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道戰鬥

坑道戰鬥

奪取或扼守坑道的戰鬥。目的是消滅敵人,鞏固占領的陣地,或保存兵力,殺傷、消耗和牽制敵人,為恢復表面陣地創造條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坑道戰鬥
  • 外文名:tunnel combat
坑道戰出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1945年2月,日軍在硫黃島戰役中,當表面陣地被攻占後,利用18千米長的坑道,進行抵抗和實施夜間反擊,使美軍5天攻占該島的計畫,經36天激戰才得以實現。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中,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坑道戰。作戰中,當表面陣地被敵攻占時,部隊、分隊有組織地退守坑道,堅守坑道口,繼續進行戰鬥。當敵圍攻坑道和向縱深發展進攻時,則利用坑道口附近的工事,在炮兵和友鄰火力支援下,殺傷接近坑道口的敵人,粉碎敵對坑道的圍困和破壞;以狙擊和出擊等行動主動打擊敵人,制止敵擴張。當縱深兵力向敵反擊時,堅守坑道的部隊、分隊向敵翼側或側後攻擊,配合反擊部隊恢復表面陣地。例如,在上甘嶺戰役中,堅守部隊在敵占領表面陣地後,退守坑道,堅持戰鬥,粉碎了敵對坑道的圍攻、熏燒、斷水、堵塞、放毒等破壞行動,並主動出擊,殲敵2000餘名,有的分隊堅守坑道達14晝夜,阻止了敵人向縱深擴張,對取得戰役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坑道戰鬥主要在坑道口進行,且緊張、激烈、艱苦;作戰空間狹小,兵力不易展開,不便發揮火力的作用;通信聯絡困難,組織指揮複雜;上級和友鄰支援困難;破壞與反破壞、圍困與反圍困的鬥爭貫穿始終。基本要求:恰當把握退守坑道的時機;加強觀察和偵察,及時判明敵人破壞、攻擊坑道的企圖,並採取對抗措施;堅決扼守坑道口,粉碎敵人對坑道的攻擊、破壞和圍困 ;頑強堅守與積極出擊相結合,主動殺傷敵人;與友鄰部隊、分隊和縱深炮兵密切配合;統一指揮,嚴格管理;儲備足夠的彈藥和生活用品,並做好防毒、防火、防炸的準備;適時向坑道內補充人員和急需物資。
坑道戰鬥,通常按退守坑道、堅守坑道等階段組織實施。退守坑道階段,堅守分隊在人員傷亡過大,繼續堅守表面陣地有人地兩失的危險時,根據上級命令或按計畫退守坑道。退守時,通常在火力掩護下,採取交替掩護的方法,有秩序地進行。堅守坑道階段,警戒分隊嚴密觀察並及時通報情況,警戒坑道安全;迅速整頓組織,通常將兵力按坑道防衛、坑道出擊、戰鬥勤務進行編組,並規定各組的位置、任務和堅守坑道與出擊的方法;加修戰鬥工事,加強和修整各種防護設施;保持與恢復同上級和友鄰的通信聯絡。當敵對坑道實施進攻和圍困時,及時以狙擊和襲擊、出擊等手段,殺傷消耗敵人;以對空火器,積極打擊敵飛機和攻擊直升機,粉碎敵對坑道口的空中突擊;以反坦克武器,擊毀接近或破壞坑道口的敵坦克;同時請求上級以炮兵火力壓制、殺傷占領表面陣地之敵,阻止敵接近、破壞坑道口,確保坑道安全。當縱深兵力向敵實施反擊時,堅守坑道的部隊、分隊向敵翼側或側後出擊,與反擊部隊密切配合,奪回表面陣地。
未來信息化戰爭中,隨著偵察監視和精確打擊能力的不斷提高,對坑道口的偽裝質量和坑道的堅固程度及戰鬥、生活設施完善狀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奪取和扼守坑道的戰鬥將更為激烈、複雜,更強調用積極的戰術手段粉碎敵對坑道口的破壞和圍攻。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