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仔底村

坑仔底村

坑仔底村屬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管轄,東至南北三路,西至南山公路,南至柳亭村,北至東山村。政府駐地坑仔底村部,人口6000多人。後龍鎮坑仔底村屬純農業地區,占地面積3.5平方公里,11個自然村,20個村小組,全村總人口6753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坑仔底村
  • 外文名稱:Kengzaidi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
  • 政府駐地:坑仔底村部
  • 電話區號:0595
  • 郵政區碼:362803
  • 面積:3.5平方公里
  • 人口:6753人
  • 方言:閩南話泉州腔
  • 車牌代碼:閩C
地名含義,歷史沿革,開村始祖,村容村貌,

地名含義

坑仔底古代稱“坑人底”,因村後有大埔、有山,坐落較低,由此得名。後人將“人”字,加個“子”旁,從此改名為“坑仔底”。明、清屬九都梅峰鋪,民國屬梅東鄉三川保。

歷史沿革

1949年冬起先後屬八區(壩頭)、九區(南埔)、十區(山腰)、十二區(郭厝)三川鄉。
1958年屬超先公社置和星大隊。1961年拆分成立後龍公社和星、和東大隊。
1965年仍並為和星大隊。
文革期間改稱備戰大隊。
1977年恢復和星。
1980年改稱坑仔底大隊。
1985年改設為坑仔底村委會。

開村始祖

坑仔底由藍田陳泰公第九世祖佛諱公徙居後坑仔底開基。繼之向外擴展,開發,彭厝、胡石兩村。並有一部分移居在企塘揚厝後、頭前窯、柳山頭、西張等自然村。坑仔底始祖,時為本埠巨富,良田千畝,積穀萬石。他獨具慧眼,遠見單識,認為此地山青源足,乃天賜良土,必萬人之居,遂連夜挑燈奠基,建成了一座五開間,三進廳二天井,古式大厝,面積達千平方米。當時為獨一無二的古大厝。供後人祭祀之所。

村容村貌

坑仔底素有一山一水一大埔之稱。山:即大石山,奇石嶙峋,形狀奇異,有神鳥石、豬母石、雄獅石凳。水:即村前溪,發源於仙境,經邱厝流入奎壁海,大埔即是著名的林果場。今日之坑仔底可謂是“綠色之鄉”一望無際的龍眼林,幾平方公里的綠化帶,擁抱著村落,房前屋後,綠樹掩映,花繁草綠,“樓隱綠林里,人居繁花中”。
坑仔底由三大坑洋:北頭坑,村前坑,蔡塘坑。皆是肥沃之良田,盛產花生大豆,甘薯。果林,以龍眼為主。傳統手工業,以磚瓦廠為主。大量的磚瓦從這裡源源運出,幾百年來為本地建築業做出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