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努戰役

坎努戰役

坎努戰役,又譯作坎奴戰役、坎瓦會戰,印度拉其普特首領拉那·桑伽與莫臥兒人首領巴布爾爭奪北印度霸權,在亞格拉西面的坎努(Khanua)村進行的戰爭。時間是1527年3月16日。巴布爾率領的莫臥兒軍隊不到2萬人,而拉那·桑加則統帥由120名酋長、8萬匹戰馬和500頭戰象組成的大軍。戰前莫臥兒士兵手捧《古蘭聖經》發誓。拉其普特人作了拚死抵抗,但巴布爾使用大炮和高超的指揮才能打敗了他們。拉那·桑加逃走,2年後悲傷地死去。巴布爾的這次決定性勝利,使拉其普特人失去了政治復興的可能,為建立莫臥兒帝國鋪平了道路。

基本介紹

  • 名稱:坎努戰役
  • 發生時間:1527年3月16日
  • 地點:亞格拉西面的坎努(Khanua)村
  • 主要指揮官:巴布爾
戰役背景,戰役結果,戰役經過,

戰役背景

1526年,巴布爾率領的莫臥兒軍隊,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戰役中大獲全勝。不僅擊破德里蘇丹國的反擊力量,還讓自己在旁遮普德里城站穩腳跟。但在大部分人看來,這次戰役並非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件。直到他們發現情況不對,才紛紛在第二年走上了坎努戰役的沙場。
坎努戰役
莫臥兒人南下前的北印度局勢
由於歷史地緣因素,整個次大陸北部都是異常殘酷的征服者走廊。每當前一波強者開始紮根,就會立即遭遇後一批人的順勢挑戰。少數佼佼者可以堅持更長時間,卻也免不了從自己的中亞老家吸納有生力量。最為普遍的情況,則是入侵者自覺實力或胃口有限,選擇在劫掠一番後就打道回府。但由他們製造的暫時混亂與權力真空,也會給原本的第2-3號勢力以重大機遇。
坎努戰役
巴布爾的莫臥兒軍隊入侵線路
因此,當巴布爾成功進入德里,就有許多北印度的王公對此是樂見其成。其中就包括拉其普特聯盟的首領——拉那·桑伽。他非常願意看到德里蘇丹勢力的崩潰,以便讓自己的印度教集團能獲得更大生存空間。甚至一度與巴布爾結盟,卻沒有在大戰中提供一兵一卒。即便是隸屬於德里蘇丹陣營的馬哈茂德-洛迪,也準備在莫臥兒人撤退後,由東方入駐帝國大位。他在恆河流域比哈爾等地,有著龐大的軍政勢力範圍。同樣也依靠南下的阿富汗士兵支持,並對本地情況更為熟悉。
坎努戰役
桑加爾與他的最大對手 巴布爾
然而,巴布爾既不是被攆出北印度的察合台汗國蒙古人,也不是見好就收的暴君帖木兒。雖然他同時擁有兩者血脈,卻比前人更需要擴大自己的南方地盤。尤其當注意到自己的東西兩頭都有強敵,就下決心要以武力維持過往的征服所得。他很快就派遣兒子胡馬雍,率領一支部隊沿恆河東進。這個舉動也逼著桑蓋拉和馬哈茂德形成同盟,準備聯手將莫臥兒人驅逐出去。於是,這位莫臥兒帝國的創始人便召回了東征部隊,並派遣那些臣服自己的本地武裝去周遭占據更大地盤。最後,也不忘派人返回老基地--喀布爾,招募出更多僱傭兵南下。
坎努戰役
拉其普特人 是西北印度的反莫臥兒征服主力
1527年,桑加爾已完成了反巴布爾同盟構建。他不僅將大部分拉其普特封建主都動員起來,還是成功聯絡了不少周邊王公,並獲得了來自恆河流域的有力支持。麾下聯軍包括有57000名印度教拉其普特人、12000名穆斯林拉其普特、10000名阿富汗裔軍戶、35000人的恆河流域徵召炮灰和500頭標誌性的印度戰象。儘管這些數字里包含有大批後勤人員與貴族扈從,但可用戰兵的規模依然遠勝莫臥兒對手(較少的估計認為戰兵在4萬以上)。
坎努戰役
桑加爾集中了北印度的大量有生力量
當年春季,巴布爾也獲得了自北方南下的新一波援軍。雖然部隊規模不如對手,還是主動追擊到位於拉賈斯坦邦邊境的坎努。

戰役結果

經過半天的激戰,莫臥兒帝國的創始人以少勝多,大獲全勝。由於勢力眾多且場面太過混亂,參戰雙方都無從統計自己的殺敵成果,但北方大兵無疑有充分自信去笑到最後。他們不僅打擊了依然堅持德里蘇丹系法統的東部軍閥,還直接重創了桀驁不馴的拉其普特勢力。
巴布爾甚至模仿先祖帖木兒,下令用陣亡敵軍的人頭堆積成京觀,以此震懾所有還對自己不服的潛在挑戰者。縱觀當時的北印度大地,似乎也的確沒有能抗衡其征服的勢力存在了。

