亭鎮管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兩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下轄地區:8個村
  • 電話區號:0827
  • 地理位置:四川巴中南江縣
  • 面積:77.6平方公里
  • 人口:5560人
  • 方言:四川話
  • 車牌代碼:川Y
基本情況,歷史沿革,民俗文化,社會事業,發展現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集鎮建設步伐加快,特色產業初具規模,發展思路,

基本情況

該鄉地處米倉山南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924米,境內群峰聳立,溝壑縱橫。西北邊境的光霧山,古稱孤雲峰,海拔2507米,為本鄉最高峰,東南端的桂花園,海拔531.8米,為本鄉最低處。
該鄉屬渠江水系,有三條主要河流、東部的洋灘河、中部的曹家河、西部的金家河在老街和銀杏壩交匯後成為南江河的主要源頭。各河落差較大,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沿河建有梯級小水電站4座。
該鄉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由於山高林密,呈立體氣候特點,春暖、夏涼、秋淋、冬寒。年平均氣溫150C,降水量847.5毫米,無霜期235天,日照時數1350小時。災害性氣候出現頻繁,往往旱、澇、風、雹交替出現。
該鄉地質結構複雜,孕育了豐富的地下礦產資源。已探明的有鐵、銅、鉛、鋅、金和硫、長石、滑石、白雲石、石棉、水晶、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漢白玉等,總儲量達兩億立方米。上兩的“玉石大街金鋪路”名揚全國。各河盛產砂金,沿河兩岸農民靠淘金多有致富者。洋灘村七社等地的岩金也很有探采價值,現處於探采階段。大理石、花崗石不僅分布廣,儲量大,而且花色品種多,色澤艷麗,成都天府廣場的毛主席塑像,就是用洋灘河窯堡上的白色大理石(又稱漢白玉)雕刻製成;縣石材公司曾在上兩老街大規模開採多年。鐵礦礦點多、儲量大,現有多家企業正在開採。
該鄉是林業大鄉,號稱“綠色萬寶庫”。有6萬畝森林,6000畝林地,4200畝宜林(草)荒山。林產品極為豐富,有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世界珍稀植物“巴山水青鋼”(英國皇家學會命名為山毛櫸)1萬畝、松杉等優質木材分布廣泛,還有近萬畝木竹。在廣袤的森林中,有熊、豹、鹿、麂、猴、羚羊、野豬、竹熊、刺蝟、穿山甲、錦雞、娃娃雞、大紅雞、貓頭鷹、大鯢等多種珍稀動物,盛產天麻、黨參、細辛、茯苓、朱苓、蜂蜜、銀花、杜仲、黃柏、厚朴等名貴藥材和木耳、香菇、核桃、板栗、銀杏、獼猴桃、花椒、生漆、蠟蟲、竹蓀、筍乾、薇菜、蕨菜等土特產品。天麻已由野生變為家種,年產商品麻2萬斤以上。食用菌曾是本鄉一大骨幹產業,國家扶貧貸款建起了上兩食用菌中心,年產菌種30萬瓶,除供應附近鄉鎮外,還遠銷通江、旺蒼、漢中等地。該鄉不少農民靠生產食用菌脫貧致富,廟埡村曾為縣內有名的木耳專業村。

歷史沿革

該鄉因地處兩條河流的交匯處,又在下兩河口的上游,故得名上兩河口,簡稱上兩。民國初年,上兩河口屬崇清鄉域,設“鄉約”;1933年紅四方面軍解放了上兩,設區蘇維埃紅色政權;1936年國民黨恢復統治,在上兩設官兩聯保辦事處;1940年實行新憲制,更名為官兩鄉公所;1943年實行軍閥防區制,上兩劃屬第三區團練辦事處;1949年解放,設上兩區公所;1950年成立官兩鄉解放委員會;1952年選舉產生第一屆上兩鄉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上兩鄉人民公社;1968年成立上兩公社革命委員會;1980年改為上兩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恢復上兩鄉人民政府;2005年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光明鄉併入上兩鄉。
2019年12月,巴中市人民政府決定:撤銷上兩鄉,將原上兩鄉和原柳灣鄉柳灣社區、長河社區、長河村、黃土村、麻柳村、竹壩村、田坪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橋亭鎮管轄。

民俗文化

上兩人有著大巴山一樣的性格:忠厚淳樸、勤勞勇敢、不畏強暴。早在1925年,木匠鄧鼎侯聚眾起事,反對軍閥的苛捐雜稅和地方豪強的剝削欺凌,殺死軍閥頭目,占領縣城,開倉濟貧,民眾敬佩不已。“鄧木匠坐知縣”的佳話至今仍流傳民間。1933年紅四方面軍解放了上兩,建立了第一個蘇維埃紅色政權,民眾捐款捐糧,送子參軍,打土豪斗惡霸,十分踴躍。1934年徐向前元帥在老街河壩烏龜石上動員軍民抗日,留下“將軍石”供後人瞻仰。趙明恩領導的巴山游擊隊在上兩至桃園的莽莽林海中與敵人周旋,浴血奮戰三個春秋。“紅軍精神”正鼓舞和激勵著上兩人民為全面建設小康而奮鬥。

社會事業

全鄉現有初級中學1所,完小2所,教學點5個。國中有教學班9個,在校學生657人,教職工32人,2005年中考參考164人,升入縣重點中學41人,升學率達25%。國小有教學班16個,在校學生740人,教職工22人,2005年畢業班會考,雙科及格率55.8%,優生率34%。鄉中心衛生院綜合樓占地540m2,建築面積1620m2,有病床15張和x光機、B超等檢測設備,有醫技人員22人,可進行普通外科和腹部手術。村級衛生站健全,已建起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達92%。大力開展計畫生育“三結合”工作,落實計畫生育扶助獎勵政策,計畫生育已成為民眾的自覺行為,2004年全鄉計生率100%。

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實施“九五”計畫以來,在縣委、縣府的領導下,全鄉以扶貧開發為中心,以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以文明新村建設為依託,經營“三大資源”,發展“三大經濟”,促進“三大轉變”,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和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在鄉通公路的基礎上加強了村道公路建設,90%的村通了公路,加上“二南公路”縱貫全境,交通較為便利,北至漢中158公里,南至縣城32公里。上兩電力公司與縣電力公司併網,全鄉100%農戶通電。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覆蓋85%的農戶,集鎮和4個村的部分農戶已與光纖電視聯網。程控電話已通至4個村,建起了G網基站,開通了小靈通。集鎮居民和部分農戶用上了自來水。

集鎮建設步伐加快

上兩集鎮位於關壩河與上兩河交匯處的銀杏壩,是鄉政府駐地。通過十多年的建設與管理,寬闊的水泥大道取代了原代的亂石小街,磚混樓房代替了原來低矮的瓦房,集鎮人口由原來的三百多人發展到一千餘人,實現了淨化、綠化、亮化。集鎮北邊一里處有著名的“將軍石”紀念碑和“玉石大街”遺址。

特色產業初具規模

以南江黃羊為主的畜牧業,以銀花為主的中藥材,以核桃為主的乾果三大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全鄉的支柱產業。2004年全鄉飼養黃羊1.5萬隻,出欄8500隻,核桃總面積達到3000畝,產核桃7萬公斤,銀花等中藥材面積達到3000多畝,出售各類中藥材30噸,加上勞務收入,農民純收入達到1550元。

發展思路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硬道理,實施科教興農,科技興鄉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發展後勁;開發利用生態氣候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把“三大產業”做大做強;發揮毗鄰光霧山風景名勝區的區位優勢,發展旅遊經濟;發揮資源優勢,大力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為把上兩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山鄉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