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兒井地下水利工程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城西北約4公里有200年前維吾爾族人米依水阿吉組織開挖成的米依木阿吉坎兒井,由250個豎井及5公里地下渠道組成,井距15-45米,深10-80米。每日可出水3300立方米,日灌溉面積達4萬平方米,兼用於生活用水。另有城西南3公里亞爾鄉依斯拉木阿訇所挖坎兒井地下渠道長5.5公里,豎井150多口,日出水3250立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坎兒井地下水利工程
  • 地點:新疆
  • 數量:250個豎井
  • 本質:地下渠道
信息,歷史,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坎兒井地下水利工程
塞外乏水且沙土較松易崩,就將“井渠法”取水方法傳授給了當地人民,後經各族人民的辛勤勞作,逐漸趨於完善,發展為適合新疆條件的坎兒井。吐魯番現存的坎兒井多為清代以來陸續興建的。據史料記載,由於清政府的倡導和屯墾措施的採用,坎兒井曾得到大量發展。清末因堅決禁菸而遭貶並充軍新疆的愛國大臣林則徐在吐魯番時,對坎兒井大為讚賞。
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正月,林則徐赴天山以南履勘墾地,途經吐魯番縣城,在當天日記中寫道:“見沿途多土坑,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橫流者,由南而弱,漸引漸高,水從土中穿穴而行,誠不可思議之事!”坎兒井的清泉澆灌滋潤吐魯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變成綠洲良田,生產出馳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糧食、棉花、油料等。現在,儘管吐魯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庫,但是,坎兒井在現代化建設中仍發揮著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
名氣最大的坎兒井是米衣木·阿吉坎兒井,它全長5公里,最深處為80米,日水量可澆地70畝,已有200年的歷史,它是維吾爾人米衣木·阿吉開掘而成的,故以此命名。你可以就近到西郊的坎兒井民俗園去參觀這種古代遺留下來的地下工程。

歷史

坎兒井起源於漢代的“井渠”,《史記·河渠書》和《漢書·溝洫志》均有記載。漢武帝時,在陝西大荔一帶開龍首渠,引洛水灌田。因為渠岸容易倒塌,水工設計鑿井在井下通水。穿井技術和鑿井法通過漢朝的軍隊傳到新疆。新疆各族人民根據當乾旱、夏季炎熱、有高山融雪的自然條件發展了坎兒井,主要流行於吐魯和哈密一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