戰役經過

按照兵力較多的說法,巴布爾軍最精銳的力量,是8000名來自阿富汗的僱傭兵部隊,裝備有較多的火器。此外,還有40000名來自旁遮普與德里周圍的穆斯林封建武士,主要以各類輕重騎兵方式作戰。更多炮灰僕從,則是35000名來自底層印度教社區的徵召民兵。同他們一起行動的,還有部分招募自錫斯坦的工人。
但是更多意見認為,巴布爾的作戰兵力應在2萬或以下。
坎努戰役
莫臥兒人將大規模火器帶入北印度
基於前一年的潘尼帕特之戰經驗,巴布爾繼續以50門火炮作為全軍的重要殺傷手段。這些武器都被安裝在帶輪子的炮車上,以便在關鍵時刻進行機動部署。來自土耳其的顧問還效仿奧斯曼軍隊做法,建議巴布爾將每輛車用鐵鏈相互綁定,形成非常可怕的移動防線。大量騎兵則躲在後面,分成3個主要的攻擊分隊。但考慮到敵人的數量龐大,莫臥兒步兵還用20天時間,趕製出一批帶盾牌的三腳架。在用生牛皮相互綁定後,放置在炮車之間作為掩護。以便讓火槍手可以從容地應付騎兵衝擊。
坎努戰役
莫臥兒軍隊的移動式炮車陣地
然而,聯軍卻並不想正面強攻設防陣地。他們採取相對分散的部署方式,拖延決戰,並期望等對方拔營再尋覓機會。好在莫臥兒方面也早有心理準備,定期向著對方推進陣線。每到一處就讓民夫立刻挖掘壕溝,在炮車和三腳架之外再構築一條防禦工事。巴布爾也不斷派遣精銳騎兵出擊,在前哨戰中打擊對方的散兵游勇,並對那些提著印度人首級歸來的武士都予以獎賞。甚至帶頭宣布戒酒,以便將金銀製造的酒具都砸碎了分給部下。因此,全軍不僅沒有因敵方人多勢眾而士氣消沉,反而在不斷的小規模勝利鼓舞下,對即將來臨的決勝更為渴望。
坎努戰役
莫臥兒步兵射擊時所依仗的三腳架
最終,莫臥兒人在1527年的3月16日靠近對方主力,並逼迫聯軍必須轉身同自己決一死戰。巴布爾立即讓民夫最後一次挖掘壕溝,並派兒子胡馬雍率領最精銳分隊到右翼執行監督。桑加爾也按照非常傳統的北印度風格,將戰象和步兵全都聚攏在中路,並以大量騎兵掩護兩翼。由於首先遭到前出的少量蒙兀兒輕騎兵襲擊,他的龐大軍隊便首先向著莫臥兒王朝陣地發起衝鋒。來自拉其普特與阿富汗的不同部隊,準備分別從左右兩翼形成突破夾擊。
坎努戰役
莫臥兒軍隊的火力優勢 讓聯軍中路陷入混亂
此時,軍事技術讓巴布爾一邊的優勢迅速展現。總計50門火炮被集中使用,給迎面而來的印度聯軍以當頭棒喝。尤其是部署在中路的大口徑類型,頻頻將碩大的石彈射入戰象群中。由此引發的騷動和相互踩踏,讓大量聚集在周圍的步兵也跟著陷入混亂。
坎努戰役
衝鋒的拉其普特騎兵
大部分騎兵也本能地繞到兩翼,卻又需要面對火槍與複合弓的連環迎擊。那些從前沿撤下來的蒙兀兒人,也經常繞到印度騎兵的另一側,以回馬箭等騎射戰術進行夾擊。加之莫臥兒軍中的工兵也在側翼挖掘了壕溝,就讓聯軍騎手很難沖入輕步兵身後。惟一的辦法,就是繞更大的圈子,或者從陣地間預留的通道進攻。但莫臥兒的兩翼部隊也嚴陣以待,始終確保原有位置沒有丟失。
坎努戰役
莫臥兒騎兵的反擊
隨著時間推移,聯軍的攻勢終究因不斷受挫而停滯下來。巴布爾看準時機,下令身邊的中路軍全線反擊。他們也被分成兩股,同步前往左右兩翼,並從預先設定的通道中突然殺出。早已人馬疲憊的印度聯軍,根本擋不住中亞鐵騎的雷霆萬鈞。他們轉向後方的慌不擇路,也順帶沖亂了更多準備投入作戰的後續援軍。許多親自領兵的王公貴胄,便在這陣潰敗中被莫臥兒騎兵斬落馬下。
坎努戰役
中路騎兵反擊之餘 莫臥兒步兵也從兩翼推進陣地
同時,莫臥兒步兵也受命前進,逐漸將輕便的炮車推出陣地。通過這種緩慢的兩翼包抄,反過來將步騎兵都混在一塊的敵軍實施合圍。然後再以密集的交叉射擊,徹底擊潰了桑加爾等反對派王公的心理防線。這位大同盟的編織者,立刻策馬奔逃出包圍圈。但跑來加盟其宏圖偉業的盟友,則大都沒能在殺戮中幸免於難。規模最龐大的恆河炮灰,此時也遭到對面的同類型民夫追殺,淪為聯軍中損失數量最多的群體。
坎努戰役
莫臥兒手抄本上的 坎奴之戰場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