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爾孜鄉

坎爾孜鄉

坎爾孜鄉位於奇台縣城以東18公里、303省道以北1.2公里處,東接五馬場哈薩克民族鄉,西臨一一O團場,南與奇台農場、一O九團場為鄰,北與西地鄉西地村接壤,總面積約48平方公里。下轄4個村組:東坎爾孜村、西坎爾孜村、林場村、華僑村,屬兩級管理。居住著維、漢、哈、回、烏孜別克等八個民族,總人口4524人,884戶,其中:少數民族3077人,占總人口的68%,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種養結合的少數民族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坎爾孜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新疆昌吉州奇台縣
  • 下轄地區:4個村
  • 電話區號:0994
  • 面積:48平方公里
  • 人口:4524人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氣候
  • 車牌代碼:新B
歷史變遷,耕地基礎,經濟發展,

歷史變遷

坎爾孜鄉所在地解放前原是一片葦湖,解放後,維吾爾族漢族民眾陸續搬來開荒種田,他們先後挖掘出近十條坎兒子井,飲水灌溉。坎兒井井水甘甜爽口、冬暖夏涼,遠近聞名,此地由此得名“坎兒子”。1974年撰寫地方志史時,根據諧音改為“坎爾孜”,自解放初到七十年代,坎爾孜曾隸屬多個行政區域管轄,1978年正式成立坎爾孜公社,1984年改制為坎爾孜鄉。

耕地基礎

坎爾孜鄉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資源豐富,有灌溉機井97眼,人畜飲水井5眼;日照充足,無霜期約155天左右,其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氣溫環境極適合農作物生長,特別適宜於發展經濟作物。現有耕地23532畝,人均占有耕地4.2畝。盛產優質小麥、大麥、玉米、打瓜、甜菜、油料、無公害瓜果蔬菜等;飼草料品種繁多,品質優良,有苜蓿、紅豆草、蘇丹草、飼料甜菜等,為發展農區畜牧業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經濟發展

坎爾孜鄉自建鄉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迅速,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07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884萬元,同比增16.7%,其中:第一產業達到2399萬元,占國民經濟總量的83.2%,同比增16.8%,人均增收603元,占人均純收入比重的75.5%;第二產業達到 29萬元,占國民經濟總量的1%,同比增長38%,人均增收15元,占人均純收入的1%;第三產業達到456萬元,占國民經濟總量的15.8%,同比增長11.6%,人均增收112元,占人均純收入的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12元,同比增加730元,增長13.7%。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畜牧業增收比例較往年有了明顯提高,截止2007年底,全鄉牲畜最高飼養量達5.54萬頭(只),年末存欄1.74萬頭,完成300口以上生豬養殖大戶2個,育肥牲畜26800頭(只),建立反季節育肥重點村2個,養殖小區2個,完成黃牛冷配1360頭,肉羊人工受精620隻,建立肉羊繁育示範戶4戶,小畜配種點1個,落實長草短餵舍飼圈養示範村1個,示範戶95戶,新購進鍘草機18台,購進配合飼料機2台。經測算2007年,全鄉畜牧業純收入可達1044萬元,人均純收入2258元,較上年增加387元,占到人均收入比重的37.5%。種植業科技增收效益明顯,間套復播高效作物10200畝,實現畝均效益95元,制種任務3336畝,畝均增收304元,種植畝純收入1000元以上作物3379畝。種植業純收入達1055萬元,較上年增加112萬元,人均純收入2282元,較上年2066元增加216 元,占人均純收入比重的38%。科教、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新建中心校教學樓1棟,交通更加便利,購進7輛通往縣城的客運車,每半小時通車一次;通訊設施逐漸完善,電話入戶率達到70%,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80%,定頻音箱覆蓋率達到100%。
坎爾孜鄉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